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遊戲

武德年間,李淵差點遷都,是因為突厥的侵擾嗎?不,是內部鬥爭

武德七年,突厥再一次侵擾邊境線。本來李淵以為這次和前幾次一樣都是過來打打秋風,結果沒想到,從邊境傳來的戰報顯示:這一次突厥大可汗頡利可汗親自出馬,並與小可汗突利聯合出兵,傾全國精銳南下,兵鋒直指原州。看來,這次突厥是要搞大動作啊,這種大規模的、帶有明顯戰略意圖的入侵引起了李淵和整個朝廷的震恐。

李淵

收到戰報當天,李淵召集眾臣召開御前會議,命三個兒子和當朝重臣一起討論如何對抗這次突厥的大舉入侵。

在這次會議中,有大臣提出火燒長安,遷都內地的建議。理由是長安距離邊境線太過接近,周邊極為富裕,這才導致了突厥時不時就會來大唐打秋風。如果將長安給燒了,把都城遷往內地,突厥人自然不來了。

這是一個十分消極的建議,像是一個被突厥嚇傻的人做出的無腦策略。在正常的情況下,任何一個有頭腦的帝王都不會同意。畢竟遷都相當於是在國家這一軀體上動一個巨大的手術。此時的大唐帝國不是商朝那般的部落,遷都不是那麼容易的事情,更何況是火燒長安,簡直就是在傷筋動骨。

突厥軍隊

但李淵就是同意了。他即刻下令,命中書侍郎宇文士及前往樊、鄧一帶考察遷都地點,而太子李建成、齊王李元吉與宰相裴寂等人也紛紛表示贊同。

難道上到李淵,下到眾朝臣都怕了突厥不成?此時已經大一統的唐朝還不能和突厥碰上一碰嗎?答案顯然是否定的,突厥的入侵李淵不會看在眼裡,不過是打一次大規模的戰役罷了,又不是沒打過。

李淵之所以動了遷都的念頭不是因為突厥的大規模入侵,而是在提防一個人。這個人就是在遷都提議上一直沉默的秦王李世民。

李世民

當時,李建成和李世民的政治鬥爭已經到達了峰點,李建成此時因為楊文乾造反的緣故略輸一籌。李淵正好想要打壓李世民一番,可沒想到卻迎來了突厥的大規模入侵。在整個唐朝中,最會打仗的非李世民莫屬。至於李靖,李淵是不放心讓他獨掌軍權的,而李孝恭等宗親在這次突厥大規模入侵戰役中真的不夠看。

所以,李淵不得不停止對李世民的打壓,他收起怒容,再次變臉,笑呵呵地對李世民大加慰勉。這一刻,不僅僅是李淵在心中罵娘,太子和齊王也在心中將突厥的十八代祖宗都給罵了一遍。這該死的突厥人又一次間接幫助了李世民。

大唐長安

每當李淵想要打壓李世民的時候,唐朝的外部或內部總會爆發入侵或者反叛事件。為了鎮壓這些叛亂,李淵不得不服軟。

所以,李淵打算這一次將突厥趕跑後就立馬遷都,然後抽出時間再料理李世民。

但遷都是一件動搖國本的大事,絕不能草率行之。李淵為了打壓李世民,這時候已經顧及不得什麼了。其他有見識的朝臣不敢反對李淵,但李世民提出了抗議。李世民說道:

戎狄為患,自古有之。陛下英明神武,猶如巨龍興起民間,鼎定中原!麾下有精兵百萬,所向無敵,豈能因為胡人騷擾邊境就遷都躲避?豈非貽四海之羞、為百世之笑?當年的霍去病不過漢廷一將,猶立志消滅匈奴,何況臣身為帝國藩垣?請給臣數年時間,定當拴住頡利的脖子牽到宮門。如若不成,遷都未晚。

李建成

太子李建成自然同李世民唱反調,並且以西漢時期樊噲的吹牛為引,駁斥李世民。當時,樊噲就曾經在朝堂對劉邦誇下海口,說要率領十萬大軍平定匈奴,後來想想自己做不到,就不了了之。

李世民據理力爭:

形勢不同,戰略不同。樊噲不過是一個小人物何足道哉?我不出十年,必定漠北,絕無虛言!

李世民的一番豪言壯語終於將李淵內心的憤怒給平壓了下來,遷都確實為不智之舉。李淵也是一時被衝昏了頭腦,等到他緩過勁來時,就開始權衡利弊。

遷都不能馬虎形式,但李淵又不能立馬就來一個一百八十度大轉彎。見到李世民如此反對,於是李淵便派他到樊、鄧一帶考察都城地點。過了一段時間,李淵徹底冷靜了下來,同時李世民也帶來了內地作為都城將產生的現實問題,李淵這才打消了遷都的念頭。

總的來說,這次大唐的遷都之議不是因為突厥的入侵,畢竟突厥沒有強大到要讓李淵避其鋒芒的地步。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這件事情更像對李世民“挾突厥以自重”的嚴厲警告。

李淵透過此舉給李世民傳遞了這樣的一個資訊:

為了遏制你的鋒芒,我連火燒長安遷都這件事情都幹得出來,我還有什麼是不敢豁出去的?所以你最好給我收斂一些,我不希望有一天把屠刀加在你的脖子上。

李世民

李世民收到了來自李淵的警告,於是在武德八年,武德九年這兩年時間步步退讓。畢竟這是來自李淵和李建臣、李元吉的共同打壓,明面上,李世民真的鬥不過他們。政治的殘酷性在這一刻被暴露得淋漓盡致,天家無情說的就是這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