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遊戲

昆陽之戰:決定性戰役,劉秀如何出奇制勝的?

劉秀大家肯定都不陌生,他是漢光武帝,起兵反抗王莽,建立東漢,重新統一全國,開創“

光武

中興”,光武帝如何崛起的過程,很關鍵的一件事情是昆陽之戰。

這個時候昆陽被王莽所派來的王邑帶領的大軍團團圍住,在昆陽城內這一邊,光武帝劉秀他的處境還真不容易。

他說服的這些諸將本來說是願意聽他的,但是看情勢如此的危急,其中的一部分部將“王鳳等乞降”。這個時候劉秀讓他往南邊出去,去收定陵和郾城的兵,收兵還沒有回來,這些人就想算了,我們還是投降吧。但關鍵這不是他們不降,是王邑不讓他們降,不接受他們投降。

王尋、王邑自以為“功在漏刻”,就像是一個沙漏,倒過來了,在計時。等到沙漏完了,功勞就會降臨在他們頭上。也就是表示他們預計很快就可以把昆陽給打下來,“意氣甚逸”,所以他們鬆懈。

另外一方很驕傲,他們覺得我們根本不需要你們投降,反正你們不投降,我們大軍發動了,一下子就把你們打下來,不需要,我就不要接受你們投降。所以這些人沒辦法,他們就只好不投降,不投降就必須要好好地準備守城。

而在這個時候《史書》接下來就告訴我們,出現了各式各樣的異象。

一馬當先,劉秀只帶千人破敵

《後漢書》裡前面講過,有《方術傳》,因為在這個時代真的出現了好多稀奇古怪的現象,“夜有流星墜營中”,有流星掉到了王莽軍隊的軍營裡。接下來白天的時候從城裡看出去,雲像崩山一樣,像山石落下來,“當營而隕”,雲落下來,像是土石流一樣,一直衝到王邑所帶領的軍隊的兵營,“不及地尺而散”,強大的水汽一路降,像是山崩下來一樣,快要接觸到離地面不到一尺,才散掉。這真是異象,真是可怕的奇怪的自然的現象。

“吏士皆厭伏”,所以王邑的部隊裡面,這些士兵們覺得非常的可怕。這裡的“厭伏”兩個字是方術的名稱,表示被一種超越的神秘的力量給壓制住了。

“六月己卯”,己卯日,光武帝劉秀就帶著他的部隊大概千餘人一馬當先,“光武奔之”,主動往前。換句話說這是奇襲,你是這麼小的一支部隊,又被這麼龐大的軍隊給圍住了,所以大軍“意氣甚逸”,絕對不會防備絕對不會預料到,你們竟然敢就這麼一小支的部隊,才千人,出城來求戰。然後因為沒有準備,所以“光武奔之,斬首數十級”,打了一場小小的勝仗。

但是有趣的是《史書》接下來大家看到了劉秀帶了軍隊,打了小勝仗。他們這些跟他一起帶領部隊的將領們,他們的反應是什麼?他們覺得好怪。

當然一方面是高興,但另外一方面覺得我們誤解劉秀了,為什麼會是這樣的反應呢?他就說:“劉將軍平生見小敵怯”,過去打這種小仗,因為沒有打過這麼大的仗。以前打仗的時候,這傢伙膽小的很,沒有想到今天“見大敵勇,甚可怪也”。怎麼可能呢?那麼一點點小的部隊、小的敵人,他都不願意出戰,都躲在後面嚇得要死。今天遇到了這麼大的陣仗,竟然是他一馬當先,只帶了一千多人的這樣的一支小部隊,也敢就這樣衝出去,竟然真的就打了勝仗。太奇怪了。

這充分地顯現出劉秀在個性上面非常奇特的矛盾之處,寫得很精彩。

然後這個時候因為打了這場勝仗,諸部將才願意往前說,“請助將軍!”說我們也來了,我們願意跟你一起好好打這一仗。所以“光武復進”,第二次他就帶了更多的人,以至於王尋、王邑派來的軍隊被衝擊了之後,“卻,諸部共乘之”,他們就往後退,陣腳凌亂。所以昆陽城衝出去的軍隊獲得了第二次的勝仗,“斬首數百千級。連勝”,連打兩次勝仗,而且比上一次更明確,更有收穫。

決定性戰役,乘勝追擊

《史書》另外接著敘述第三個戰場在哪裡呢?在宛城。這個時候劉秀的哥哥劉縯他所率領的部隊終於把宛城給打下來了。實質上等到劉秀衝出去得到了小勝仗的時候,劉縯已經將宛城打下來三天,但是來不及把訊息傳過來。

訊息傳過來,這個時候昆陽也被團團圍住,聯絡不到,劉秀沒有辦法知道。劉秀根本不知道宛城已經被打下來,但是他想了一個詭計,他假裝叫人拿著情報,上面寫著“宛下兵到”,表示圍攻宛城的那些軍隊,現在要轉到昆陽來了,叫這個使者假裝慌慌張張地把重要的訊息給遺漏了,讓王莽的軍隊給撿走,王莽軍隊撿走,馬上就送到王邑那裡去。

可是在這個過程當中,訊息就已經傳出去,所有計程車兵們大家都口耳相傳知道了,原來宛城的這一部分的大軍即將要轉到我們這裡來了。我們現在要打的仗,不再是這麼簡單的,只是針對昆陽城裡被困住的小小的這一支部隊。

“尋、邑得之,不憙”,所以王尋、王邑知道了這件事情,他們心裡當然開始擔憂了。還是又回來昆陽城內,“諸將旣經累捷,膽氣益壯”,本來看到人家的仗陣,腳就發抖了,這個時候發現說其實他們不是真的那麼樣無敵,我們不是真的那麼樣完全沒有勝利的機會,我們已經打贏了,士氣就上來了,士氣上來了,劉秀下一步的動作,他就聚集敢死者三千人,他第一次全部帶出去,也不過才千餘人而已。

這個時候大家勇壯了,所以光是敢死隊願意跟他去的就有三千。從“城西水上”,因為對方的軍隊在北邊,所以他們從城西繞出去,沿著河邊,“衝其中堅”,衝到了對方軍隊的中間部位。“尋、邑陳亂,乘銳崩之”,借這個機會瓦解了王尋跟王邑他們軍隊的戰陣,“遂殺王尋”,甚至一路殺進去,把王尋他們的將領都給殺了。

這個時候城裡面的軍隊和敢死隊已經得到了成果,於是剩餘的部隊“鼓譟而出”,這個時候大軍衝出來,和原來的敢死隊,夾擊圍城的部隊,“震呼動天地,莽兵大潰,走者相騰踐”,這個時候露出王莽這邊部隊最大的問題,他們就是人太多了,人太多,以至於佈陣布得太密了。一旦亂,“走者相騰踐,奔殪百餘裡閒。”這裡“奔殪”的“奔”指的是跑的人,“殪”指的是躺下來再也跑不動的人,一邊是奔,一邊是殪,這就產生了非常具體的形象。有人在那裡拼命地跑,有人卻倒下來,被踐踏,變成了屍體,“百餘裡閒”廣泛的大地上都是這樣的景象。

還有更糟的事情在等著他們。“會打雷風”,打雷颳風,“屋瓦皆飛,雨下如注”,前面射箭射到昆陽城裡,是“矢下如雨”。這個時候是暴風雨,“雨下如注”,開始下大雨,大風把屋瓦都給颳走了,另外大雨大到河水都滿出來了。

“滍川盛溢”。接下來下大雨,所以軍隊裡面所帶的這些猛獸虎豹,身上溼了冷得發抖,“士卒爭赴”,這個時候不只是怕敵人追上來,還要怕被洪水給淹了,跑得更快,跑得更急,“溺死者以萬數,水為不流”,所以除了戰死者之外,又多增加了溺死者。溺死者死的數量大到“水為不流”。

這個時候將領們王邑、嚴尤、陳茂,這三個將領騎著快馬,他們是踩著死人渡水。還好有這麼多的死人,讓河流都堵塞了,他們才能夠踩著死人逃走。

這邊劉秀他們大獲全勝,“盡獲其軍實輜重,車甲珍寶,不可勝筭”。因為逃得這麼樣的慌張,所有的東西幾乎都丟了,東西多到什麼樣的程度呢?“舉之連月不盡”,所有的人動員拼命搬,搬了超過一個月,都搬不完,搬不完沒辦法,於是“火燔燒其餘”,其他的就只好燒掉了。

為什麼要燒掉呢?免得被敵人又拿回去,所以乾脆燒掉,這就是關鍵的昆陽之役。

昆陽之戰後,劉秀的隱忍與智慧

接下來“光武因復徇下潁陽”,他又被派去打潁陽,但是在他打潁陽的時候,軍政府的中心更始皇帝劉玄幹了一件可怕的事。因為忌憚劉縯跟劉秀,這個時候他們的功勞和他們的實力。你看劉縯帶兵打下了宛城,劉秀帶兵擊潰了包圍昆陽的王莽的大軍。

所以劉縯、劉秀他們兩個人手上軍事的實力超過了跟更始皇帝能夠指揮的部隊,尤其是劉縯,劉縯本來就有野心,而且劉縯長袖善舞,交接的各方的勢力,讓更始皇帝劉玄,感覺到備受威脅,所以他怎麼辦?先下手為強,就將劉縯給殺了。

但是劉縯被殺了,他還有個弟弟,弟弟劉秀這個時候帶著部隊在潁陽,劉秀會怎麼反應呢?當然大家都睜大了眼睛在那裡看,在那裡等著。

於是光武帝劉秀他趕到更始皇帝所在的宛城去幹什麼?去謝罪。為什麼要謝罪呢?在那樣的情況底下,他哥哥剛立下宛城之戰的大功,他自己立下了昆陽之戰的大功,更始皇帝在哪裡?更始皇帝做了什麼?可是更始皇帝既然要殺劉縯,他一定會找出一個嚴重的罪名冠在劉縯的頭上,說劉縯要謀反。

如果劉縯要謀反,他弟弟知不知道?他弟弟是不是站在他那邊呢?這個對於劉秀來說,真的是非常危急的時刻。所以他一開頭就擺明了態度,他來到宛城是為了要謝罪,他做到什麼樣的程度呢?

“司徒官屬迎弔光武,光武難交私語,深引過而已”,派的人來接他,而且來跟他表達對於他哥哥之死的質疑。但是他沒有跟這些人私下說任何的話,要說的全部都是堅持表面的話,表面的話一直說我們錯了,我哥哥錯了,不應該這樣得罪了皇帝。更始皇帝當然有所準備,他要看劉秀要如何反應。如果劉秀稍微有點怨懣不滿,他一定就能夠逮到機會對付劉秀。

可是劉秀這一次真的表現得極度的完美,“未甞自伐昆陽之功”,完完全全藏起來,完全不提在昆陽他立下了多大的功勞。

接下來“不敢為伯升服喪”,甚至不敢替哥哥服喪。“飲食言笑如平常”,當然這樣的反應真的也蠻可怕的。哥哥死了,但是劉秀的反應好像沒有這麼一回事,於是更始皇帝派人在那裡監視他,也跟他見了面,看到他的反應,他自己都覺得不好意思了。

劉玄(更始皇帝)“以是慙”,原來我這樣殺了你哥哥,你還這樣對我忠心耿耿,還能夠怎麼對付這個人,所以就給了他獎勵,給他升官,讓他變成了破虜大將軍,同時封武信侯。

到了更始元年的九月,王莽去世了,王莽去世之後局勢就更亂了。劉玄準備要定都到洛陽去,他就先把劉秀派去,叫劉秀擔任洛陽的司隸校尉,司隸校尉等於是首都的警察局長,同時這個時候肩負首都市長的責任,去幹什麼呢?先做前置的作業。

“整修宮府。於是置僚屬,作文移,從事司察,一如舊章”,在那裡劉秀非常的努力,他恢復了洛陽原來的制度,還有整個官僚體系原本的運作。而也就是在更始皇帝之前先到洛陽,在這段時間當中,劉秀的政治生涯有了新的轉折,他得以在洛陽建立起新的一股勢力。

總結

事實上後來就是靠著洛陽的勢力才讓他可以擺脫屈居在更始皇帝底下,被更始皇帝嚴格監視看管的這樣的一種處境,才使得他逐漸地在他眼前浮現,朝向更高權力的一條路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