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遊戲

說一說東晉偏安時代的五大超級門閥

“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劉禹錫一首烏衣巷,借古喻今,將我們的視線帶回到了那個王侯將相皆有種的東晉時代。自西晉代曹魏建國後,雖然繼承了曹魏的九品中正制,但是西晉的舉才制度卻變了味,中正一般只注意被評定者家世的封爵與官位,然後就導致了西晉士族強大,豪門林立,諸如王石鬥富這等場景。豪門大族掌握著國家大量的土地,然後許多農民就歸附在豪門大族門下,導致了西晉朝廷闇弱無能,然後就是八王之亂,北方遊牧民族南下,五胡亂華。

東晉頂級門閥

而東晉相比西晉,門閥士族階級更為嚴重,寒門毫無上升機會。這主要有兩方面原因,其一是東晉自建國開始,就有著先天的不足,因為東晉是靠大家族琅琊王氏捧上去的,自然要回報王氏大量特權,當時就有著王與馬共天下的說法,司馬睿一生幾乎都形同傀儡,若不是王導懷柔,估計王敦都能另立新君。

另一個原因就是,江南本就是門閥士族相當嚴重的一個區域,這個要追溯到東吳時代,眾所周知,東吳朝廷是由孫氏和各大門閥共同之稱起來的,步氏、陸氏都是名動一時的大家族,而東晉在江南立國,而江南掌握在門閥士族手中,東晉不得不考慮士族的影響力。

所以門閥在江南有著根深蒂固的重大影響,縱觀整個東晉時代,幾乎都未能擺脫門閥的巨大影響力,四大頂級門閥輪番上陣執掌朝政,中等門閥控制著朝中眾多重要官職,地方小門閥掌握著帝國一方的絕對權力,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選擇性地接受朝廷的詔令。所以東晉從朝廷到各地州縣,都被門閥牢牢把控著,毫無反抗餘地,形同被一條條鐵鏈緊緊束縛著,終其一生也未能掙脫。連開國皇帝司馬睿都被大門閥王敦給憋屈至鬱鬱而終。

門閥政治

那麼今天,我們就來簡單瞭解一下所謂的東晉門閥。所謂的門閥,類似於種姓制度,縱觀東晉百餘年曆史,一流門閥總共有五個,琅琊王氏、太原王氏、潁川庾氏、陳郡謝氏和龍亢桓氏。二流門閥很多,典型的有高平郗氏、琅琊諸葛氏、濟陽江氏、河東柳氏、潁川荀氏、太原溫氏、蘭陵蕭氏等等。三流門閥無數,分佈各地,如一些官宦世家,當然也包含一些地方士族,東晉末年的孫恩起義,孫恩就出自於小士族。第四等就是所謂的寒族。門閥制度乃是東晉統治的基礎,雖然司馬氏不願意,但是也沒有辦法從根本上解決這一件根深蒂固的大事。

門閥制度,簡單來說,就是一流門閥主導,二流門閥輔助,三流門閥橫行地方,寒族上升無門。用俗語就是,一流吃肉,二流啃骨頭,三流喝湯,寒族負責烹飪,最多能聞個味兒,底層勞動人民飢腸轆轆。

孝聖王祥

1、琅琊王氏

王氏,大約在漢代遷徙到山東臨沂市周邊,歷經四百年,成為當地大族,在東漢時期便已經世代為官,包括漢末著名經學家王朗都是出於琅琊王氏。王氏發家在魏晉時期的王祥,其乃當時大孝子,臥冰求鯉,名重一時,得到了徐州刺史呂虔徵召,王祥率勵士兵,頻討破匪。勵精圖治,州界清靜,政化大行。備受百姓稱頌,年過古稀的王祥身居朝中要職,被尊為朝中三老之一。

到了曹魏末年,因為司馬炎以孝治國,所以王祥更是備受重用,升任太尉,加職侍中,後封王祥為睢陵侯,食邑一千六百戶。西晉時期,拜王祥為太保,進封睢陵公。王氏因為王祥,乃至王肅等人,自此成為西晉頂級門閥。而其王祥之弟王覽,也就是王覽爭鴆的主人公,也相當有成就,而王覽之所以成就高,乃至於其開枝散葉,給王氏生了幾個很厲害的子子孫孫,奠定了王氏真正騰飛的基礎。

八王之亂時,眾多頂級門閥相繼覆滅,唯有王氏仍然身居高位,王導深受司馬越重用。而八王之亂後,緊接著就是五胡亂華,王導隨即聯合王敦,抱住了琅琊王司馬睿這支大腿。在石勒橫掃中原,劫掠荊襄之際,王導王敦兄弟帶著司馬睿南渡建康,然後接納北方流亡士族,在江南拉起了新朝廷,王導主政,王敦掌軍,然後無視司馬睿北上勤王的訴求,與江南觀望。等劉曜攻破長安,西晉滅亡,王導和王敦迫不及待扶司馬睿登基。

王與馬共天下

然後王家順手就掌管了朝政,王導坐鎮中樞,成為東晉朝廷實際的掌權人,王敦任揚州刺史,掌管帝國大部分的軍隊。於是就有了“王與馬共天下”的歷史經典語錄。後來因為王敦之亂,琅琊王氏在朝中勢力有所下滑,其它頂級門閥趁勢崛起,琅琊王氏不再一家獨大,但是整個東晉和南朝,乃至隋唐時期,琅琊王氏都是赫赫有名,出了多任宰相,當年侯景之亂前,侯景虎踞壽春,向梁武帝求娶王謝這一級別的世家小姐為妻,還被梁武帝拒絕了,可見王氏之實力,書聖王羲之和王獻之父子也是出自於琅琊王氏。

庾亮

2、潁川庾氏

庾氏在東晉門閥中影響力不算大,而且因為庾氏人才不多,特別是文藝人才不多,所以,在歷史上沒有留下太多名聲。

庾氏崛起離不開一個重要人物,那就是庾亮,東晉南渡建國之後,原本不算大門閥的庾亮,將自己的女兒嫁給了司馬睿的兒子司馬紹,然後,庾氏隨著司馬紹當上皇帝而水漲船高,而司馬紹只當了七年皇帝,便匆匆病逝,庾亮之所以確保庾氏保有東晉頂級門閥的名聲,乃是其做了一件重要的大事,確保了東晉門閥制度的穩固。

那就是庾亮在司馬紹病危之際,力勸司馬紹重用門閥輔政,放棄重用宗室司馬伷輔政的決策。司馬紹不知為何,聽了庾亮的話,重用王導和庾亮。庾亮進一步排除司馬宗室,確保門閥穩固,之後平定蘇峻之亂,但是後來北伐失敗,庾亮威嚴頓減。不過隨著王導去世,在庾亮死後,其弟庾懌、庾冰、庾翼全面掌管東晉朝居,庾氏達到了頂峰,不過由於庾氏人才斷檔,在庾翼死後,庾氏後繼無人,很快就沒落了,新的門閥崛起,取代庾氏成為了東晉掌權者。

桓溫

3、龍亢桓氏

承接上文,取代庾氏成為東晉新一代門閥代表的,就是龍亢桓氏。相傳桓氏乃是齊桓公之後,在漢代,乃是經學世家,桓榮、桓鬱、桓焉祖孫三代乃是五位東漢皇帝的老師。後來,桓家隨著司馬睿南渡江南,成為東晉士族。

桓家崛起,不得不提一個重要人物,那就是桓彝在蘇峻叛亂時起兵平叛被殺,但是其子桓溫卻正因為此而崛起,原因就是,桓彝被殺之後,年紀尚小的桓溫單人匹馬誅殺了殺父仇人江播的三個兒子,為人所稱道。

所以,庾翼北伐時,重用桓溫為先鋒都督,後升任徐州刺史。後來庾翼去世後,其子能力很一般,桓溫娶南康公主,趁勢投靠朝廷,很快就代替庾氏鎮守荊州,荊州自此之後數十年,都是桓氏的腹地和最大倚仗。

桓溫透過滅掉成漢,幫助東晉收復巴蜀,得以聲名鵲起,在朝中有了很大的根基。再之後桓溫透過三次北伐,軍功赫赫,特別是第二次北伐收復洛陽之後,桓溫更是在朝中一手遮天。不過晚年,由於桓溫有著篡位的想法,導致了晚節不保。龍亢桓氏,經過桓溫十餘年的經營,已經囊括東晉半壁江山,掌握天下大半兵權,成為當時最有實力計程車族。

之後,桓溫之子桓玄,擊敗司馬道子父子,掌控朝政,登基建立楚國,一年之後被劉裕擊敗,桓氏自此沒落,一族人基本被殺。

謝安

4、陳郡謝氏

謝氏,可謂是人才濟濟,有謝靈運,謝朓,謝道韞等大詩人,還有謝安、謝玄這等文武全才的風流人物。正是因為謝氏人才輩出,在東晉南朝一直昌盛,所以世人提及東晉門閥,往往就會以“王謝”代稱,將謝氏和琅琊王氏並列。在南北朝時期,謝氏更是四大盛門“王謝袁蕭”中位居第二。

謝氏在東晉中後期崛起,成為“當軸士族”。謝氏在曹魏和西晉時期出了很多不大不小的官宦。到了東晉初年,亦是不溫不火,一直到中後期,謝安、謝玄等人的崛起。謝安早在桓溫時期,便身居高位,後來桓溫死後,謝安漸漸總理朝政。謝玄用北方流民打造了全新的北府兵,成為東晉最強的軍事力量。

再往後,謝氏家族因為主導的淝水之戰取得了極其輝煌的戰果,謝氏頃刻間在東晉各地綻放,成為東晉當時第一大門閥。謝安由於聲譽和政治才能榮升東晉宰相,而謝家其它子弟,如謝尚、謝萬、謝石、謝玄、謝琰等人也各領強兵遍佈方鎮,特別是謝玄的北府兵,無敵於天下。自此,謝氏家族的人幾乎壟斷了東晉王朝的軍政大權,形成了與皇族司馬氏“共天下”的局面。

不過後來,謝氏被司馬道子排擠出朝廷,東晉隨即進入了末期混亂之中。

王氏宗祠

5、太原王氏

等一切煙消雲散,原本默默無聞之輩皆粉墨登場,作為東晉五大門閥之中最後登場亮相的太原王氏,也在歷史上留下過濃墨重彩的一筆。

太原王氏,出自周王室子弟,後一直避世於太原,久而久之,成為當地大族,因為身份地位高,所以太原王氏在漢代常有為官宦。而我們耳熟能詳的太原王氏的人物,自然就是司徒王朗,離間呂布殺董卓,改變歷史的大人物。

王氏在魏晉時期,也是一方大門閥,王昶、王渾等人位列三公,王愷等數人官居宰相,此王愷乃是東晉名臣,不是西晉時期與石崇鬥富的那位。西晉王愷乃是出自於琅琊王氏。

門閥大家

王氏崛起為頂級門閥,乃是東晉後期,桓溫死後,謝安總領朝政,而尚書令為王述,然後王述死後,其子王坦之接棒繼續奮鬥,最終官至中書令、領北中郎將、徐、兗二州刺史,並且王坦之與謝安聯姻,其子王國寶娶謝氏女。

隨後,王坦之英年早逝,王國寶將太原王氏推向了最巔峰。謝安勢力被排擠後,司馬道子掌權,王國寶投奔了司馬道子和司馬元顯父子,得以執掌東晉朝廷,擔任尚書左僕射。不過沒有多長時間,王國寶便死於王恭之亂,最後全家流放。王國寶人品不好,被人們定性為佞臣。最後連累太原王氏,在劉裕即位之後慘遭屠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