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遊戲

明初分封,朱元璋真的不懂歷史教訓嗎?

自從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建立大一統帝國以來,分封制,這個詞彙在中國的話語體系裡頭就自帶著貶義色彩,後來,歷史上無數的沉痛教訓都說明分封制就是一個落後的體制。

漢朝初年劉邦分封諸侯王,結果在漢景帝時期引發了七國之亂,晉武帝司馬炎分封宗室,結果引發了八王之亂,直接把中國人拖進了五胡亂華的黑暗深淵。

分封的優劣

可是在明朝初年新朝初立的時候,要不要搞分封的問題就擺在了朱元璋面前,可不要看分封制是一個落後的制度,就覺得它不值一提。

如果站在統治者的角度來看落後的可不一定是壞的。你看,漢朝初年漢高祖劉邦吸取了秦朝滅亡的教訓,他覺得大秦就是因為沒有搞分封,所以事到臨頭,居然沒有一個人出來勤王護駕。

所以他要吸取歷史教訓搞分封制,後來的歷史證明,漢朝分封諸王雖然引發了七國之亂,可在漢朝初年,為了保衛劉姓江山,諸侯王是立了很大的功勞的,如果沒有他們呂太后和周勃這些人早就登基稱帝了。

到了三國時期曹魏的時候,魏文帝曹丕吸取了七國之亂的教訓,對自己的兄弟嚴防死守,看看曹植的待遇就知道了。結果怎麼樣啊,輕而易舉被司馬家篡了位?

如果曹家諸侯王擁兵在外,司馬懿又怎麼可能佔領一個洛陽城就改天換地。所以站在朱元璋這個角度上來看,你讓他吸取什麼樣的歷史教訓啊?朱元璋考慮來考慮去覺得,我還是得要搞分封制。

太祖的謀劃

作為皇帝朱元璋看問題的角度不是什麼天下亂不亂,而是國家姓不姓朱。當時的淮西勳貴掌握了幾乎帝國的全部軍事力量,朱元璋還在的時候還能夠鎮得住他們,可是天有不測風雲啊,萬一哪天朱元璋比他們先走一步,那不就壞了嗎?

那他為什麼不效仿趙匡胤杯酒釋兵權重文輕武?怎麼不做第二個北宋王朝呢?不行哪,如果真的這麼弄的話權力就會集中在文臣手裡,看看北宋皇帝有多麼的委屈就知道了,朱元璋可不想自己子孫受那樣的窩囊氣,像宋仁宗那樣唾面自乾。

另外還有一個問題,如果把權力全都收集在中央手裡,那麼也就相當於把風險集中了起來,萬一以後哪個子孫不爭氣,出了司馬懿這樣的奸臣,竊取了朝廷的權力,那不就是又一個楊堅王莽嗎?

可如果實行分封制的話那就不會因為不肖子孫一時糊塗,導致老朱家的天下被一鍋端掉,

正所謂朝無正臣,內有奸惡,必訓兵以討之,以清君側之惡。

朱元璋這麼做其實還有另外一個心思:淮西勳貴,功高震主,朱元璋要是貿然解除他們的兵權,很容易就會引發他們的反彈,一個搞不好就會天下大亂。提前培養藩王,接管淮西勳貴手裡的兵權。以後動刀子的時候,就有底氣。

比如燕王朱棣他所在的北平地區之前就是大將軍徐達的防區,他又娶了徐達的女兒徐皇后,結果順利接管岳父手底下的人。朱元璋在殺馮勝傅友德的時候就派了晉王去解除他們部下的武裝。

預防藩王,千慮一失

至於擔不擔心諸侯王造反的問題,朱元璋很淡定,他還活著的時候借藩王幾個膽子都是不敢造反的,他駕崩之後太子朱標是諸侯王的兄長,寬厚仁慈威望極高,而且朱元璋從小就開始培養他,給他準備了一套高質量班子。

只要他還活著藩王就絕對不敢造反。等到了第三任皇帝的時候,大家都是堂兄弟的輩分哦,想當皇帝,血緣關係上就說不過去嘛!只是朱元璋人算不如天算,朱標先他一步走了,後來的皇帝跟藩王就是叔侄關係,那些人全都是太祖皇帝的親生兒子,理論上也有資格繼承王位的。

此外,朱元璋還在制度上給藩王造反設定了門檻,朱元璋也是熟讀歷史的,他知道過去的藩王造反都是因為他們集大權於一身,所以諸侯王在他們的封地裡頭除了他們自己的護衛隊之外什麼都不能管,封地裡頭的財政司法以及行政權都掌握在朝廷派遣的布政使手上,每年從封地裡頭收穫的糧食財貨,全都要運輸到首都南京,這樣一來你想造反,你沒有多年儲備的糧食兵器,能撐得了多久呢?

而且藩王一旦造反,那些封地行政人員就不可能給他賣命,為什麼這麼說呢?中國古代官場上都有一個不成文的規定,官員是不能夠在自己的家鄉里頭做官的,也就是說那些行政人員全都是外地人,身家性命全都掌握在朝廷手裡,膽敢附逆,就殺你全家。沒有了這些人的幫助,你根本就不可能在自己的地盤裡頭建立統治秩序也就不可能有穩定的財源。

另外明太祖朱元璋還對兒子們的軍隊進行了限制,每個藩王可以設定三個護衛,一護衛大概是3000到19000人左右,看實際情況而定,如果是內地的話,大多數都是不能夠足額滿編的,但如果向秦王燕王這些沿邊塞王就可以。可他們軍隊數量頂破天也就是57000人而已,可是中央朝廷中有江南半壁江山。

看看朱元璋分封藩王的地圖就知道,藩王全都是在中原地區,長江以南幾乎沒有,這就保證了單挑的時候,中央政府是處於絕對優勢的,你看後來靖難之役的時候朱允文動不動就是三四十萬大軍。

燕王朱棣那就太可憐了,起家造反的時候就有806人。另外明太祖朱元璋還規定藩王只有統兵權並沒有調兵權,也就是作戰的時候朝廷發調令才能統領軍隊。那為什麼後來朱棣還是造反成功了?

一方面是因為朝廷軍隊統帥無能實在是太不給力了,他們確實擁有著絕對優勢,這樣輸了還能怪誰呢?還有就是朱元璋漏算了一個問題,燕王造反的時候為什麼軍隊會聽他的命令呢?不是說他沒有調兵權嗎?

那是因為在邊疆作戰的時候不僅僅能夠提高軍隊的作戰能力,而且還能夠提升男人之間的友誼,那是生死之交。這麼一來就導致他們對燕王的認同高於對朝廷的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