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健康

【遼寧日報】平安遼寧調解小故事:一張分家契約一個人的幸福路

平安,民生所盼、發展之基。

在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斷增強的背後,有著無數人的不懈努力和默默付出。

凌晨街頭閃爍的警燈,田間地頭穿梭的腳步,街道社群奔波的身影……構成了平安遼寧真實的註腳。

為了建設更高水平的平安遼寧,他們把百姓的事放在心上,把調解的經驗用在手上,把解紛的情懷鋪在路上。

近日,記者深入基層調解一線,記錄下一個個調解小故事。

一張分家契約

3月18日中午,淅淅瀝瀝下了一上午的小雨終於停了,老金的臉上也露出了笑容,這和幾個小時前的他判若兩人。

看著分家契約上自己和嫂子簽下的名字,老金的手不自主地抖了起來。因為太用力,不小心將契約扯下一角。

分家

“這不會作廢了吧?”老金擔心地看向孟思維。“不會,一會兒你用透明膠帶把它粘上,儲存好。”孟思維長出了一口氣,他知道自己為調解這場持續快半年的分家糾紛所做的努力沒有白費。

3個小時前,鞍山市千山區司法局大屯司法所所長孟思維第6次來到老金家,“如果算上到所裡、到村委會得有20多次了。”

一路顛簸來到千山區大屯鎮西白石村,通往老金家的路車開不進去,又步行了十幾分鍾。路上,孟思維向記者道出事情的原委。老金夫婦和兄嫂住在同一個院十幾年,3年前,老金的兄長因病過世,去年嫂子又再婚,還住在一起讓老金覺得有些彆扭,就提出分家。嫂子一家住三間正房,老金一家住相隔不到一米的兩間偏房,面積差了一間,這一分家,矛盾就來了……

孟思維的話還沒講完,已經進了老金家的院子。“孟所長,您又來了,今天這個家應該能分了吧。”老金話音剛落,他的嫂子一挑門簾,從隔壁出來:“這個家不能就這麼分,我還有要求。”

火藥味撲面而來。“來,大家都到偏屋嘮一嘮,今天咱爭取把事解決了,記者同志也在場,給你們也做個見證。”孟思維將老金輕推進屋,又把嫂子請進屋。“我還是之前說的那3個辦法,一是我掏5萬塊錢你搬出去,二是你掏5萬塊錢我搬出去,三是院裡的所有物件一家一半,包括房子。”老金語氣不善。“我可以搬出去,協議也可以籤,但是不能馬上搬,我還得住著……”嫂子說。

退出屋外,隔著窗戶,記者看到孟思維在做嫂子的工作。快到中午,嫂子終於簽了協議,並同意當天就搬走。老金也表示分了家但還是親戚,搬家他也會幫忙。

一把分壟捲尺

“你家先翻的地,我再翻就少了一條壟,不是你佔去了誰佔去了?”“我家壟肯定沒錯,你弄丟了壟憑啥找我要?”已經好幾天了,興城市紅崖子鎮英樹村村民郭某天天追著周某,想要回自己的“壟”,煩得周某都要動手了。

丈量

紅崖子鎮是全國知名的花生大鎮,幾乎家家種花生,土地就是農民的命根子。郭某家的地與周某家的地相鄰,去年郭某家在這片地是22條壟,今年周某家先翻了地,隨後郭某也翻地,卻發現只翻出來21條壟,少了一條壟。郭某一口咬定是周家佔了他家的地。

兩人一致同意找“明白人”評評理。“明白人”很快就來了,是“村民評理說事點”的調解員杜玉昌,村裡人都說他是“明白人”。“走,上地裡說去。”杜玉昌也沒多說話,他要“現場辦公”,拉著郭某、周某兩人直奔大田。杜玉昌從兜裡拿出來一把卷尺,“誰多誰少,量一下不就全明白了嗎?吵吵有啥用!”

“對對對,量一下就知道了。”兩個“冤家”這個時候倒是統一了意見,還是“明白人”靠譜。

一通丈量之後,得出了結論,周某並沒有佔郭某家的地。是郭某家僱傭的機器翻壟時壟間距調大了,擠沒了一條壟。

“這事就算完了啊,來,一人抽一根,就算完事。”郭某、周某兩人接過了煙,都不吭聲了。

從郭某、周某兩家的地裡出來,杜玉昌又要去另一個現場做調解,也是土地糾紛的事。“有老杜在,我們省老了心了,他是我們村的‘明白人’。”英樹村黨支部書記張德軍說。

一番苦口婆心

2月12日,農曆大年初一,阜新蒙古族自治縣建設鎮二土村蛤蟆灣屯的劉某放起了煙花,結果不想煙花將自己家柴草垛點著了。城門失火殃及池魚,劉某不但將自己家的柴草垛燒了個一乾二淨,還順帶著把鄰居於某家的照明進戶電線燒斷了。

勸說

大過年的誰也不想摸著黑過,於是兩家你一言我一語地爭吵起來了。雙方各說各的理,最後倆人決定到建設鎮人民調解委員會去說道說道。

調解委員會評理說事員郝春海看到昔日的好鄰居如今互相扭著胳膊氣沖沖地來了,心想這肯定是有矛盾了。“都是鄰居,你們有什麼煩心的事和我說說,我來幫你們解決。”一聽這話,劉某和於某都停下了手,竹筒倒豆子,把事情的經過跟郝春海說了一遍。

郝春海到現場檢視火災受損情況,確認於某反映受損情況屬實。不光電線斷了,其他的裝置也有損壞的情況。

郝春海先讓雙方當事人充分表達個人意見,瞭解案件事實,分析爭議焦點,然後對症下藥,提出合理調解建議。

“本來就是不小心燒了人家的電線,咋還動手了呢?”郝春海問道。“那他來了也沒說句好話啊,大過年的,你問問他,說的話別提多難聽了。”“那咋地?燒了我家的電線,電視看不成,WiFi也斷了,我還得謝謝你唄?這事兒你得賠償我精神損失。”

看到兩家的“火藥味”又濃了起來,郝春海趕緊出來“滅火”。

在對劉某做了大量苦口婆心的說服教育工作後,劉某承認自己的態度確實不好,並且表示願意賠償於某的經濟損失。

第二天,劉某主動聯絡電業部門,出錢將於某家被燒燬的電線和裝置全部更換。電通了,兩個人的心結也解開了。

一句體己話語

3月23日一早,記者如約來到本溪市公安局明山分局新明派出所,在走廊裡遇到了一邊走一邊用毛巾擦臉的新明派出所治安警長劉華興。

調解

“不好意思,昨晚值班忙了一宿,早上有點累了就去洗把臉。”見到記者已經到了,劉華興不好意思地說。

正說著話,突然一個人跑過來說:“劉哥,有人報警,在程家社群門前,兩人開車‘別’上了,誰也不讓誰。”

於是,記者就和劉華興一起出了一次警。

到了現場,記者看見兩輛白色小轎車車頭相對,各佔一個路口,明明沒有相撞,卻誰也不讓誰。其中一輛車的駕駛室外站著一個高個子男人,正“咚咚”地拍著車窗,大喊著:“你給我出來!”

而車內,另一名男人似乎一邊打著電話一邊吵吵著。

“這位同志,您先冷靜一下,我們是新明派出所的民警,請問剛才誰報的警?”劉華興走過去拍了拍高個子男人的肩膀,並表明了身份。

車內男人看警察來了馬上開啟車門下了車,“警察同志,我打的110,早上我開車要去上班,他就在這堵著我不讓我走,你也看見了他還要打人!”

高個子男人一聽馬上說:“你胡說!我先拐過來的,你從老遠就‘嘀嘀嘀’一直按喇叭衝過來,你看不見我車嗎?我今天不上班了,我就在這跟你耗著!”

當著劉華興的面,兩人你一言我一語地吵了起來。

“行了,別吵了,吵架有用你們還報警幹嗎?”一句話,兩人都安靜了下來,劉華興馬上又說,“我也聽明白了,你倆就是鬥氣,誰也不肯讓誰,就僵在這了對不對?這點小事至於嗎?”

“雙方都有責任,這是個坡,他往後倒車多費勁。還有你,都看見人家車拐過來了等一會再下來不行嗎?”看見兩人情緒都穩定了,劉華興趕忙“乘勝追擊”,“你看,你倆是不是都住後面這個小區?住一個院那就是鄰居,退一步不叫丟面子,這叫和氣。”

聽了劉華興的話,兩個人都不好意思地笑了,高個子男人說自己馬上往後倒車,不再堵路,另一個男人也向對方道了歉。隨後,劉華興登記了兩人的基本資訊,並讓兩人核對後簽了字。

在回去的路上,劉華興對記者說:“算上今天早上這個,我一晚上一共接了七八個警情,有吃飯和商家鬧矛盾的,還有喝酒兩人吵起來的,基本上都是這種小事。但小矛盾不處理好,那就可能變成大問題,所以在我們的心裡,百姓的事都是大事。”

一次“掛心”回訪“於所長,一會我們去哪裡?”“我們去太平灣社群的張蘭(化名)家。”3月23日10時,在丹東市振安區司法局太平灣司法所,所長於秀俊告訴記者。

回訪

50多歲的於秀俊是全國模範司法所長,在太平灣這地方,他是有口皆碑的“金牌調解員”,誰家有個大事小情都樂意找他問問。張蘭和鄰居因為下水管道堵塞的問題鬧糾紛很多年,甚至差點進了拘留所,就連附近的群眾都知道這事。前一段時間,經過於秀俊調解,下水管道糾紛的事算是平息了,但是於秀俊不放心,所以這天決定回訪。

到了張蘭家,住在一樓的她熱情地把於秀俊讓進屋子。“於所長,太謝謝你了,現在我舒心多了,這下水道的事害得我整整遭了8年罪,現在沒事了。”張蘭向記者講述了關於下水道的糾紛。2013年,她帶女兒搬到這裡居住,她是低保戶。張蘭說,自從她住在這裡起,每個月下水道都會堵兩三次,嚴重的時候,髒水都返進屋子裡了。

去年入冬前,張蘭與樓上的鄰居又發生了激烈衝突。張蘭找於秀俊來解決。於秀俊說:“張蘭家這事雖然不歸我們司法所管,但畢竟也是老百姓之間發生的矛盾糾紛,況且張蘭也屬於弱勢群體,我覺得應該幫助她。”

這時,這個單元的四樓住戶於老師聽說於秀俊來回訪,就下樓來。他告訴記者:“幸虧於所長耐心調解,把多年的糾紛給化解了。”於秀俊說:“那天我對樓上的幾家人家說,我向人家保證了做好樓上不再往下水道扔抹布等雜物的工作,你們都是鄰居,不能一時圖自己方便而影響樓下的鄰居。”“是這樣的。”於老師說,“大家都向於所長保證,從今往後一定注意不往下水道亂扔東西。我知道點法律,法院判決書都得上網,要是因為這點事上了網,無論輸贏都挺丟人的。現在大家沒有矛盾了,得感謝於所長。”

於秀俊說,雖然現在沒事了,但大家還是要注意下水道使用。於老師當場表態,五樓住戶搬走了,如果樓上來了新住戶,自己會及時告訴新住戶注意安全使用下水道,不要什麼雜物都往裡扔。聽了這話,張蘭也很高興。

出了門,於秀俊告訴記者:“這說明啥?說明老百姓對我們信任,這種信任比什麼都重要。”

一塊“大石”落地

3月22日11時許,遼陽市太子河區鐵西街道和諧家園社群黨支部副書記徐妍入戶走訪回來。她一上午排查了50多戶居民,說話說得口乾舌燥,回來的路上,她心裡還合計著要利用午休時間給沒在家的居民致電,預約晚間入戶排查。

協調

突然,空氣中飄來一股惡臭。只見眼前來往的人們都捏著鼻子匆匆而過,在樓前曬太陽的老人們也紛紛站起來尋找臭味的來源。不遠處3單元樓門口,一名女子捂著口鼻,指著一樓牆根底部大聲說:“這是誰家排汙水呢?”徐妍連忙走上前,只見原本平整的牆根處多出一個鑿開的洞,發黑的汙水不斷往外排,流向2米外的下水井裡。

徐妍作為社群副書記也是網格員,3單元樓正在自己的網格內,她肯定在今天之前這個孔洞是不存在的,是有人為了排汙水剛剛鑿開的。3單元一樓是一間門市房,經營大眾浴池。她立即到浴池瞭解情況,負責人起初不承認鑿洞排汙水,辯解稱是水管爆裂衝開的裂縫。徐妍堅持讓負責人到現場看清楚,這鑿開的洞怎麼就被說成了“裂縫”?

在現場,拳頭大的洞不斷冒出汙水,臭味越發濃烈,10米內根本不能站人。徐妍指著洞的邊緣說:“這明顯是鑿出來的痕跡,牆上一點裂紋都沒有,只有這麼一個洞。”面對徐妍的“指證”,浴池負責人改口道:“我租的房子願意幹啥就幹啥,物業也管不了。”

徐妍將物業經理找來現場,並將此事向上彙報,由社群出面找到區裡3家相關單位。徐妍告訴記者:“這種矛盾社群出面調解成功率並不高,找來相關部門對浴池負責人和物業能夠起到震懾作用。”不多時,3家單位派人前來,見狀,浴池負責人態度明顯好一些,說:“這牆後面是控制室,裡面都是大型機器,屋子裡的排水管線壞了,汙水出不去淹了機器生意就做不成了。”浴池負責人說著“委屈”,但是誰來維修的問題還是搞不清楚。在一旁聽著的徐妍忽然翻出手機:“這事還得問明白人。”徐妍致電負責維修社群棄管小區管線的施工單位,另一邊回覆第二天一早就來幫助疏通管道。

有了解決辦法,徐妍心裡的“大石”終於落地了,在3家單位的調解下,浴池負責人答應堵住排汙口,物業也表示會配合維修,居民們對這個解決辦法表示同意。

回到社群,徐妍終於喝上了一口水,用了近3個小時解決了這件矛盾糾紛,心裡很滿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