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遊戲

赤壁之戰,曹操與孫劉雙方實際參戰到底有多少人?曹操真有80萬?

我是棠棣,一枚歷史愛好者。歡迎大家【關注】我,一起談古論今,縱論天下大勢。君子一世,為學、交友而已!

赤壁之戰的戰爭規模,爭論的焦點主要在於赤壁之戰中的曹操方面出動兵力的數量。

多則百萬,少至五千。尹韻公先生曰:“曹軍五千輕騎在長坂擊敗劉備後,繼續南下,直趨江陵,繳獲了大量作戰物資。於是乘船東下,不期在赤壁突然同數量上佔優勢的孫、劉聯軍相遇了,發生了赤壁之戰。”

差距之大,令人咋舌。

從曹操荊州平定後的總兵力,可以投入一線作戰的兵力,兩個方面分別探討。

一、曹操平定荊州後的總兵力

東晉以前的早期史料中,涉及曹操赤壁戰前兵力情況的共有六處,分別出自陳壽《三國志》、裴松之注引西晉材料、東晉袁宏《後漢紀》等。

說其兵力多達“百萬”的是西晉初的陸機:

“魏氏嘗藉戰勝之威,率百萬之師,浮鄧塞之舟,下漢陰之眾,羽楫萬計,龍躍順流,銳騎千旅,虎步原隰。”

曹操統一北方之後,地廣人眾,異常強盛,正如諸葛亮《隆中對》中所說:

“今操已擁百萬之眾,挾天子而令諸侯,此誠不可與爭鋒。”又《三國志·周瑜傳》注引《江表傳》載黃蓋與曹操的信雲:“用江東六郡山越之人,以當中國百萬之眾,眾寡不敵,海內所共見也。“

可知曹操統一北方後號稱擁兵百萬,是當時比較通行的說法。但是,馬騰雖然作為人質留在朝廷做官,關中的馬超、韓遂等將仍然保持相對的獨立性;更不用說遼東的公孫康,也僅僅是表面服從而已。即使有“百萬之眾”,也得分兵戍守各地,不可能全部作為戰略機動力量投入荊州。

其次是曹操送給孫權君臣的勸降書,“今治水軍八十餘萬,方與將軍會獵於吳”。

別說80萬水軍的訓練以及相應的船艦、水戰裝備,不可能花兩三個月時間便能在劉表的原有基礎上解決,就是80萬軍隊的徵集、招募以及後勤給養等問題,也不是短期內能夠完成的。顯然是虛聲嚇,分化瓦解孫權集團君臣的抗拒心理,企圖“不戰而屈人之兵”。

東吳次定拒曹的當晚,周瑜單獨晉見孫權,指出對方“水步八十萬”的說法不確,“今以實較之,彼所將中國人,不過十五六萬,且軍已久疲。所得表眾,亦極七八萬耳,尚懷狐疑。夫以疲病之卒,御狐疑之眾,眾數雖多,甚未足畏。得精兵五萬,自足制之,願將軍勿慮。

當時江東的頭面人物,聽到曹操幾乎不戰而定荊州,即將順江而下的訊息,大多“聞之皆恐”,“望風畏懼”,紛紛主張投降。就是長期追隨孫堅、孫策征戰的孫賁(孫堅之侄)也準備採取單獨行動:“遺子人質。“

大敵當前,僅憑周瑜、魯肅等數人之力勢難完成以寡擊眾、拒破曹操的艱鉅任務,必須充分說明拒曹不僅有現實的必要性,而且有軍事上的可行性。

說服孫權,並透過孫權影響整個集團,消除畏難情緒,牢固樹立一致對敵的抗戰信心。戰爭期間,確切的兵員數量問題,古今中外都是重要的軍事機密,曹軍的詳情由曹操及統帥部的親信謀臣掌握。

周瑜只能根據魯肅赴荊州瞭解的情況及其他渠道得到的情報,進行綜合分析,估計其兵員數量的上限與下限。

為了提高聯盟內部的戰鬥士氣,無論是迫切希望按隆中對策的既定方針——聯孫抗曹的諸葛亮,還是一貫主張孫權“建號帝王以圖天下”的主戰派魯肅,都不願在沒有確鑿根據的情況下盲目接受曹操的自我宣傳之說。

周瑜給孫權及同僚們提供的敵方兵員估計數,只能是其內心揣摩的下限。

二、曹操可用一線兵力

陳壽《三國志》的有關記載,稍有差異卻並不矛盾。《周瑜傳》雲:“其年九月,曹公入荊州,劉琮舉眾降。曹公得其水軍,船步兵數十萬。”《諸葛恪傳》雲:“近者劉景升在荊州,有眾十萬,財谷如山……北方都定之後,操率三十萬眾來向荊州。”

劉表原有的十萬兵馬,減去在劉備、劉琦控制之下的兩萬餘名軍人,投降曹操的約為七八萬人馬。

至於曹操率領南下的北方兵員數,筆者以為陳壽所記——諸葛恪之語“三十萬眾”較為可靠:戰後,兵員數逐漸成為公開的秘密,尤其是參戰人數達到幾十萬的赤壁之戰。

30多年過去,物換星移,曹魏政權已處在司馬氏的控制之下;江東三萬人參戰的赤壁之戰亦已成為吳國頗為自豪的日常談資,由不得諸葛恪一人信口開河。

平定荊州後的三十七八萬曹軍,必須分兵防守(或留守)江陵、襄陽、南陽等戰略要點,荊州其他五郡也要按戰略形勢配備數量不等的郡兵。

《三國志·徐晃傳》:“從徵荊州,別屯樊,討中廬、臨沮、宜城賊。“

因而可以作為戰略機動力量投入征討孫劉聯軍一線作戰的兵力,約在30萬左右。

透過對其長年交戰的老對手——江東孫吳水軍情況的分析,來大概把握荊州水軍數。

“平地用車騎,山阻用材官,水泉用樓船。”

荊楚、吳越一帶,早在春秋時代就出現了龐大的舟師,水戰歷史都非常悠久。江東孫吳以水軍立國,在“十萬之眾“的總兵力中佔有較大比例。

孫權雖然未能按周瑜要求撥發“精兵五萬”,但他能在短時間內徵集起“船糧戰具俱辦”的三萬水軍交給周瑜前去拒曹,同時表示:

“孤當續發人眾,多載資糧,為卿後援。卿能辦之者誠快,邂逅不如意,便還就孤,孤當與孟德決之。”

可見其戰略後備部隊中,仍有相當數量的水軍,估計其水軍總兵力在五六萬以上。劉表保境安民,苦心經營荊州多年,其水軍規模應該不在江東孫權之下。

從劉表“保江漢間,觀關下變”的既定方針看,東則必須對付孫吳的復仇戰爭,西則與益州劉璋素有摩擦,他的水軍會放在江夏、襄陽、江陵這三個戰略要點上。

江夏作為阻擋孫氏水軍進攻的前哨,其水軍配置可能會比襄陽、江陵更重一些。但經多次與東吳的激戰,幾乎每戰皆收,士卒傷亡,船艦或毀或奪,整體實力已經受到很大影響。

建安四年(公元199年)冬,孫策攻黃祖於沙羨(今武漢市武昌區南金口附近),劉表派從子虎、南陽韓晞將長矛五千來為黃祖先鋒,結果孫策大獲全勝。

根據孫策事後向朝廷所上的表章,除黃祖本人逃脫外,斬劉虎、韓晞以下兩萬餘人,赴水溺死一萬餘人,繳獲船艦六千餘艘。

建安八年,孫權西征黃祖,破其舟軍。此後孫權數次進攻江夏,足見雙方軍事實力(尤其是水軍)已經比較懸殊。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春黃祖被殺,被擄男女數萬口。劉琦去江夏接任之際,由於傷損殆盡的江夏水軍元氣尚未恢復,應該會給他重新配屬部分水軍;

劉琮投降之後,襄陽、樊城的部分水軍及數百艘船艦被關羽帶往夏口;曹操所接收的是襄陽、江陵兩地的荊州水軍,總數不會超過五萬。

大約十萬水軍、五萬騎兵之外,曹操可以投入一線的還有15萬左右的步兵。

與曹操的30萬大軍相比,孫劉方面能夠投入一線作戰的總兵力卻非常有限。

“全吳之地”雖有“十萬之眾”,江東政權建立不久,深險之地,山越屯聚相保,猶未盡從;聞得曹操南下,一些宗帥趁機蠢蠢欲動,迫使孫權分兵遣將控制地方局面。

能夠在短期內徵集起來,交給周瑜前去拒敵的戰略機動兵力,只有三萬水軍,離周瑜原先的計劃數“精兵五萬”尚有相當距離。

劉備軍隊的主力,在關羽的率領下,從樊城乘數百艘船艦順流到達夏口。劉備自己帶領部分步騎,從陸路南行,在當陽被曹操輕騎所追襲。

但潰散計程車卒,後來已陸續返回。諸葛亮對孫權曰:“豫州軍雖敗於長坂,今戰士還者及關羽水軍精甲萬人,劉琦合江夏戰士亦不下萬人。“

劉備軍隊的人數雖少,卻是他多年征戰以及流亡荊州期間,苦心孤詣培養起來的忠誠部曲。劉備打仗不是曹操的對手,但撫下有方,能得人死力,戰鬥實力較強。因而,與曹操在一線對陣的孫劉聯軍,總共為五萬軍隊,其中水軍佔到四萬人以上。

(正文完)

如果有其他關於歷史領域的話題或觀點可以【關注】我私聊,也可以在下方評論區留言,第一時間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