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遊戲

因為這篇文章,我可能會被汽車圈封殺了

小編前些天看到了一篇電動公社的文章,非常為之動容,汽車圈能夠看到這樣的文章,非常非常之難得

大家不妨跟著小編一起來看看

大家好,我是電動車公社的社長。

這篇文章到底發不發,我猶豫了很長時間。

直到上週末,歷時10個月之久的“格力舉報奧克斯空調涉嫌虛假宣傳”的結果終於出來了:

奧克斯空調被

頂格處罰

罰款10萬元

儘管被罰的這10萬塊,對奧克斯這樣一家巨頭型的公司來說完全可以忽略不計,但還是能看到很多明事理的網友發出感嘆:

“正義始終存在”

“相互監督,給消費者一個乾淨的市場環境”

而董小姐自己也在說:“這不是抨擊同行,這是鬥爭,是在讓中國產品高質量的發展。”

10個月前,格力舉報之際,我曾經寫過一篇文章:《董明珠,請你來汽車圈舉報》,文章列舉了汽車圈一些亂相,作為一個垂直領域的小自媒體,只能用這樣的方式發聲確實有些無奈,當我再次看到評論區一個陪著我們從創立走到今天的車主朋友的留言時,我決定,這篇文章、這次測試還是應該發出來。

(這是一個從我創立之初就關注的粉絲朋友)

這篇文章的起因,

一個特斯拉車主朋友那天給我發微信說,那天不少於10個朋友給他發了同一條微博。

“我好像懂了1年前蔚來車主被身邊人‘關心’的感受了”,他說。

“我看了下測試中曝光的資料,這和我們這些經常開特斯拉的人差異很大,尤其是在這樣溫暖的環境下,真實的特斯拉車主絕對開不出來這種資料!”

他給我打下的字眼中,能看出一種忿忿不平的情緒

“一開始拿錯車我都不說了,

這資料在這樣的環境下真的扯,簡直就是媒體在配合廠家欺騙消費者啊!

刨開他作為車主的不滿情緒,我們來客觀看看這場測試。

測試一開始用低續航版本的特斯拉對比高續航版本的Aion LX,這樣拿錯車型的事就不進行討論了,失誤難免會存在在任意媒體內,何況最終測試的車型已經調整好了,客觀來講,這一點並沒影響最終成績。

在這場續航對比的測試中,Aion LX 80版贏過了後驅長續航的特斯拉model 3。(前者官方650km續航,後者官方600+續航)

官方微博上給出的圖片中顯示:在Aion LX還有5%的電量,表顯剩餘續航還有34km的時候,特斯拉model 3已經趴窩了:

放大這張圖中還能看到的細節有:

Aion LX本次行駛415km,電耗21。2kwh/100km,用時5:58,剩餘電量5%,剩餘續航34km,儀表盤中顯示“累計行駛”的資料同“本次行駛”一致。

特斯拉model 3的資料顯示,“自上次充電後”行駛420。8km,用電73kwh,電耗173wh/km,剩餘電量0%,剩餘續航0km,時間顯示為20:58,室外溫度18攝氏度,空調設定為23度。

我順手查了下aion LX的最終成績:在廣汽新能源官方轉發的測試中,aion LX最終跑了436km,電耗為21。2kwh/100km,行駛6小時40分鐘。

對於這個結果,我一開始並沒有在意,因為考慮到aion LX的續航能力在工信部也的確是650km,而且

由於每個人腳法、行駛工況的不同,實際上每家媒體的測試結果都會有出入。

再加上Aion LX本身SUV車型風阻大就是天然劣勢,如果戰勝了model 3,確實贏得漂亮。做這樣的測試,如果贏的是特斯拉才是真的不吸睛、不符合“新媒體的傳播”法則。

但在這次測試後,你只要隨便在微博上翻翻就會看到這樣的評論:

特斯拉車主們忿忿不平的原因是,在他們看來,測試中model 3的173wh/km電耗,對於一臺身處18℃環境下的特斯拉來說太高了點。

熟悉我們的朋友都知道,在我們的夏季測試中,高速需要頂著120km/h開,而且安排了相當比例的山路,在外界36℃,空調開到24℃時,一臺四驅長續航版的model 3 跑了450km,綜合電耗為154wh/km。

這個車主隨後給我丟來幾張他朋友的資料:

並扔出幾句話:

其實除了特斯拉車主的訴求之外,

也有其他的粉絲在問我關於aion LX的事情。

因為當時這臺車650km的續航確實是國內第一,所以它也進入了我很多粉絲的購買名單中。

有好幾位粉絲都來詢問我意見,他們大多數人都是從2017年觀望到現在,攢了一筆錢。覺得當時新出的aion LX650km續航已經可以滿足需求了,如果沒有問題就打算提這臺長續航SUV。

然而事實上這個問題讓我很難回答,一方面是當時自己並沒有接觸過aion LX,缺乏足夠了解。

另一方面是廣汽之前主打的Aion S,續航510km,也的確是當時續航最長的國產車。

雖然從行業水平看用58。8kwh電量跑510km有點不可思議,但我還是選擇了相信,因為我覺得新能源車對大家來說是個新的開始。我們和國外的技術並沒有和燃油車那樣差那麼大,所以一切皆有可能。

然而當我滿懷期待去測試這臺”國產之光“時,卻發現

按我們的測試標準,夏季實際只能跑342.5公里,這和其他品牌車型相差的太多了。

(以下為我們的夏季續航榜單)具體內容可以直接跳轉

所以對於aion S的後續車型LX,我實在是不敢輕而易舉地推薦出去,畢竟作為普通人的我,太清楚他們攢下這20多萬有多不容易。

所以從這個角度講,即便特斯拉車主不找我們,aion LX 我們也得測試一下。

所以在2019年12月22日,

我們一行3人打飛的來到江南某小城市

,姑且叫它C城吧

用1塊錢租了一臺全新Aion LX,提到車後的我們笑成花:

並用一頓飯騙來一位當地的model 3車主的車

最重要的是我們還多了一個不花錢的免費司機。第二天開始了我們轟轟烈烈的測試。

我們選取的LX和model 3的車型配置,都和之前媒體測試時的一致。

兩輛車設定的溫度都為24度,當我把溫度設定說完,特斯拉車主明顯遲疑了一下,但還是答應了。

當天C城的溫度大約為零上8度左右,

比之前測試的18度的環境溫度更嚴格

因為這篇文章,我可能會被汽車圈封殺了

至於路況,C城去D城的高速由於正處於江南丘陵地帶,速度拉到120沒問題,但一路波波折折、起起伏伏,

比之前測試時 廣州相對平坦單一的高速路況更為複雜

至於測試規則,為了避開不同駕駛員腳法問題對最終續航成績造成的影響,我們4人(電動車公社3人+1當地特斯拉車主)分成兩組開不同的車:

我和澤泓一組

方和車主一組

以求兩組人員體重相加區別不大

因為這篇文章,我可能會被汽車圈封殺了

因為這篇文章,我可能會被汽車圈封殺了

在我們規劃的路線裡,從充電樁站去高速大約30公里城市路況,

從C城去D城一共180公里高速,來回360公里左右高速

,在中途服務區會進行

小組內駕駛位互換

,到達D城後

兩車人員進行小組輪換

因為這篇文章,我可能會被汽車圈封殺了

因為這篇文章,我可能會被汽車圈封殺了

接下來我們就出發了:

特斯拉出發時的續航為515km(EPA顯示)

因為這篇文章,我可能會被汽車圈封殺了

Aion LX出發時的續航為650km(NEDC顯示)

因為這篇文章,我可能會被汽車圈封殺了

出發的一路上,我和澤泓都在感嘆

Aion LX確實空間大,做工也確實算是同級別裡不錯的,這個價位買到這個乘車體驗其實真的很不錯。

因為這篇文章,我可能會被汽車圈封殺了

我們穿著在零下5度的北京穿的外套,

在開著24度暖風空調的車裡,舒適而愜意

唯一一點意料之外的事是,略微有點攆不上車主手裡的特斯拉。

但說來也奇怪,我跟在後頭 車速只有維持在127時,才能跟上前車特斯拉的步調。

“這車主確實給力啊,一毛錢沒花,又來車又來人的,車速還合標準得過頭了點。”

過去我們也做過其他續航測試,很多時候車主並不會頂著120的高速跑 ,

但只要你對電動車有一些瞭解就知道,當時速超過100時,每多超過一些都會對續航構成極大的影響。

(以下為我們後續的測試中不同車型的時速對照)

因為這篇文章,我可能會被汽車圈封殺了

因為這篇文章,我可能會被汽車圈封殺了

因為這篇文章,我可能會被汽車圈封殺了

此時澤泓掏出手機給前車去了一個電話,

“老哥你過於靠譜啊,速度頂著120開就行,不用那麼快,注意安全。”

“我是按120開的呀。。。AP自己開的。”

澤泓又趕緊掏出高德地圖,顯示的速度果然在119-121之間。

這時才解開我們的疑惑,

兩輛車的表顯時速標定並不相同,並且區別非常之大!

而在測試當中如果按照同一數值跑,則對另一輛車非常不公平!

城市路況區別倒是不大,主要是在本身對續航挑戰很大的高速時影響巨大。

而這一點是

此前測試續航成績的媒體,幾乎統統都沒注意到的。

因為這篇文章,我可能會被汽車圈封殺了

更讓人沒料到的是,到服務區做兩車大輪換時,當我和澤泓穿著呢子衣、棉服舒適下車時,對面model 3上下來的車主已經脫得只剩保暖內衣。

而我們的同事 方 ,則直接穿著半袖進入了零上8度的C城寒風中。

感受過南方冬天的人都知道,南方人靠一身正氣過冬,而此時車主額邊還掛著豆大的汗珠。

“確定要開24度空調嗎。。。要不是不好意思,我真想打赤膊”,車主邊擦著額邊的汗邊說,

“我平時都開21度空調,24度差點沒熱死我。”

因為這篇文章,我可能會被汽車圈封殺了

直到我倆也在開著24度空調的model 3上脫外套時,才意識到

第二個續航測試中的大bug!每輛車的空調標定都不一樣!

而暖風空調在冬季對續航的影響甚至比低溫更大!

(這一點,在我們此前的文章中有詳細說明)

事實上 截止到這裡,我們最初打飛的,

千里迢迢從北京趕來C城測試的目的和結果已經不重要了,

倒不是說粉絲的期待不重要,而是在測試中發現了這麼

兩個嚴重的BUG,卻沒有任何媒體提過。

這也就意味著,此時指責誰都沒有意義,這感覺就像是當你認真做事的時候,卻發現大家似乎都在玩兒一樣。

空調標定不同的問題,沒人說;

時速表不同的問題,也沒人說。

因為這篇文章,我可能會被汽車圈封殺了

所以這個時候無論是特斯拉贏了還是Aion Lx贏了,其實都沒有任何用了,畢竟大家都已經測試完畢。

這時候你去告訴他們:“你們的測試有問題,可能不太對。”雖然說的時候你覺得你是救世主,但所有人都會認為你是瘋了,你是個傻X。

畢竟有句話說的好:

100個人裡,99個人都是瘋子,只有你一個人腦子清醒,那麼瘋的人就是你了。

要不要當這個“瘋”的人?成為“瘋子”要付出什麼代價?說實話我不敢想。

因為這篇文章,我可能會被汽車圈封殺了

可能你會覺得事情很好解決——既然媒體自己測不放心,那就讓車主參與。

確實有媒體是這麼想的,並也認真去做了:

曾經有媒體舉辦過轟轟烈烈的趴窩大賽,參與車型多達近30款!全程由車主來開。

然而結果卻更讓人尷尬,奪得第一名的竟然是一款已經行駛幾十萬公里的2014款騰勢。其中也不乏有開了30萬公里的比亞迪e5等車型。

還有粉絲跟我透露過兩個我並沒證實的細節,一個是排名前5的某車車主明確表示“得爭一口氣”,所以全程等速。

而另一個細節是,model 3車主開一半就在群裡說,自己不想玩了,實在太累太磨人,高速上恨不得飆上140的時速。

一個不想玩,一個要爭口氣。請問這樣的測試公平性又在哪裡?

對於要買車的使用者來說,這樣測試的參考又有何價值?

說心裡話上面的質問,真的是太得罪人了。

今天發稿做好思想準備之前,我不能說,也不敢說。

因為這篇文章,我可能會被汽車圈封殺了

雖然在你們看來,汽車編輯這個工作,確實可以讓你藉著工作之名,成為國航金卡,經常出入全國最頂級的五星奢華酒店,吹著海風、吃著499/位的自助、搖晃著紅酒杯,恍然以為自己從5000月薪搖身變為月入百萬高富帥。

當然,也有不少確實月入百萬的老哥們。

但實際上

媒體是個很有意思的池子

,每個媒體人在這個池子裡,看到的倒影都不一樣。汽車這個不大不小的圈子也一樣。

這幾年我聽說過不少不知是真是假的故事:比如去迪拜順手“拿”走床下的波斯地毯、比如順手帶走酒店枕頭、再比如因為錯過早餐 揚言讓公關小姑娘黑白兩道再也混不下去……

因為這篇文章,我可能會被汽車圈封殺了

因為這篇文章,我可能會被汽車圈封殺了

我甚至還親眼看到過帶著老婆孩子一起參加活動,最後旅遊的所有發票一股腦全寄給公關報銷的“老媒體人”;也參加過7家媒體裡,有2家派來的編輯連駕照都沒有的“磚業”媒體試駕會……

事實上,在現在汽車圈子裡的媒體朋友們

很多新人關心的並不是這款車究竟如何?而是自己能拿到多少車馬費。

很多老人關心的也不是這款車究竟如何?而是要如何跟公關搞好關係。

很多人抱成一團之後,互相吹捧對方,花黑錢請媒體惡意踩自己的對手,而有的公關也開始將不符合自己喜好的人拉入黑名單……

因為這篇文章,我可能會被汽車圈封殺了

這麼多年發展下來,整個汽車圈裡,媒體和企業或者公關公司、代理公司之間的關係從來沒有如今這麼和諧過。

沒有爭執,沒有吵架,只有你好我好大家好。

畢竟提出問題的人,早就被大家一起解決掉了,而

真正需要關注的汽車本身,卻沒有人再關注。

我也不知道寫完這篇文章的我,會不會被解決掉。

因為這篇文章,我可能會被汽車圈封殺了

和大家講兩個故事:

第一個故事是21歲的我

,實習時就去到一家曾經知名的汽車媒體,工作了近4年。

一開始我並沒覺得有任何問題,所有我看到的行業現象我都覺得正常,因為整個汽車媒體行業內 人人都這樣,寫的東西也八九不離十。甚至第一家媒體資料錯了,接下來會有100家資料犯的錯都一模一樣。

工作到第3年,我攢下來了幾萬塊錢

,參考了很多傳統媒體,給媽媽首付買了輛車,

家裡不遮風不避雨、服務了多年的摩托終於退休了。

當時媽媽很自豪,逢人就誇我能幹,大學開始就沒拿過家裡生活費,還能攢錢給家裡買車。

然而一年下來 隨著我更多的瞭解,發現這車並不適合我媽媽,也

根本沒有那些媒體老師們吹的那麼神乎。

這時候我才意識到,

其實大家這種寫“八股文”“吃飯寫軟文”的方式其實根本不對

,這些不是使用者真正想知道的,產品也不一定是最適合這個消費者的。

因為這篇文章,我可能會被汽車圈封殺了

到第4年我離職了,放棄了很多朋友伸來的橄欖枝,也放棄了很多高薪機會,因為我無法說服自己再用大家看似適應的那一套加入或大或小的公司,說著廠家愛聽的、但對消費者一點用都沒有的話,甚至在一些時候還要去資料造假,只為了達到噱頭 或者完成公關的KPI。

儘管看似失去了一些東西,但有了電動車公社。

我團隊內的小夥伴跟我情況幾乎一致,有在雜誌社工作過的、有李老鼠團隊的早期重要成員、有4S店的王牌銷售,也有在一級金融市場幹了8年的操盤手。

大家還有一個共同點:喜歡並真的熱愛新能源。

(有機會我再跟大家慢慢分享我們團隊的故事)

因為這篇文章,我可能會被汽車圈封殺了

第二個故事是:

記得有一次參加某品牌的新車試駕活動,有幸經前輩介紹,和這個自主品牌銷售總經理一起吃了個晚餐,一桌一共4個人。

照理說 這是莫大的榮光,尤其是對於我們這樣一家剛剛成立不久,試圖用一種全新的方式去記錄行業發展,試圖和普通消費者站在一個平等且信任的關係上的媒體。

然而在這次的晚宴上,

這個總經理直接說出“媒體和車企不就是牛和寄生蟲的關係嗎?”

我愣了3秒,一句話都說不出口,只覺得腦袋一片空白。

而飯桌上卻依舊談笑風生,大家舉起手中的紅酒杯,祝福彼此賺到越來越多的錢。

最後我用“命苦……今天必須趕出來白天的試駕稿”為藉口離開。那一刻 我的雙腳有些沉重、心情也有些複雜。

滿腦子只有3個字:“寄生蟲”,這就是“金主爸爸們”對所謂的媒體朋友的定位。

因為這篇文章,我可能會被汽車圈封殺了

我曾經和很多圈裡好友討論過,

究竟怎樣的才算好的汽車編輯

,有的告訴我流量時代 有流量就行,有的告訴我 要客觀公正不充值 儘管他自己做不到。

我倒是覺得不管你愛不愛,讓別人愛上車了的人,一定是一個好的汽車編輯;

至於充不充值的問題,要不要和廠家進行合作

,或許國內國外的媒體都沒找到更好的出路,這都是必經之路,

很多粉絲也明確說過能理解,畢竟誰也不是做公益,但不能欺騙。

大學修傳播學課的時候,老師在第一節課下課前說的最後一句話是:希望以後不管去電臺電視臺、報紙雜誌工作的你,都能

永遠守住你的底線和原則,別怕,做你該做的事兒。

我知道這條路很難,也知道需要很久,也有可能很久之後,我還是輸了。但還是會這麼做。每次看到大家的留言我都充滿了動力。

因為這篇文章,我可能會被汽車圈封殺了

因為這篇文章,我可能會被汽車圈封殺了

因為這篇文章,我可能會被汽車圈封殺了

因為這篇文章,我可能會被汽車圈封殺了

因為這篇文章,我可能會被汽車圈封殺了

畢竟還有第二句話:

100個人裡,98個是瘋子,你是清醒的,還有一個是醫生,那麼你們可以選擇醫好這98個人。

這個醫生,其實就是每一個消費者。

我相信你們會和我站在一起,我也相信正義會到來

,我更相信 新的時代其實已經來了。

而我們每個人都身處其中,

我們正在重新思考汽車,重新思考企業、媒體、消費者之間的新關係。

昨天晚上我媽跟我打電話的時候說,大伯家裡用了2年的奧克斯空調費電不說,最近還壞了,他說下一臺空調要好好想想買啥牌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