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遊戲

夏朝的遺址在哪裡?夏朝的名字是怎麼來的?夏朝的歷史發展史!

夏朝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

奴隸

制王朝,也是第一個

世襲

制王朝。它結束了原始社會,宣告中國進入了更為文明的奴隸社會。

史載夏朝由禹帝兒子

開創,歷14朝,共約471年,後為商所滅。

夏都遺址

一、“夏”名溯源

關於“夏”名稱的由來,較多的說法是其來自於夏族民族

圖騰

的象形字。司馬遷認為“夏”是指以夏後族為首的十二個民族組成的部落,後就以其為國名。

據《史記》和《大戴禮記》記載,夏族的祖先

是顓頊的後人,夏族也即黃帝后裔高陽氏與炎帝后裔共工氏通婚的後代,起初居住在渭水中下游,後東遷至山西南部和河南西部伊洛河一帶。

二、後

啟開國

原始社會末期,部落首領堯帝派鯀治理水患,鯀未能很好地團結各部,再加上採用

堵塞

方式,因此九年未成,於是被舜帝殛殺於羽山。其子禹繼續治水工作,他吸取了鯀失敗的教訓,團結了共工氏等部落,治理河、洛、伊、濟等大河,禹採用

疏導

方式,依地勢把高地上的水引入江海,於是原來聚居在平原周圍高地上的人們開始迀入肥沃的平原,農業生產水平因此得到了極大提高。

禹治水二十年,“三過家門而不敢入”,功蓋華夏,從此,中原地區由蠻荒之地變成了富饒的樂土,生產力高速發展,為建立世襲王朝提供了堅實基礎,治水過程中也使各部族更加團結。後來禹又率兵征伐三苗,將之驅趕出中原地區。禹又在塗山

會盟

萬餘諸侯,防風氏首領因遲到被其處死,禹的威望得到進一步提升,從此各部紛紛歸服,夏族成了各部首領。

原始社會推行的首領更替制度是“禪讓制”,即前任在卸任時推舉有才德之人繼任。禹也推舉偃姓首領皋陶繼任,但皋陶先禹而死,於是又推舉東夷首領伯益繼任。

禹死後,伯益按禮儀為之守喪三年,然而過後卻沒有得到首領之位。其中原因說法不同,有說禹子啟殺伯益而代之,也有說部族不服伯益而擁立啟,

擊敗了伯益,成為了各部首領。但共同點是“公天下”變成了“

家天下

”。

從此,原始社會進入了奴隸社會,這是歷史的一大進步,但變革時期總會有不同的聲音。都城郊外的有扈氏就舉兵討啟,雙方大戰於甘,戰前啟就宣佈他是“恭行天”的,這也是後來

朝首領自稱“

天子

”的由來。啟由於有多數民眾支援,所以很快就取勝了,新生的奴隸社會也得到了進一步確立。

啟在位期間,不再用鯀和禹的“伯”之稱號而改用“後”,為鞏固部落聯盟首領的權威,他還經常與東夷部落發生戰爭。

大禹治水

三、太康失國

啟死後,子太康即後位,貪玩怠政,東夷的有窮氏首領(後)

羿

善射,在夏民擁護下奪取了政權,太康於是逃奔斟鄩氏。這就是“太康失國”的典故。

四、少康復國

羿奪位後立太康弟仲康為王,但政事皆由自己作主,後仲康死,羿又立其子相,相不久投奔親夏的斟鄩、斟灌二氏,羿從此大權獨攬。但他也同樣喜射獵而懶於政,且重用奸滑的伯明氏子弟

寒浞

。後寒浞乘其出外狩獵殺死了羿及其子,霸佔了羿妻,生二子豷和澆,後澆率兵滅了斟鄩、斟灌二氏,殺死了在此躲避的相,但相妻已有孕,從牆洞逃至自己母親有仍氏處,並生下了遺腹子

少康

少康成人後,澆又派兵追殺,少康逃至有虞氏,其首領嫁二女於少康,給他拔了田地士卒,於是少康以綸城為基地招兵買馬,發展生產,圖謀復國。逃至有鬲氏的夏臣靡得知後,組織了斟鄩、斟灌殘眾支援少康擊敗了寒浞,恢復了少康的夏後稱號。至此,控制中原近百年的東夷有窮氏覆滅,史稱“少康復國(中興)”。

五、商湯滅桀

少康子“杼”繼位,他遷都整兵,討伐東夷,夏朝的疆土直達黃海之濱,發展達到了頂峰。杼子槐在位時,東夷和華夏族開始和平相處,並相互同化,槐孫

在位時,雙方基本融合完畢,於是洩向西發展,他對服從自己的部落進行封國或封號,這就是後世

諸侯制

的起源。

洩孫孔甲繼位,史載其“好鬼神,事淫亂”,引起各部不服。後其曾孫履葵(

)繼位,窮兵黷武,荒淫暴虐,與方國部落關係已破裂。且其甚好色,每敗一族必挑眾多美女為妃,其中末喜氏女妹喜已許配與伊尹,桀亦奪之,伊尹憤而投奔商湯。商部族活動在河南東及山東西南一帶,前1600年,商部族首領湯趁機帶領方國部落攻桀,屢敗之,鳴條之戰再敗後桀終死於南巢之山。

在方國部落支援下於亳稱王,建立商朝,夏朝至此滅亡。其後人大部留在中原,也有南遷和北迀的,北迀的和當地諸族融合,後人稱為匈奴。春秋末,孔子因崇夏禮而前往禹後裔建立的杞國考察。在浙江紹興會稽山禹陵村,其後代仍為禹守陵。

夏代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