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遊戲

秦國多明君,但重臣卻多半下場不好——秦孝公篇

“秦孝公據崤函之固,擁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窺周室,有席捲天下,包舉宇內,囊括四海之意,併吞八荒之心。當是時也,商君佐之,內立法度,務耕織,修守戰之具,外連衡而鬥諸侯。於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賈誼一篇《過秦論》讓自己的姓名永遠鑲嵌在中華文化詞譜裡,也引出了秦孝公和商鞅這對黃金搭檔。縱觀中國歷史,明君賢臣很多,但是能夠攜手走完整個政治生涯的卻很少,像勾踐與文種,楚懷王與張儀,唐玄宗與張九齡,就連賈誼最後也沒有逃脫被漢文帝放逐的命運。

但是,秦孝公和商鞅卻攜手走過了秦孝公的執政生涯,即使商鞅變法遭到了大多數老秦人的反對,秦孝公依然信任商鞅,用自己的權力庇護商鞅,使得商鞅能夠在秦國的土地上充分發揮自己的才能。最後大秦帝國崛起,大秦明月朗照千古。

秦孝公接過秦國權柄的時候,秦國正處在風雨飄搖之際,秦國與周邊國家的連年戰爭使秦國內耗嚴重,秦人好戰的本性被激發。秦獻公死於與魏國的國土爭奪戰中,這一事件被秦國人視為國恥,秦人始終對這一事件耿耿於懷。

秦孝公繼位之時所面臨的是一貧如洗的秦國,秦人食不果腹,衣不蔽體,但是舉國上下群情激憤,不思耕作,一心想要洗刷國恥。秦人多年苦戰,人才短缺,秦孝公想要壯大秦國,卻幾乎找不到可用的人。於是秦孝公在公元前361年頒佈了一道求賢令,凡是能夠獻富國強兵政策的人都會得到高官厚賞。

一時之間,山東六國的賢才紛紛湧入秦國,為秦國帶來了各自的治國策略,來自衛國的商鞅便是這些入秦士子中的一員。

商鞅,衛國人,衛國國君後裔,所以又被稱為衛鞅,因為他在秦魏河西之戰後立有戰功,秦孝公將商鞅封於商地,所以人們又稱他為商鞅或者商君。

商鞅是法家的重要代表人物,主張變法圖強,在秦孝公的支援之下,商鞅在秦國開始了著名的“商鞅變法”,他改革了秦國的戶籍制度、土地制度、行政區劃、稅收、度量衡,建立了軍功爵位制。在經濟上,商鞅主張重農抑商、獎勵耕織。這一系列的措施使得秦國的國力迅速恢復,一躍成為戰國強國,為之後秦國曆代君王的擴張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商鞅為人正直,執法嚴酷,在推進變法的過程中多次損害了秦國舊貴族的利益,遭到了秦國世族的反抗。其中,甘龍和杜摯帶領著老世族多次給秦孝公施壓,企圖將變法遏制在搖籃中。如果秦孝公迫於老世族的壓力終止變法,不僅會讓商鞅的心血

付諸東流

,商鞅本人也有可能會走上吳起的老路,最終落得個屍骨無存的悲慘結局。但是秦孝公並不是楚悼王,他擋住了所有壓力,為商鞅變法創造了良好的環境。

但是這種肝膽相照的合作因為秦孝公的去世而終結,秦孝公去世之後,太子嬴駟繼位,史稱秦惠文王。惠文王年少的時候觸犯了法律,商鞅並沒有因為嬴駟是儲君而網開一面,而是處罰了太子的老師,所以年幼的太子與商鞅之間的矛盾很深。

所以,秦惠文王繼位之後,一方面是出於老世族的壓力,另一方面是因為往日的私人恩怨,惠文王採取了果斷的措施處決了商鞅。商鞅被車裂之後,惠文王並沒有廢除掉商鞅所頒佈的各項法令,只是放緩了推行這些法律的步伐。

秦惠文王時期採用張儀實行合縱連橫,秦國版圖不斷擴大,在列國之間地位越來越突出,這一切都離不開商鞅的貢獻,但是商鞅本人卻看不見這盛世的來臨。

狡兔死,走狗烹;飛鳥盡,良弓藏。商鞅的結局再一次驗證了這一句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