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健康

孩子生氣時,媽媽竟然這樣對他說. . . . . . . . . . . . . . . .

文丨C媽學堂

昨天,一回到家就看到孩子坐在沙發上生悶氣,於是我就過去跟他聊天,想知道他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情,讓他變得那麼不開心。

“你怎麼啦?看起來有些不太開心呢?是在學校發生什麼事情了嗎?”

“媽媽,沒什麼事兒。”

“怎麼可能沒事呢,看你的情緒就不太對。”

“媽媽,我是不是真的太笨了?”

我上臺演講,一看到臺下有很多的同學,心裡就開始緊張了,我告訴自己,自己已經準備了那麼久了,正常發揮就好了。

但是,一上臺我還是莫名的緊張害怕,中間還說錯了一段話,我看到臺下的同學都在議論我,我真的太丟人了,我是不是很差勁,現在都沒有信心了。

“原來是這樣呀,寶貝,沒事的,你已經很棒了,臺下那麼多同學都沒有勇氣上臺演講,你卻選擇了上臺演講,說明你還是很棒的,媽媽相信你下次一定能比這次做得更好。”

很多孩子在做事情的時候都非常的認真,所以他們會極其關注這件事情產生的後果,同時關注別人對於自己的評價。

就像我家孩子上面所描述的事情,相信很多家長也都曾遇到過。明明自家孩子已經表現得非常優秀了,但是實際上一上場就會感到異常的緊張,害怕自己出錯,同時認為別人一直在關注自己,這種緊張不安的情緒就越來越明顯。

但是這樣的緊張不安,並不會給孩子帶來任何的好處,只會讓他們在表演,或者公共場合表現出更加軟弱自卑的情緒,比較嚴重的也會致使自己之前的所有事情付之一炬。

那麼,孩子出現這樣的情緒,到底是因為什麼原因呢?

實際上還是孩子本身心理狀態調節能力不強。

有相關的心理學家研究分析表示:

孩子一上場就出錯,可能是內心對於自我評價過高,同時關注其他人陷入了焦點效應的怪圈。

過度在意別人的評價會讓孩子陷入焦慮之中,出現更多的問題

聽過這樣一個故事:一個魔術師快要退休了,但是他又想著自己這一輩子所有的才華,可能不會被別人看到,所以就和自己的團隊表示,要開一場告別會,讓自己的事業有始有終。

在這個過程之中

他一直暗示自己,我一定要辦好這最後一場魔術會

,畢竟他對於我人生來說是最為重要的,算得上是總結了我這一輩子的成就。

在這樣的想法之中,他也在不斷地練習,比之前任何一次魔術表演都更認真。

但是在上場之前,卻表現了非常緊張的狀態,這種狀態是他曾經魔術表演不曾存在的。

本以為在自己這種高度重視的情況之下,他一定能夠表演的,非常成功,獲得更多人的讚美稱讚掌聲。

沒想到,在現場表演時卻出錯了,

最後這場告別賽成為他人生的第一個“滑鐵盧”

後來他一直不明白自己那麼努力,為什麼還會出現這樣明顯的錯誤?

實際上這也就是“焦點效應”帶來的問題。

★過度地關注自己

在一個群體之中,人們總是擔心別人對於自己的看法,所以在這個過程之中,不管是孩子還是其他人,面對同一件事情之時,便會過度地關注自己。

就像我上面所說的,孩子在演講的時候,因為臺下有很多人在關注自己,從而開始變得緊張,在這種心情因素的壓力之下,自然而然會忽視自己實質能力,從而影響到自身的水平發揮,出現失敗的結果。

當然,這種關注其實是無意識的關注,如果不能夠鎮定自若,必然無法控制自己內心的情緒。

★過度在意別人的評價

而上面所說的魔術師最後一次表演之時非常認真,但是卻失敗,其實在這個過程中就暗示他,過多地在意別人的評價,本末倒置,忽視了自己之前的初衷。

看似是為讓自己做得更好,但實際上會將所有的精力,放在思考別人如何評價自己這樣的事情上。

如果我們做一件事情的時候,因為自己內心的情緒分心,自然而然會走向失敗的結果。

焦點效應帶給我們的理論,並不像上面所說的這樣簡單,

任何一個人都有可能陷入焦點效應的怪圈。

如果按照一種順其自然的心態去做事情,或許可以優秀,但是一旦陷入焦點怪圈自然而然會出現失敗的結果。

焦點效應是什麼?它會給人帶來什麼樣的影響?

在上面我們分析了大部分人過度關注自我,過度關注別人評價之後帶來的影響,其實也是焦點效應本身的一種擴散。

除此之外,焦點效益也會使得人本身的性格,以及平時做事的方式,產生一定的變化,甚至主宰一個人的成功,暗示他未來的行為。

心理學上對於焦點效應有這樣的認知:

所謂的焦點效應,其實就是我們在和別人相處的過程之中,有可能會高估周圍人對於自己本身的關注。

大部分人在這個過程之中,會將自己看作是所有人的中心,甚至會暗示自己可能成為被關注的重點。

如果是一種正向的發展焦點效應,給人帶來的是自信的感覺,但實際上任何人一想到別人對於自己過度關注,其實內心緊張的情緒還是存在。

試想一下,長期以一種我是世界的中心宇宙的中心,這樣的態度自然而然會變得畏手畏腳,同時表現出來一些不符合自己本身行為以及特徵的事情。

長時間處於焦點效應之下,也有可能帶來這些危害:

1、不願意過度表現

記得有一次去圖書館參加讀書會之時,當時有主持人表示請一些會朗誦的孩子,上臺給其他小朋友讀詩歌。

因為我家孩子從三歲之後就長時間培養他這種能力,所以當時我建議他上去,沒想到他說:“媽媽我不可以。”後來不管怎麼勸說,我家孩子從來不會去人較多的地方表現。

出現這樣的情況,就有可能是因為焦點效應下,孩子們會過度的關注別人對於自己的評價,這就會帶來一定的壓力。

試想一下,誰不擔心自己在這個過程中出醜,在這個過程之中說錯話呢?為了避免出現錯誤,人就會選擇躲在一個角落裡。

2、盲目從眾,沒有特點

有一部分人是享受焦點效應給自己帶來的關懷,但是對於大部分人來說,卻沒有這種氣場去應對焦點效應帶來的影響。

所以為了避免自己成為焦點,自然而然就會選擇盲目從眾的方式,去應付別人的想法以及行為。

我們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成為一個優秀的人,但是他們長時間的隨波逐流,並不會讓孩子具有不可替代性,這也就阻礙了他本身的發展。

父母該如何巧妙地運用焦點效應?

從上面的分析之中,我們就可以瞭解到焦點效應對孩子的影響,既可以是正面的又可以是負面的,在這個過程之中,父母如果以一種正確引導的方式,讓孩子不斷地成長,就會促使他們變得更加優秀。

①讓孩子認識的焦點效應

對於大部分孩子來說,他們其實還是十分擔心自己成為團體的焦點,所以一旦出現這樣的情況也是非常的緊張。

在這個過程之中,爸爸媽媽可以以一種場景的設定,讓他們認識到焦點效應,或許孩子就會慢慢地理解,有可能是自己想得太多,自然而然就會放鬆心情。

②讓孩子思考自己對別人的關注

在生活之中,除了我們上面所說的理論方法之外,父母可以考慮對孩子進行一定的實踐講解,也就是說當別人成為焦點之後。

我們可以詢問孩子是否關注到這樣的人,當孩子願意從別人的角度去思考時,就會發現所謂的焦點效應,其實並不真實存在。

這樣也會讓孩子慢慢克服內心的恐懼感,更好地面對自己。

③孩子自我享受

當我們真的成為群體的焦點後,為什麼不能夠從容地對待呢?如果孩子真的認為自己處於焦點狀態之中,其實父母透過一定的引導,也可以讓他們變得更加自信。

所以父母應該不斷地進行鍛鍊,讓孩子能夠從容淡定的去處理這些問題,而不是一遇到所謂的焦點,就感到異常的緊張,甚至想要逃避。

不管是穿衣住行還是言語表達,孩子都有可能陷入焦點效應的怪圈,我們也相信,父母透過相應的指導能夠讓孩子自我享受。

在孩子成長過程之中,會出現各種各樣他們無法理解無法適應的事情,父母就應該對他們進行一定的講解,而我們上面所說的焦點效應,相信很多孩子都曾遇到過。

這種效應對人的影響也是較為明顯的,希望家長能夠了解清楚,並且正確的引導自家孩子坦然地面對所謂的焦點,讓他們變得更加自信。

(本文圖片均來源於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絡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