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健康

養了兒子是上輩子造了孽,這個父親的回答讓所有人都沉默了

作者:小夭、江左梅娘

養兒防老雖然是中國的傳統思想觀念,但隨著我國女人家庭地位的提升,男女比例的失衡,如今的現狀是:很多有女兒的家庭負擔更輕,而老人的生活也是很多女兒在照顧。

於是,又有很多有兒子的父母發出“養了兒子是上輩子造了孽”的說法,對養了女兒的各種羨慕嫉妒,而網上關於各種羨慕有女兒的段子也層出不窮。

“女兒是娘貼心的小棉襖”這句話,也由以前是對生女兒的安慰逐漸成為了現在的羨慕。不過,也還是有很多人堅持認為只有養了兒子才是能挺直腰桿的說法,畢竟自己的衣缽有人傳承了。

那麼,人到晚年到底是女兒靠譜還是兒子管用呢?看看下面的故事,答案很可能和你想的不一樣。

01。

臨河村的楊大媽和李大媽做了一輩子鄰居,也明裡暗裡較了一輩子勁兒。

兩人年輕時都是村裡莊稼地的一把好手,幹活誰也沒服過誰。她倆的關係就是那種:你今天割了二畝水稻,那明天,我哪怕早晨四點也得爬起來,比你多割二分地,賽過你。

然而,幹活可以起早貪黑、加班加點,這生孩子可不能。那時候還沒有B超,到底能生個男孩還是女孩,真不是憑著一口不服輸的氣兒就行的。

也就那麼湊巧,李大媽生一個兒子,楊大媽生一個女兒,然後李大媽過兩年又生了個兒子,楊大媽很快又生了個女兒……

李大媽家是清一色,楊大媽家是一色清,各有兒女三個。

在農村,自然是重男輕女的風氣比較重。於是李大媽各種得瑟和炫耀,而楊大媽這個氣呀,先是氣李大媽家偏偏三個都是兒子,然後又氣自己肚子不爭氣,於是,本來就較勁的倆人,更是好不了了。

02。

可孩子們不管這些,兩家的娃年齡差不多,又是鄰居,自然愛一起玩兒。那時候的小孩子雖然沒啥好吃的,可也擋不住個子蹭蹭蹭地長,似乎也沒幾年,兩家的兒子閨女就長成了大小夥子和大姑娘了。

楊家老大初中畢業後就和父母下地幹活了,幹起活來像她媽一樣,那是又利索又能幹,人長得也漂亮,在村裡同齡姑娘們中是數一數二的。這樣的姑娘求親的自然不少,其中自然也包含著青梅竹馬的李家老大。

其實當年楊家大姑娘和李家大兒子因為住得近,又從小又一起玩到大,心裡是比別人多了一份感情的。

可楊大媽因為和李大媽明爭暗鬥那麼些年,又因為一直生女兒,在李大媽那吃了那麼多年的癟,心中那股火始終也沒機會撒,這下子閨女大了,又出落得這麼好,她是咋看都看不上李家的大兒子的,現如今,李家兒子這麼待見自己閨女,自然覺得終於可以揚眉吐氣一回了,所以她,說啥也不答應。

最後,李家大兒子只能眼巴巴地看著楊家大姑娘嫁到別處去。李大媽本來因為大兒子的心事就後悔當年擠兌過楊大媽,也試圖放下身段盡力修復兩家的關係,可最終不光受了氣還沒辦成事,心裡不由也是惱火,再看著兒子因為楊家大姑娘嫁人整天沒精打采的喪氣樣,心裡越發憋屈。

那一天,她心情極度不好,就站在院子裡衝仨兒子吼:你們仨給我記著,你們娶誰家的姑娘都行,唯獨隔壁老楊家的就不行!

楊大媽聽到了,就也指著隔壁對女兒們說:我就是把你們餵了豬,也不許你們嫁到他們家去!

從那以後,兩家是徹底結了仇。

03。

多年以後,楊大媽的閨女們,李大媽的兒子們都各自成家,也都陸續離開了那兩所老宅,於是乎,兩所老宅子裡只剩下楊大媽夫婦和李大媽夫婦。

時間是個溫暖的魔術師,很多恩怨經過時間之手慢慢溫柔撫弄以後就會慢慢淡忘。

兩家的孩子們各自成家以後,也不過是過年或者有事才偶爾回來一趟,而楊大媽夫婦和李大媽夫婦隨著年齡的增加,身體也慢慢地開始大不如前。偶爾誰有個頭疼腦熱的,也不值當興師動眾的把孩子們叫來。

於是,她們兩家偶爾也有了相互幫襯,不過真正解開她們心結的,還是那次李大媽的突發腦梗。

李大媽65歲那年的一個早上,突發腦梗,又暈又吐,趴在床上不能動彈。李大爺一時又是著急又是害怕,哆嗦著手,拿出手機剛想給兒子們打電話,又想起來住得最近的在郊區的老大兩口子去鄰市打工了,大孫子也上大學了。

而二兒子呢,做生意全國跑,最有出息的小兒子,一個大學畢業在遠處大城市安了家。

這都遠水解不了近渴啊!

情急之下,他一邊砰砰猛敲楊大媽家的門一邊喊救人,正在和麵的楊大媽扎叉著滿是白麵的手開了門問咋回事,一聽李大爺說李大媽病了,手也顧不得洗趕緊喊楊大爺發動車送李大媽上醫院。

楊大媽又問李大爺家裡錢夠不夠?李大爺這才想起家裡只有幾百塊錢,上醫院肯定是不夠的呀,楊大媽聽說後轉身就回屋翻箱倒櫃拿了1萬塊錢遞給李大爺說先墊上,等李大媽住院以後不夠再說。

幸虧送醫及時,李大媽在醫院住了一個月以後康復出院了,雖然手腳多少還是有些麻木不聽使喚,可大夫說慢慢恢復是有可能恢復正常的。

04。

李大媽住院期間,在工地打工的大兒子請假回來看了看,管了幾天就因為工頭一句“你再不回來就別幹了”不得不回去了。

那個做生意的二兒子倒是痛快,聽說自己媽住院了,直接打過來2萬塊錢,但人,遠在外地,來不了。

老三呢,每個月在大城市被房貸、車貸壓得本來就喘不過氣來了,自己媽住院打電話問了問知道人還算沒事後,竟然就沒了音訊了。

所以李大媽住院期間都是李大爺在醫院照管的。楊大媽兩口子不僅幫忙接送李大媽大兒子家的孩子上下學,還照管著她們家的雞鴨和小菜園。

李大媽出院了,楊大媽知道李大爺也不咋會做飯,就隔三差五的做些可口的飯菜給李大媽送去。等李大媽能走動的時候,老姐倆就每天約著一起鍛鍊身體。

每天傍晚,一個人隔著院牆喊一聲:吃完了沒?該走嘍。另一個人應一聲:吃完了吃完了,來嘍來嘍。

後來,有一次楊大爺幹活時不小心摔傷了腿,得臥床休息幾個月,可那時正趕上大閨女身體不好,二閨女女婿家裡生意出事兒,三閨女生二胎自顧不暇,那幾個月也多虧了李大爺幫忙楊大媽才不至於抓瞎。

有時老姐倆閒著聊天的時候也會說起年輕時的種種,說完了一起哈哈大笑:你說咱們那時候咋那麼拗呢?要是真的結成了親家,說不定還能……說完,兩個人的眼睛裡經常會亮晶晶的。

這還真是,仇視半輩子晚年卻同命相連,握手言和!

05。梅娘說

中國有句俗語叫遠親不如近鄰,說的是親戚要是住的遠的,其實是不如住的近的鄰居的,因為鄰居才是那個最方便照應的人。

人老了,閨女也好兒子也好,大都是不在身邊的,而且就算住的比較近,畢竟年輕人有年輕人的生活理念和生活方式,和老人也是不同頻的。

所以網上有時會曝出老人獨居猝死的新聞,甚至有的兒女就住在附近,也沒能避免那樣的悲劇發生,而如果有了好的鄰居,大多是能相互照顧的,有時甚至比兒女還要熱心及時。

現在國內外關於“抱團養老”的呼聲越來越高,很多人看到那些“抱團養老”的也都很是羨慕。

可是,那些人,大多數是有些不菲退休金可以過品質生活的人,一般也不是很適合現在普通人家。

而像楊大媽、李大媽老兩口子這樣互幫互助,也應該算是“經濟型”抱團養老的一種了。

所以,說實話還是要與人為善,尤其是對周邊的人,是一定要好一些的,因為說不定哪天,你就有可能得需要幫忙,哪怕在城市裡,有個好對門、好鄰居也是好的,佛說:“人為善,福雖未至,禍已遠離”還真是那麼回事。

圖片來自網路,如侵權聯絡刪除。

-END-

我是梅娘,你有故事我有酒,一起聊聊人生吧,點選上方關注,歡迎來到我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