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遊戲

面對日寇侵略朝鮮,明廷特派遣名將討寇,名將的討寇策略實在高

自萬曆二十一年(1593)正月東征明軍兵敗碧蹄館之後,明日雙方進入了長達四年之久的和談期,雙方在這段時間裡並未爆發大規模的軍事衝突。

然而,隨著明朝對日封貢議和的破裂,萬曆二十五年(1597)正月,朝鮮半島戰火再起。

與萬曆二十年壬辰戰爭剛爆發時相比,明廷這一次對日本侵略朝鮮的反應要快得多。

並且這一次戰爭剛爆發時,兵部就吸取了壬辰戰爭前期的經驗,一方面選擇了具有二十年治兵經驗的邢玠來指揮後期戰爭,並逐步落實援朝將官人選。

一、兵部決議

面對朝鮮半島迅速危急起來的形勢,兵部認為,應當立即發兵援助朝鮮,“不待再計而決也。

”並迅速拿出了援救朝鮮的對策:一、在調兵問題上,兵部提出:“援兵請於宣、大、薊、遼,挑選七千名其應;募浙兵三千七百餘名……省直水兵陸續調發……並擇一驍將領遼鎮西兵三千名,同往朝鮮。”

從陸上兵力來看,兵部提出徵發宣大、薊遼、遼西及浙兵共一萬三千七百餘人,並陸續調發水兵,也就是說此時兵部還沒提出大舉進兵的計劃,而是以一萬多兵馬來進行先期試探,因為兵部實際上對於“倭情可疑,朝鮮告急”的情況是心存疑慮的。

壬辰戰爭前期開始時也有這種情況,明朝不相信朝鮮軍力國力如此孱弱,也對日本大舉進兵朝鮮這一點認識不足。

面對朝鮮陸上告急的情況,明朝選擇派先遣部隊進入朝鮮半島探聽戰況實際,同時也作為對朝鮮的救援。

但對於朝鮮當時的危機局勢而言,一萬多兵馬實際上只是杯水車薪。二、陸海防守上,兵部提出:“折辦朝鮮設海防司道一員,專管防倭事務……並擇一驍將領遼鎮西兵三千名,同往朝鮮,固守鳥嶺、全慶等處,毋得浪戰;沿海一帶,嚴加申飭,以防突犯。”

陸防上則選擇驍將領三千遼鎮西兵固守朝鮮鳥嶺及全、慶二道。海防上兵部要求朝鮮設海防專員來防備日本,並加強自身和朝鮮的沿海防備以防日本突然來犯。從陸海防守來看,由朝鮮的地形分析,邢玠將防禦分為陸上北上和海上南下兩個方向。

陸上守鳥嶺、全、慶二道,防止朝鮮陸上全部淪陷,海上則守住朝鮮的海防,從而防止日本南下入侵明朝北部沿海。

由此可以看出此時明朝的政策還是比較謹慎、收縮和防禦的,這也是受先期派兵較少的情況的影響,如果主動進攻,兵力不足,容易失敗。

這裡還需注意的一點是要官員派遣上兵部提出“擇一歷練知兵者速往朝鮮,料理該國兵事策應戍守事宜。”也就是說後期選擇經略不能是像前期經略宋應昌這種沒有上過戰場的年輕文官,而是要選擇一個有經驗帶過兵的老臣。而邢玠就是這樣的人選。

二、邢玠其人

邢玠字搢伯,一字試如,號昆田,山東等處承宣布政使司青州府益都縣(今山東青州)人。明嘉靖十九年(154)生,隆慶五年(1571)考中進士,同年出任密雲知縣。

在密雲的三年,他對外修築長城,抵禦蒙古騎兵,對內則緩刑寬稅,將密雲治理得井井有條。

萬曆三年(1575),邢玠升任都察院浙江道御史,巡按甘肅。萬曆六年(1578)出任河南按察使司僉事。萬曆十年(1582)轉任山西行太僕寺卿,治兵寧武,邢玠作為文官開始治兵。

萬曆十二年(1584),升任山西糧儲參政,很快又升任陝西按察使,治兵甘州。萬曆十六年(1588),邢階加官陝西右布政使。

但因積勞成疾,很快便卸任回鄉養病。萬曆十八年(159)被朝廷召回,任山西布政使,隨即升任右僉都御史,巡撫大同。

萬曆二十二年(1594)因播州土司叛亂,邢玠任左侍郎兼右副都御史,總督川貴軍務,為平定叛亂做出了重要貢獻。

萬曆二十五年(1597)邢玠升任兵部尚書、薊遼總督,經略朝鮮從邢玠在奔赴朝鮮前的為官經歷可以看出,自萬曆四年(1576)年邢階在甘肅治兵開始,邢玠已有二十年之久的治兵經驗,並且在甘肅、山西等地軍事上頗有建樹。且在壬辰戰爭爆發的同時,邢玠力主招撫,平定了播州宣慰使楊應龍的叛亂。

作為軍事經驗豐富的老臣邢玠可以說是赴朝經略的不二人選。

三、朝鮮局勢

萬曆二十五年(1597)二月,朝鮮半島上戰爭態勢愈發嚴峻。十三日:“倭將清正領兵船二百,駐機張營,驅逐太守,其勢甚急。請急救朝鮮。”

為此,兵部拿出的救援意見也越發詳細。十四日,張位、沈一貫建議:“擇要於平壤、開城,間建牙立鎮,西連鴨綠、旅順,東援王京、鳥嶺,勢便則輕兵趨利,否則虎踞以臨之。

練兵屯田,用漢法以教其人,通商通工以佐其費,上然之。

命兵部傳檄朝鮮。”這次的意見與之前的防守全、慶二道相比更為詳細:駐守開城、平壤要地;以駐守重點城池來加強對朝鮮重點區域的控制。駐守城池的同時觀察戰爭形勢,有利於我就派輕兵,反之則派大軍迫近鳥嶺等地;練兵屯田,發展工商業以籌措經費,選賢舉能。

與之前的建議大多沒有得到回覆不同,這一建議得到明神宗首肯,只可惜“朝鮮虞我吞併”。

朝鮮對明朝始終存在防備,拒絕明朝派兵駐守開、平二城,此計劃未能成行。十六日,朝鮮情況越發危急:“倭將豐茂等以六十餘艘復入竹島,合西生浦等倭又五百餘艘,絡繹海上。清正深入晉州,則朝鮮存亡不可知。”

面對朝鮮或將滅國的危急情態,十七日,兵部提出:“調發薊鎮南兵……共選三千七百八十五員名,以原任副總兵吳惟忠領之。

原議遼兵三千名,今議再加挑選,以原任副將楊元領之,遼海參政楊鎬監督二將,剋期前往,以救朝鮮。得旨允行。”

此時,商議發兵不足七千人,依然不是大舉進兵,只是先遣部隊前去救急。三月初三日,劉元霖、唐一鵬上《防海六議》,提出了海防的具體章程。

十四日,兵部左侍郎李楨上奏朝鮮事宜,建議在平壤、王京、釜山三處堅壁清野,立屯開鎮,並提出。

條議倭情十五事,得到明神宗首肯。同日朝鮮再次求援,希望明朝派南兵數千、並運送糧餉等軍需,水陸並進來援。

明朝也做出援兵援餉的準備,並立即出發。朝鮮預先做好接應準備、糧餉走山東海運等決定,並決定天津營加給行糧、留防。海口以加強天津防備。

面對朝鮮半島越發危急的態勢和朝鮮一次比一次急迫的。

救援明朝對外派出南北兵六千餘人,糧餉隨軍援應,並規劃了糧餉從山東走海運的路線,對內加緊天津以及沿海各地防禦,並且隨著各位赴朝官員的任命,明朝援朝的計劃逐漸清晰。

二月十五日,御倭主帥麻貴當即就位,三月十五日楊鎬上任,二十九日邢玠上任“(二月)丙子,前都督同知麻貴為備倭總兵官,統南北諸軍。三月乙已,山東右參政楊鎬為僉都御史,經略朝鮮軍務。

己未,兵部侍郎邢玠為尚書,總督。薊、遼、保定軍務,經略御倭。”

隨著邢玠這位老臣出任朝鮮經略,明朝赴朝援軍基本成形:“皇朝以右僉都御史楊鎬為經理,兵部尚書邢玠為總督,麻貴為提督統宣大兵一千,副總兵楊元統遼東兵三千,副總兵吳惟忠統南兵四千。遊擊牛伯英統密雲兵二千,遊擊陳愚衷統延綏兵二千,參政蕭應宮監軍,戶部郎中董漢儒督餉以來救。”

由此可見,明廷對朝鮮戰事非常重視,因而迅速做出了反應和安排。

四、邢玠策略

平定播州後,邢玠曾“以疾辭任”,但未得到准許。

朝鮮半島戰火重燃之時,邢玠剛平定播州回京不久,這位老臣就又要帶病奔赴朝鮮戰場。即將上任前,邢玠會見了朝鮮通事,積極瞭解朝鮮局勢,制定策略,他也成為了朝鮮與明朝之間情況溝通的重要紐帶之一。

對於邢玠這位“中國人稱為戎政尚書”的軍事經驗豐富的老臣,朝鮮本身是較為看好的。

朝鮮方面記載了三月十六至二十六日邢玠與朝鮮使臣的對話。在對話中,邢玠詳細詢問朝鮮方面城池駐守、糧草供應、半島詳細地圖等事宜,對於朝鮮使送來的地圖,邢玠將其與前期經略宋應昌所繪地圖對比,勘合誤差。

並且邢玠要求朝鮮在明軍未至前竭力防禦,尤其要堅守住王京,以免戰局劣勢太大難以挽回:“天兵未到前,則爾國但當竭力堅守而已。假使倭動,爾國王切勿輕棄國都,以死守之,以待天兵之至。倘若輕棄國都,致使倭賊陷入腹裡,則天兵雖至,亦難為力矣。”

要求朝鮮防禦也是為了日本以朝軍主動攻擊藉口,以“朝鮮仇我,我不得不動雲”為由擴大戰局

所以邢玠總結,朝鮮應“及大兵齊到,然後聽吩咐進止”,等到明軍齊至後,在統一指揮下配合明軍行動。

在與朝鮮使臣多次溝通後,邢玠嚮明廷上奏,提出加緊派軍援朝,並竭力籌措糧餉、調兵用兵、協調各方,以保障了戰時的後勤供應,促進中朝雙方的配合。這些策略為其戰勝日寇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五、總結

在具體援朝策略的制定上,明廷吸取了壬辰戰爭前期的經驗,制定援兵援餉、水陸聯防的政策,這也成為了後期經略邢玠軍事策略的藍本。

並且吸取了前期經略年輕沒有經驗的教訓,明廷啟用了有著多年治兵經驗的老臣邢玠。

明神宗賜邢玠尚方劍,不僅表明了他對邢玠的極大信任,也表明他不希望前線決策受到後方朝堂干擾。

同時,這也體現了明神宗在擯棄了議和策略後態度的極大轉變:全力支援邢玠,期望最終能夠取得戰爭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