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遊戲

滿清在草原中的治理馬匹的政策是怎麼樣的?為什麼會有這樣的變化?

清朝作為我國曆史中最後一個封建王朝,同時也作為最後一個有少數民族統治統治的王朝,有以往朝代中的共性,

也有少數民族獨特的個性。

在政治統治中,不僅以滿清的生活習俗和服飾特色作為大清朝重點推崇的服飾,而且滿清在草原中的

治理馬匹的政策

也在滿清入關後繼續實行。

但是這種極具滿清特色的馬匹管理制度在整個清朝統治中並不是從一而終的,而是有一定的變換趨勢。

入關以後繼續實行在草原中繼續實行過的馬政也是有一定的原因的,因為滿清最初與明朝抗衡的時候,主要依靠的就是騎兵。而

騎兵的強大

與滿清一直以來實行的養馬政策有著密切的關係。

因此在入關以後,大清在繼承原有的養馬政策的基礎之上與吸收各民族養馬政策的優勢之處,形成了

特定的馬爭政策

,這一政策對於

穩固滿清政權有著重要的作用

一、的養馬政策在康乾年間的正向發展

1、以騎射起家的大清政權

眾所周知,滿清在進入中原以前,

主要是在東北地區生活

,東北的草原就是他們賴以生存哈發展的資源。

因此對於滿清而言,

騎馬射箭都是最基本的技能

;同時作為一個

驍勇善戰

的民族,滿族在騎射方面要求也是極高的,成為民族發展不可忽視的重要一項。

滿清建國之後,對於養馬政策的建設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制定了一套明朝時期和在草原時期相比都更加完善的政策,目的也是為了

鞏固統治

,防止政權流失。

同時為了促進牧場以及騎射的長期發展,

大清朝實行三年一次的賞罰制度

,在這一時期,大清中央政府也更加重視與地方的聯絡,這種中央與地方協同合作的方式使得清朝的養馬政策在

康熙、乾隆年間達到頂峰。

2、八旗養馬政策

“八旗馬政”

是大清王朝養馬政策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也深受統治者的喜愛。大清的統治者出身滿族,馬匹又與軍事掌握權緊密地聯絡在一起。

因此理所應當的由

八旗滿洲騎兵就成為清朝最高統治者的重要的武器

,甚至被認為是清朝的立國之本,對於清朝政權的穩固和長久發展都是特別重要的。

二、

大清的養馬政策在康熙、乾隆後走向衰落期

1、馬政監督制度不能夠長期實行,均齊賞罰制度失去活力

滿清的養馬政策中有一個非常重要的管理方式,每年的

均齊之年

,都需要掌管馬政的官員親自前往養馬場,

檢查馬匹

的增加減少情況,並且根據檢查情況來確定這一年的賞罰標準,這一制度

一直實行到嘉慶年間,從未中斷。

嘉慶時期,大清的局勢開始不穩,各地區的百姓起義的情況此起彼伏,朝廷大部分的精力都用在鎮壓人民起義上,

這一時期的養馬政策就開始呈現衰弱之勢。

2、馬政的收放制度逐漸放鬆

在康熙、乾隆之前的大清,皇帝在講武、打獵時,都會從牧場徵用比較優秀的馬匹,主要時供跟隨皇帝出行的大臣、隨性官兵來騎行的。

這些從牧場徵用的馬匹一旦在使用過程中

發生意外

,就需要騎馬的當事人按照馬匹的

價格進行賠償

這一規則給那些隨從提供了

從中牟利的機會

,為了將牧場裡的馬匹佔為己有,就想方設法的去牧場採用各種方式搶馬。

這一現象在出現的時候沒有得到及時有效地制止,使得清朝的放牧制度逐漸變得混亂,並且難以收拾。

3、馬匹憑證的任意交換

“紅單”

是清朝政府管理馬匹的部門兵部發給馬匹的憑證,這個紅單可以給

一到五匹馬領取領證。

因為

嘉慶帝時期的商法制度的鬆弛

,官兵就可以用

老弱病殘

的馬匹來代替,這種行為也使得牧場的損失特別嚴重。

這樣違規操作的人並沒有得到政府的制裁,反而賺得盆滿缽滿,進一步加劇了這種情況的出現

,最終使得大清養馬制度逐步走向崩潰。

三、清朝養馬制度的崩潰的原因

1、沒有處理好墾牧關係

八旗馬政是清朝的政治運作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從馬政制度的崩潰中也能看到整個國家的政治未來。

清朝中後期的經濟

日漸空虛

,向農民徵收賦稅的難度較大,這主要是因為大清王朝兵沒有處理好遊牧業與種植農業二者之間的關係,這兩者之間的矛盾是八旗馬政衰落的原因之一。

2、

馬禁

清朝自從入關以來始終對漢族人民保持一定的警覺性

,嚴格控制百姓武裝力量

。為了防止漢人的反抗,就嚴禁民間養馬。

在後來社會穩定、人口增加的時候也沒有對這一制度進行更改,以至於馬政建設也遭到了嚴重的打擊。

清朝的養馬政策 與大清的國運緊密地聯絡在一起,清朝的馬政政策從最初的執行到後來的發展到頂峰再到後來的衰弱,在康乾之後,馬政的監督制度無法正常實施,收放制度也逐漸放鬆。

馬禁制度的實行,

沒有處理好墾牧的關係,這些都使得清朝的養馬政策逐漸衰落,與大清帝國的命運一脈相承。

參考文獻:《清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