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遊戲

烽火狼煙家國情,蕩氣迴腸義烏兵之二:義烏募兵,戚家軍建成

上回說到發生在義烏的一場持續的慘烈械鬥過程中,現場曾來了位後來名留青史的年輕人,他親眼目睹了械鬥的慘烈和無奈,同時也深深地為義烏人驍勇好戰、團結衛家的作戰能力和意志所震撼、折服。

這位年輕小夥就是後來名震天下的抗倭將領戚繼光。那段時間,他正滿懷心事、暗自發愁著。

劇照

作為名門之後,世襲軍官,肯定想有所作為,幹一番事業出來。要知道,他先祖戚祥曾是大明王朝開國皇帝朱元璋的親兵,跟著朱元璋南征北戰,屢立戰功。洪武十四年(1381年),在和傅友德、藍玉遠征雲南時陣亡,其子孫得以世襲明威將軍(武職),直至戚繼光任上。

我國沿海,自宋朝以後就有倭寇(日本海盜)出沒。明朝中期倭寇為患,倭寇燒殺搶掠、姦淫放火、無惡不作。東南沿海人民深受其害,一片水深火熱中。明朝廷多次派兵進剿,但往往大敗而回。

戚繼光就是在這種情況下,被朝廷從山東調往浙江、福建,以撲滅倭寇之患。

起初戚繼光以麗水和紹興兵為主力訓練出一支“新軍”, 雖在臺州、溫嶺等地連打了幾次小勝仗,志得意滿之際,卻在浙江舟山岑港這個毫不起眼的彈丸之地遭受到了重大挫折。

岑港 盤踞著缺兵少糧的倭寇——僅700來人而已。 戚繼光帶著他的三千新軍,與盧鏜、俞大猷一同發動了猛攻。面對這一小撮頑抗的倭寇,上萬名明軍竟然毫無辦法,在兇狠、殘暴、有組織的倭寇面前,全然沒有了當初打散兵遊勇的威風,他們節節敗退,四處逃竄,傷亡慘重。

抗倭漫畫圖

多次受挫後,戚繼光被撤掉了參將的職務,不過仍然讓其繼續領兵、戴罪立功。後來戚繼光絕地反擊,設計解決了這幫頑敵。

但是,耗時半年的岑港之戰,最終以明軍傷亡3000餘人,敵軍傷亡不到千人,且有部分倭寇突圍逃竄的結果落下帷幕。殘酷的現實震醒了戚繼光,他終於意識到,要實現自己的夢想,要完成抗倭大業,靠目前的紹興、處州兵肯定是不行,必須趕緊另想辦法。

一直以來,戚繼光始終堅信,自己已經具備了勝利的所有要素:優良的武器裝備,合理的戰略戰術,優秀的指揮將領,嚴酷的訓練方法。然而他仍然失敗了,苦心練就的處、紹新軍仍然不堪一擊,他這才是意識到是兵源出了問題,處州、紹興等處招的兵難堪大任。

處州兵,作戰十分勇猛,衝鋒陷陣,非常積極,聽命從不遲疑,是戰鬥的主力。但他們每次打仗之前,都要談條件。作戰以前,他們要求必須知道作戰的對手和人數,然後自行內部商議,如果認為能打,就作戰,但要是他們認為不能打,即使費盡口舌,他們也絕不會賣力。

紹興兵,無論打什麼仗,他們從來不會拒絕,完全服從,而且不怕辛苦,幹紮營修城之類的力氣活,從無怨言。但在戰場上就三心二意了,如果敵人退卻,他們會主動追擊;但如果敵人進攻,他們就會主動撤退。但凡與敵相接三十步內,即將肉搏之時,他們一般會全軍退走。總而言之,關鍵時刻實在靠不住。

處州、紹興兵這些特點也許跟他們的出生、成長的的地理環境有關。處州地區多山,經濟條件差,是少數民族聚居區,當地人向來信奉腦袋掉了碗大個疤之類的玩命理論,利益條件下單打獨鬥行,不利或沒好處下就是散沙一盤。而紹興山清水秀,經濟較好,讀書人眾多,他們老實有餘,勇猛不足,拼死拼活是不願意的。

這種千百年來,骨子裡形成的的人性,單靠訓練是無法解決的。

戚繼光發愁的就是如何尋找最佳兵源,重建一支勇往直前、團結拼命、敢打硬仗的鐵血軍隊。一支戰無不勝的軍隊必須具備如下素質:疾如風,徐如林,侵略如火,不動如山,難知如陰,動如雷霆——孫子兵法。

若是能將這些械鬥的義烏人組建成軍,稍加以嚴格訓練,鐵軍可成,這也許是他的最後一搏了。

戚繼光找到了義烏縣令趙大河,商討解決鄉民大械鬥和徵兵抗倭計策,兩人一拍即合。趙大河把義烏縣形勢緊急的情況上報給當地的一把手、封疆大吏胡宗憲,說是情況失控、請求解決。戚繼光同時也給胡宗憲上了一份報告,說是自己很看好義烏人的血氣之勇、彪悍之力,希望到義烏招選兵馬、重建軍隊。

胡宗憲看到兩份報告,大呼叫好。讓戚繼光放開手腳到義烏縣招兵買馬,這樣不但可以緩解義烏、永康兩縣百姓矛盾、停止大械鬥保一方安寧,還能重建鐵軍打敗倭寇,一舉兩得,何樂而不為。

唯一的不好之處就是兵餉高了點,但在特殊時期,也只能如此了,想盡辦法解決便是。要不然械鬥結下的世仇沒法化解不說,倭寇的猖狂禍害可是朝廷的心頭痛,抗倭不利,自己隨時有可能丟了烏紗帽。

胡宗憲批准了戚繼光的計劃,還任命趙大河為組建軍隊的監軍。

戚繼光按自己選兵的標準,到義烏縣選兵。他先進行了招兵宣傳,宣傳從軍作戰的好處,說是請各位父老鄉親想一想,大家械鬥的結果只能是白白地流血、白白地送命,哪裡比得上抗擊倭寇、保家衛國光榮?要是不把倭寇打出去,大家的礦藏就隨時可能被倭寇搶了去。不如和我一起抗倭,能殺敵賺銀子,即使是戰死,也能得到大筆撫卹和烈士的美名,等等。

招兵佈告貼滿大街小巷、村頭莊尾,連茅廁門也沒放過,可謂是鋪天蓋地。但看的人多,來的人幾乎沒有,偶爾幾個過來問詢的,不是老弱病殘,就是混混、痞子之類,根本不符合入伍要求。

募兵漫畫圖

入伍待遇應該是很不錯的了,但為何還是沒人前來應徵。究其原因,還是對官府不信任。

陳大成就是一個典型,他是倍磊村的頭,武藝高強,疾惡如仇,多年來目睹了朝廷的腐敗,十分痛恨殘害百姓的官員,一聽說有官府來募軍,就向族人宣佈:”誰也不許投兵!”其他各村也是如此。

戚繼光得知原委後,心急如焚,趕忙備下厚禮,親身前往陳大成家造訪。

陳大成打小練武,身強力壯,還念過幾年書,在當地威望很高。對倭寇橫行霸道,殺人放火早有所聞,也考慮到照此下去,倭寇遲早會殺到義烏來,到時局面也不好收拾了,但作為男子漢大丈夫,也想在有生之年有所作為,光宗耀祖。只是對胡作非為、欺壓百姓、羸弱不堪的明軍和官府失去了希望,所以不願自家子弟當兵,怕去時是個忠厚老實之人,戰死了不說,沒死的回來成了兵油子。

戚繼光和陳大成之間具體談話不得而知,大概應該是:”好男兒應報效祖國。大敵當前,更應儘快消滅倭寇,才保國泰民安,舍小家、保大家、

沒有國哪有家之類。聲聲激動人心、掏自肺腑的誠摯言語,不禁讓陳大成熱血沸騰,面對這位雄心壯志、痛打倭寇的青年將領,陳大成動心了。同時也考慮到義烏經濟落後,民生困苦,加之經過幾個月的大規模械鬥,很多鄉民已是食不果腹、衣不蔽體的赤貧狀態 ,當兵拿錢也是條不錯出路。

接著,陳大成又和戚繼光討論起招兵條件、今後發展等問題。戚繼光將自己的所思所想和盤托出。一番談話下來,陳大成深受鼓舞和感動,徹底決定跟戚繼光幹,興許能和族人打敗倭寇,幹出一番轟轟烈烈的事業來。最終的確如此,陳大成跟隨戚繼光南征北戰,最後官至懷遠將軍。

緊接著,戚繼光又相繼拜訪了眾多鄉村的豪紳族領,曉之以義,動之以情。

第二天,陳大成特意帶著本族眾多年青子弟,心悅誠服地表示希望允許他和子弟們應募入伍。據後來的清嘉慶《義烏縣誌》和《倍磊陳氏宗譜》記載,倍磊村當時被戚繼光徵招入伍的青壯年有803人,其中“遠”字輩613人、“椿”字輩123人、“炎”字輩67人。

這件事一傳揚開,義烏各地的人民立刻掀起了投軍的熱潮。義烏人爭先恐後地應募,也感動了處州、永康等地的人。

戚繼光本著兵貴精不貴多的精神,按照四要四不要的標準嚴格挑選。

四不要:

(1)不要城裡人。

(2)不要在官府裡任過職的。

(3)40歲以上的和長得白的不要。

(4)膽子特別小的和膽子特別大的不要。

四要:

(1)要標準的農民 、礦工。

(2)黑大粗壯皮肉結實的人 。

(3)目光有神的人 。

(4)見了官府還得有點怕的人。

大致意思就是被錄取者,必須具備如下特徵:青壯年、臂膀強壯,肌肉結實,眼睛比較有神,看上去比較老實,手腳比較長,比較害怕官府。

最終,戚繼光在義烏招選了大約四千人,組建起新的軍隊。接下來就是訓練了。

戚繼光訓練義烏兵,完全廢棄了明軍原來的衛所編制和舊的作戰規則,新創立了以鴛鴦陣為基礎的編制和作戰方法。鴛鴦陣的編制是古代軍事史上劃時代的一個創舉。此陣法按照兵器協同的要求組成,根據需要還可臨時變化,使得軍隊戰鬥力大大提高。(有關鴛鴦陣的介紹在前兩期的《牛田戰役》一文中與介紹)

戚繼光根據當地物產條件和鄉民使用習慣,改良、創造了多樣兵器,如狼筅、鏜鈀、戚家刀等,還注重火器使用。

鏜鈀

戚繼光讓不同年齡、不同體格計程車兵,使用不同的武器。年紀大的使長牌,年少身手利落的使藤牌,壯年漢子使用長槍和刀,年長體壯有經驗的使用狼筅。狼筅用長竹做成,節枝堅密,竹杪裝上利刃,既能用刃刺殺,又可借竹枝蔽護自己,是一件多功能的武器。這樣因人而異地使用武器,使部隊的戰鬥力大大加強。

戚繼光在訓練軍隊還非常注意士兵們的思想政治、紀律教育。

他以“保國衛民”訓導官兵,同時嚴肅軍紀,實行“連坐法”,規定全隊退卻則隊長斬首等法規。他建立了隊、哨、營等新編制,組織排程很是機動靈活。

在戚繼光的精心操練、調教下,用時不到幾個月,一支令倭寇聞風喪膽的軍隊,一支將青史留名的軍隊,就這樣在義烏這塊土地上誕生了。

戚繼光後來又連續三次來義烏招兵,補充、擴建戚家軍,據史料記載共計約有26000人先後從軍,這裡頭雖也有周邊縣的人加入,但主要還是義烏人為主。

在隨後的南征北戰中,戚家軍中湧現了一批義烏籍名將,如童子明、陳大成、王如龍、朱文達、陳子鑾、陳祿、葉大正、劉廷玉、吳惟忠、樓南、樓大有、朱珏等等。

歲月悠悠,如今義烏已發展成為聞名世界的小商品之都,高樓大廈、批發市場鱗次櫛比,一派繁華。但在義烏市區最大的老城區西門街,仍存留著戚繼光募兵處—戚宅裡大夫第。雖然容顏滄桑,但仍可以聯想到當年的群情激昂、慷慨壯志……。

戚宅裡大夫第

現代義烏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