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遊戲

朱允炆以一國之力對一隅,為何會一敗塗地?

大明洪武三年,為保衛明王朝的長治久安,也為了加強皇室的力量,朱元璋開始分封諸子為王,而在此時授封為燕王的朱棣,卻在三十年後,與朱元璋所立的後世之君也就是大明第二代皇帝:懿文太子朱標之子,明惠宗建文帝朱允炆,爆發了長達四年的靖難之役,最終擊敗朱允炆,奪取了皇位。

大明洪武三十一年,明太祖朱元璋駕崩,皇太孫朱允炆即位,改元建文,即位之初的建文帝擔心諸王權力過大,開始透過一系列手段進行削藩,在廢除了五個藩王之後,下一個就是燕王朱棣,而朱棣也不想坐以待斃,便起兵反抗。

那麼已經登基稱帝的朱允炆,動員了全國的力量,卻為何被只有北平一隅之地的朱棣打的一敗塗地,自己也在南京紫禁城中的大火中下落不明呢?

一天性純良,優柔寡斷

朱允炆在被立為皇太孫的時候,就有繼承了他父親朱標溫文爾雅的性格的原因,為人靦腆,雖然天資仁厚,親賢好學,但是在處理問題的能力上又顯得優柔寡斷。當時朱棣裝瘋賣傻,以病重為由想要見三個兒子最後一面。

徐輝祖力諫建文帝應該將朱棣三子扣押為人質。而天性純孝的朱允炆卻以為這是人之常情就這麼將朱高熾及其兄弟放回了北平,致使朱棣再無後顧之憂 ,在三子歸來之後立刻起兵。而朱高熾曾力保北平不失,朱高煦、都是能征善戰之人,多次隨其父擊敗朝廷軍馬。

惠帝后悔說到:朕悔不用輝祖之言。而且曹國公李景隆屢次戰敗,喪師辱國,朱允炆居然赦免了他,以致於燕軍打到應天的時候李景隆與谷王朱橞開啟金川門獻降,迎燕軍入城,南京陷落,建文帝不知所蹤。

二不善治國,急於求成

繼位之初的建文帝,就將其弟朱允熥封為吳王,朱允熞為衡王,朱允熙為徐王,但並不令他們就藩,以至於靖難之時,幾個兄弟並不能幫上忙,俗話說“打虎親兄弟,上陣父子兵”,這方面建文帝就輸了一籌。

在上位之初,建文帝就暴露出極大的問題,比起雄才大略的叔父們,自己的能力不足,也缺少自信和剛毅,然而又聽信三個書呆子的建議進行朝政的變革,這些變革很多都是不切實際的,而影響最大的就是削藩,自己的位置都尚未坐穩,就做這種損害分封到各地的皇室的利益的事,甚至逼得湘王自焚而死,導致在整個靖難時期,各地的藩王都是坐觀成敗,朝廷百官也幾乎都是牆頭草(反正是老朱家的內戰誰贏了都不耽誤他們做官)。以致於並沒有多少人真正肯為建文帝賣命!

在削藩之時明知現存的燕王是諸王之首,還不先下手為強,反而因為擔心燕王的實力而選擇先廢除周王(朱棣同母弟)等王,用來震懾朱棣,反而給了燕王足夠的時間去謀劃。最終形成了南北大戰,而在朱棣獲取了寧王朱權的朵顏三衛之後,實力大增,朝廷再也不能輕易消滅已經成勢的燕軍。

三朝無良將,用人不當

在建文帝被立為皇太孫的時候,朱元璋就擔心這些驕兵悍將的存在會時刻威脅皇權,而年少的朱允炆顯然是沒有能夠對抗他們的能力的,於是在洪武二十六年,爆發了“藍玉案”,不僅誅殺藍玉滿門,還牽連了傅友德、馮勝、王弼等公侯,只給建文帝留下了一個擅長守禦的耿炳文。

建文元年燕王起兵叛亂的時候,朝廷下令耿炳文為徵虜大將軍,但卻只給他十三萬人馬(號稱三十萬),結果耿炳文初戰失利之後,建文帝又聽從腐儒黃子澄的建議,居然派只會紙上談兵的心腹李景隆為大將軍,李景隆初戰不順,建文帝居然認為是自己給的權利不夠致使李景隆無法施展才能,於是授予他“專征伐”之權,結果李景隆仍然被燕軍擊敗,逃亡濟南,累計喪師數十萬,致使朝廷無可用之兵,而燕軍實力大增,攻守形勢就此逆轉。

而屢次擊敗燕軍的平安、盛庸和鐵鉉,建文帝卻不能重用,就連節節勝利的徐輝祖,建文帝也因為一點訛傳就將其調回京師,致使淮北的朝廷軍馬大敗。而在燕軍渡江攻打南京之時,也就只有徐輝祖等人還在堅持抵抗。如果建文帝早用這幾個人,而不是用李景隆這個禍國殃民的罪人,恐怕形勢不會如此。

四皇明祖訓,起兵藉口

最後一個就是不是理由的理由,也可以說是燕王起兵找到的唯一一個可以為他叛亂行為打上一個合理的標籤的就是朱元璋在洪武二年開始修訂的《皇明祖訓》。

其中有關法律的第十三條就有:凡朝廷新天子正位,諸王遣使奉表稱賀,謹守邊藩,三年不朝。許令王府官、掌兵官各一員入朝。如朝廷循守祖宗成規,委任正臣,內無奸惡,三年之後,親王仍依次來朝。如朝無正臣,內有奸惡,則親王訓兵待命,天子密詔諸王,統領鎮兵討平之。既平之後,收兵於營,王朝天子而還。如王不至,而遣將討平,其將亦收兵於營。將帶數人入朝天子,在京不過五日而還,其功賞續後頒降。

朱棣就以此為藉口,在化名為道衍和尚的姚廣孝的策劃下打出了“清君側,靖國難”的口號。從此開始與中央政府的對抗。而朱棣並未奉詔,這個理由未免不能服眾。而且在靖難之役後期,建文帝宣佈罷黜齊泰、黃子澄之後,燕軍並未北還,足見這一切不過只是一個藉口罷了,而就是這麼一個冠冕堂皇的藉口,卻成了擊垮建文朝的一個利器!

結語:朱允炆的失敗,總的來說就是性格缺陷明顯,做事過於理想化,對待有能力人不能人盡其才,身邊的人的能力不夠出眾,名不副實。加上朱棣的能力強於自己,自己也不能完全凝聚人心。

以至

於自己空有一國之力,卻不敵只有北平一隅的燕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