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遊戲

寶塔詩:古代詩歌藝術的一朵奇葩

“寶塔詩”是利用方塊漢字的特點創造的一種詩歌形式,是中國古代詩歌藝術的一朵奇葩。它一般從一字起句,逐句增加字數。除第一行外,每行兩句,由一組對仗構成,結構整齊,聲韻和諧,讀來琅琅上口。第一字(也是第一句),通常就是題目,規定全詩描寫的物件和範圍。若將全詩橫寫,底寬上尖,呈等腰三角形,恰如一座寶塔,故稱“寶塔詩”。

據說“寶塔詩”始見於隋朝。隋朝有個和尚,名叫釋慧英,他寫過一首《一三五七九言詩》:

遊,愁

赤縣遠,丹思抽

鷺嶺寒風起,龍河激水流

既喜朝聞日復日,不覺年頹秋更秋

已畢耆山本願誠難住,終望持經振錫往神州

由於這種詩歌形式很美,具有較高的藝術魅力,很快就流行開來。到了唐代,形式逐漸固定下來,一般是每首詩七行(唐以後行數和字數又有增加),從一字到七字,一韻到底,內容或寫物賦景,或託物言志,古人又稱其為“一七體”詩。

唐代著名詩人白居易就曾寫過一首“寶塔詩”:

綺美,瑰奇

明月夜,落花時

能助歡笑,亦傷別離

調清金石怨,吟苦鬼神悲

天下只應我愛,世間唯有君知

自從都尉別蘇句,便到司空送白辭

唐文宗大和三年(829),58歲的白居易辭去了刑部侍郎之職,離開長安,病退東都洛陽。他在官場上與腐敗勢力戰鬥了大半輩子,終因勢單力薄,不得不失敗退隱。臨行前,他的老朋友裴度等在長安為他餞行,宴會上朋友們寫詩相送,白居易以這首“寶塔詩”回贈。詩中以形象優美的語言簡約地闡述了自己對詩歌的認識,繼續堅持自己提出的“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的觀點。其中“都尉別蘇”用的是漢代名將李陵與蘇武臨別互贈詩的典故,而“司空送白”則指當時官拜司空的裴度送別自己。全句的意思是說,送別詩從漢代李陵別蘇武之後,就數閣下送我了。

白居易的好友詩人元稹也寫過一首題為“茶”的“寶塔詩”:

香葉,嫩芽

慕詩客,愛僧家

碾雕白玉,羅織紅紗

銚煎黃蕊色,碗轉麴塵花

夜後邀陪明月,晨前命對朝霞

洗盡古今人不倦,將至醉後豈堪誇

該詩第二行描寫茶的味香和形態,第三行道出茶總是受到那些超然物外的騷客和僧人們的青睞,第四、五行寫茶的製作、煎煮過程和茶湯的色澤,第六句寫飲茶的時間,最後一行寫飲茶的妙用,上升到了茶道的意境。

唐代另一位詩人令狐楚的《賦山》也別有情趣:

聳峻,迴環

滄海上,白雲間

商老深尋,謝公遠攀

山岩泉滴滴,幽谷鳥關關

對島西連隴塞,猿聲南徹荊蠻

世人只向簪裾老,芳草空餘麋鹿閒

全詩寫出了山的險峻和幽美:它聳峙於滄海上、白雲間,綿延千里,荒漠邊塞、大江南北都能見到它的身影,山間泉水叮咚,谷中鳥鳴關關,讓人流連忘返,希望擺脫塵世的煩惱,終老山中。詩裡還引用了漢代初期東園公、綺裡季、夏黃公、甪里先生四位品行高潔的老人隱居商山,以及南北朝時期著名詩人謝靈運遊山玩水、曠達自在的典故,增強了全詩的表現力和藝術感染力。

除了這種兩邊傾斜的雙“寶塔詩”,古代還有一種只向一邊傾斜的單“寶塔詩”。這種詩每行只有一句,不用對仗,實際上是雙“寶塔詩”的變形。

《儒林外史》第二回中吳敬梓就借梅玖之口作了這樣一首詩:

秀才

吃長齋

鬍鬚滿腮

經書揭不開

紙筆自己安排

明年不請我自來

吳敬梓不愧是文壇高手,妙筆生花,隨便幾筆就將一個落魄的老秀才呆頭呆腦、邋邋遢遢、窮困潦倒的形象活脫脫地展現在眾人的面前。可能是受此詩的影響,後代的單“寶塔詩”一般都比較詼諧,有強烈的諷刺意味,如下面的這兩首詩:

成城

大將軍

威風凜凜

處處有精神

挺胸肚並步行

說什麼自由平等

哨官營官是我本分

這是魯迅先生早年寫的一首詩,語言通俗易懂,辛辣地嘲諷了那些效忠清政府的奴才。

適之

勿讀書

香菸一支

單做白話詩

說時快做時遲

一做就是三小時

這首詩的作者是現代著名學者胡適先生,但他嘲弄的物件卻是自己。

創作“寶塔詩”必須具備深厚的文學功底和高超的文字駕馭能力,喜歡這種詩體的人,對它的評價非常高,但也有不少人認為它是在玩文字遊戲。其實,與各種詩歌體裁一樣,只要賦予它深刻的思想內涵,使優美的形式與生動的內容相結合,它一樣能深刻地反映社會現實,成為“形”“神”皆備的詩歌精品。

◎本文圖源網路,圖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