奧推網

選單
遊戲

你以為唐太宗因為魏徵直言犯諫砸他墓碑?其實不是,是心有不甘

我認為唐太宗李世民砸毀魏徵的墓碑不是因為魏徵生前直言犯諫給他留下心理陰影,才死後報復砸毀魏徵墓碑的,而是另有原因。

君臣情誼

魏徵曾參加過瓦崗起義,但不受李密重用。後來跟著眾人一起投靠了李唐勢力,被李淵分配給太子李建成,之後一直為李建成效力。直至玄武門之變發生,才成為李世民的宰相諫臣。

在李建成、李世民明爭暗鬥期間,魏徵曾建議李建成早點動手除掉李世民,但李建成沒同意。本來魏徵會因此受到李世民迫害,但李世民反而重用了他。這說明李世民是一個愛惜人才,尊重人才的君主。

在貞觀年間,君臣相處可以說比較融洽,他們之間發生了很多故事。比如李世民在玩鳥的時候,魏徵來了,為了不讓魏徵看到,不小心把鳥捂死了;李世民建造瞭望臺遠眺長孫皇后的陵墓,被魏徵一句“看不到李淵的陵墓”反諷,而後李世民便拆了瞭望臺;李世民想立楊妃為後,魏徵用辰贏類比,使得李世民放棄立後想法

有人說,君臣之間的磕磕絆絆,讓唐太宗李世民忌恨在心,所以在其死後發洩了出來,然後命人砸毀了墓碑。但其實這種說法不準確,唐太宗李世民並沒有忌恨,而且跟其他諫臣也差不多,都不會因為他們的諫言而進行報復(除了劉洎)。

那麼是什麼東西能讓唐太宗李世民氣到發抖,然後砸毀寵幸且尊敬的大臣的墓碑呢?這一定是觸及他內心深處,最忌諱且無法容忍的事情。

太宗之憾

唐太宗李世民最遺憾的事情是什麼呢?既不是長孫皇后過世,也不是沒有平定外族,更不是少數幾個臣子背叛,而是玄武門之變骨肉相殘。

雖然玄武門之變是唐太宗李世民主動發起的,他也囑咐房玄齡、褚遂良直言其書,不要隱晦模糊記述這次宮變,所以我們才有機會看到玄武門之變詳細的過程,甚至有其殘忍殺害李建成、李元吉兄弟以及自己差點被幹掉的細節。他選擇大膽向世人坦白自己的罪過而不是篡改歷史,一方面說明他心胸開闊,另外一方面也說明他十分內疚。

為了彌補自己的罪過,唐太宗李世民想盡辦法滿足唐高宗李淵的一切需求,比如宮殿問題、邀請參加宴會、一起去避暑等等。但實際上李淵在人多的時候會給面子,人少的時候就不怎麼搭理,比如拒絕私人的邀請去避暑就拒絕了。父親一直不能原諒他,這讓他非常難受,始終是一塊壓在心上的石頭。

正因為這個遺憾,唐太宗李世民非常忌諱骨肉相殘,所以在處理繼承人問題上十分謹慎。

繼承人紛爭

為了培養好太子李承乾,唐太宗李世民先後給他安排了陸德明、孔穎達、于志寧、杜正倫等名師。除此之外,還想讓魏徵去教導李承乾。開始的時候魏徵是拒絕的,理由是不怎麼正當的“年老”。實際上魏徵是看出了一些端倪,皇位繼承人問題水很深,他並不想去趟這趟渾水。但無奈君命大於天,魏徵無法拒絕,只能硬著頭皮去了太子府。

魏徵是怎麼發現太子李承乾有問題的呢?因為這個李承乾性格方面並不像唐太宗李世民,他是屬於玩心比較重的皇子。而且在陸德明、孔穎達、于志寧、杜正倫等名師教導期間,李承乾受到過他們很多批評與勸諫,但始終不改,這樣的人是很難教好的,所以魏徵不想擔這個責任。

李承乾不但總是知錯不改,還養了男寵,更是當時的社會風氣所不能容忍的。唐太宗李世民甚至一氣之下殺了李承乾的男寵,導致父子之間產生矛盾。

而另外一方面,魏徵看到唐太宗李世民比較寵愛魏王李泰,時常誇讚他像自己,這無疑讓他察覺到了爭儲的影子。魏徵是經歷過一次玄武門之變的人,不想經歷第二次,所以希望能遠離皇權鬥爭,只做好自己的本分工作。

奈何唐太宗李世民還是強行把李承乾安排給他,他只能規勸知錯能改的人,對於李承乾一樣是沒轍,最後不得不選擇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結果如預期所料,爭儲事件還是鬧大了。太子李承乾企圖暗殺魏王李泰,結果失敗了。然後越想越害怕,就索性聯合侯君集等人造反。但李承乾、侯君集畢竟還是太嫩,造反很快被鎮壓了。本來太子李承乾會死,除了來濟(隋將來護兒之子)沒有人出來說情。這無疑讓唐太宗李世民看到了李承乾這些老師的問題,認為他們沒教好,是有責任的。

唐太宗李世民非常害怕骨肉相殘的事情再次上演,最後才不得已同時廢了李承乾與李泰改立性格懦弱的李治為太子,做了一個最保守且不喜歡的選擇。也正因為此,他認為當初魏徵既沒有阻止李承乾的愚蠢行為,也沒有提醒李世民爭儲的問題,最後差點演變成悲劇。

結果越想越氣,叫人去砸墓碑了。但過了一段時間,又覺得失態,又重新立碑了。

看來唐太宗李世民也是性情中人啊。

想了解更多精彩內容,快來關注

東海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