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遊戲

武則天為稱帝不惜鳩殺太子弘,厚葬在偃師,如今破敗不堪無人問津

唐恭陵 太子冢探訪記

文/水晶良哥 攝影/梅灣農夫

妻的故鄉在河南省偃師市緱氏鎮,多年前就搬離那裡了,很久沒有回去過,不過還有一些不遠不近的親戚。今年春節岳父岳母提出想回去看看,我和妻就隨了他們的心願,帶他們開啟了一趟歸鄉之旅。

走親訪友之餘,我得知此地有一座著名的陵墓,那就是唐恭陵。

唐恭陵位於偃師市緱氏鎮滹沱村西南的景山之巔,是唐高宗太子李弘的陵墓,當地人都稱此陵墓為“太子冢”。

恭陵是洛陽唐陵中規模最大的一座,也是中原地區建造的帝陵中儲存較完整的

陵墓

,它是研究唐代陵寢制度、墓儀規制、喪葬習俗的珍貴資料。

李弘是唐高宗

李治

第五子、

武則天

與李治所生的長子。

唐高宗顯慶元年(公元656年),高宗詔令廢黜太子李忠,改立四歲的代王李弘為皇太子。

李弘天資聰穎,少小好學。做太子期間以仁德著稱,高宗和武則天在李弘少時就讓他參與朝政,曾多次受命監國。由於李弘為人忠厚,處事謙虛忍讓,而且頗具政治才幹,高宗和大臣對他都很滿意。

民間廣為流傳的說法是李弘被武則天鴆殺。高宗晚年慮及身體不支,有提前禪位給太子之意。但當時的武則天政治上春風得意,因此李弘成為了其掌權的最大障礙。

上元二年(675年)四月,李弘隨帝后出行洛陽,在合璧宮綺雲殿猝然離世,年僅二十三歲,諡號孝敬,廟號義宗,葬於唐恭陵。

太子李弘之死已成千古之謎,版本有很多,主流有以下兩種——

母后鳩殺說

《新唐書》、《唐會要》記載了李弘可能被武則天鴆殺的傳言。學者及民間愛好研究歷史的人士持此觀點者有如下理由:

一,李弘深得父皇高宗寵愛,立為太子後仁孝謙謹,禮接士大夫,中外屬心。後期高宗慮及身體不支,有提前禪位給太子之意。但當時的武則天政治得意,李弘因此成為了其掌權的障礙;

二,李弘與母后武則天之間存在矛盾,主要反映在兩件大事上:

第一件事發生在咸亨二年(公元671年),李弘留長安監國,發現後宮幽禁著蕭淑妃所生的兩位異母姐姐:義陽公主和宣城公主,倆人因其母蕭淑妃獲罪,年齡很大了仍不能出嫁。李弘懷著憐憫之心奏請高宗,恩准她們出嫁,但卻違背了武后旨意,因此失寵於母后;

第二件事是立太子妃事件。武則天最初為李弘選妃是司衛少卿楊思儉的女兒。但定下婚期後,楊氏竟被武則天的外甥姦汙,婚事被破壞。客觀上可能造成李弘同母後孃家人的宿怨和疏離。

久病猝死說

經史家考證,現代學者普遍認為李弘並不是武則天殺害的,而是死於肺結核病(古稱癆瘵)。其根據是:

一,關於鴆殺李弘的記載,以《唐會要》和《新唐書》最為肯定,但兩書較《舊唐書》出書晚,採信了一些後世傳言。宋朝史學家司馬光即對此提出異議,稱:“《實錄》、《舊傳》皆不言弘遇鴆。”可見“鴆殺說”值得懷疑;

二,李弘奏請蕭淑妃的女兒出嫁,儘管不合母意,但不至於因此結怨殺子;

三,武則天自顯慶年間(660)已參預政事,大權在握。太子李弘即使監國也達不到威脅武則天地位的地步;

四,據史料記載,咸亨二年李弘就因癆瘵纏身而不能勝任監國重任。時隔四年後去世,而高宗在《賜諡皇太子弘孝敬皇帝制》中更直接提到:李弘自被立為太子後就染上癆瘵,又接受君父之命帶病理政,以致操勞過度,使舊病加劇,最終病卒。可見官方認定李弘是因癆瘵惡化而死;

五,李弘死後,武則天曾用寫經造功德的形式為他祈福,表達了內心的哀傷。

反正有關李弘之死的謎團眾說紛紜,網上也曾經一度吵得沸沸揚揚。真相到底如何,我們不得而知,但民間還是傾向於母后鳩殺說,眾多的影視題材中,也都莫不如是。

李弘死後,唐高宗將其追諡“

孝敬皇帝

”。開創了太子死後追諡為皇帝的先例,以皇帝的規格安葬。

太子冢封土經千餘年風雨侵蝕和人為墾植,每邊均被損掉10餘米,原封土底部的長度應在160-180米之間。恭陵陵冢封土堆為高粘度紅褐色生土夯築而成,堅硬密實,雖經千餘年風雨剝蝕,其高度僅損失5米左右(這是按照漢長陵高九丈,唐天子禮依漢長陵故事得來的)。皇后冢距太子冢約50米,現存形狀已很不規整,底部方錐形,長寬均50米,上半部呈圓形,殘高僅餘13米。

唐恭陵周邊的環境看上去疏於治理,雜草叢生,四面八方都可隨意進出,遭附近村民放牛放羊對太子冢損毀十分嚴重。像唐恭陵這樣優質的文化旅遊資源,藏在鮮為人知的地方,基本上無人問津,我去參觀時根本就沒有遊客。河南作為文物大省和華夏文明的發祥地,地方各級政府對文物的保護和文化旅遊資源的宣傳,理應高度重視。相比南方省份和城市對歷史古蹟資源的保護和利用,我們要做的還有很多,很多……

註文中作品均系作者拍攝,版權已獲匯圖網獨家授權保護,未經許可,請勿擅自下載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