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健康

我不殺伯仁,伯仁卻因我而死:溝通不到位帶來的千古遺憾!

當今社會高速發展,人與人之間的交流與溝通也變得越來越密切,越來越重要,幾乎每一種工作,當我們去應聘面試的時候,主考官都會有意無意地去關注著我們的一種能力,這種能力就是溝通。

與人溝通的能力早已成為了一項衡量一個人職業素養高低的重要指標,沒有人會否認溝通的重要性,馬克思曾經說過,“人是各種社會關係的總和”,所以,無論是在校的中學生、大學生,還是已經步入工作崗位的白領、藍領們,溝通的能力都是至關重要的。

溝通能力強,與人交流順暢,這給我們帶來的好處是顯而易見的;不過,也許會有人略帶“鑽牛角尖兒”地反問:“溝通就真的那麼重要嗎?如果溝通不到位難道還會死人嗎?”小編在這裡可以很負責任地回答:“會!”

溝通不到位真的是會死人的,別的暫且不提,我們都聽說過這麼一句著名的成語——“我不殺伯仁,伯仁卻因我而死”,這句話講述的就是一個由於溝通不到位而導致死人的故事,而且,還因此鑄成了千古之憾!

伯仁,原名周顗(yǐ),字伯仁,晉朝名士、大臣。話說東晉時期名門望族之一的“王”家,王敦、王導兩兄弟由於輔佐晉元帝司馬睿有功而皆被封為高管,可是後來,王導的堂兄王敦卻暗自聯絡地方勢力,以“清君側”的名義造反了。造反歷來都被視為“十惡”之首,是要被誅滅九族的最高級別的犯罪。

王敦在地方造反,可“王家”的族人卻大都還在京城,這下可嚇壞了王導,於是王導急忙率領全家男女老少跪在晉元帝宮殿之外,信誓旦旦地表達忠誠,以求保全無辜的王姓族人。其實,晉元帝司馬睿自然清楚王導的衷心,他知道王導絕不會造反,可是造反的罪過太大了,如果不處罰的話皇帝又怎能樹立威信。

不過,晉元帝確實不想殺掉王導,可是又有些犯難,就這樣,王導領著全家人一直跪在宮殿外絲毫不敢起身,一直跪到傍晚,而就在這個時候,一個人出現了,這個人就是周顗周伯仁。王導一見到周伯仁,眼睛裡立刻就放出了光,他哭喊著攥著周伯仁的手,希望看在平日交情的份上,讓伯仁在元帝面前替他求求情。王導與伯仁的關係其實非常好,所以伯仁也一口就答應了這件事。

周伯仁此次進宮面見晉元帝,是為了商討平叛“王敦之亂”,商討之後,元帝就臨時決定留周伯仁在宮中一同飲酒,酒席之間,周伯仁果然替王導向晉元帝求情了,說王導是如何如何的衷心,如何如何的不會造反等等,元帝本就不忍心殺王導,結果也就答應了。

周伯仁陪元帝飲酒,直到深夜才離開皇宮打道回府,這個時候的周伯仁早已是東倒西歪醉醺醺的了。王家的人依然跪在宮門之外,王導看到周伯仁從皇宮出來,急忙上前詢問情況,可週伯仁搖搖晃晃,嘴裡也不知道在嘀咕些什麼,不過有一句話王導聽得很清楚,那就是皇帝準備在城內擒賊。

聽到“城內擒賊”,王導頓時嚇出一身冷汗,竟半天沒有緩過神兒來,而此時的周伯仁似乎還想再說什麼,卻被他府上的僕人給攙扶著帶走了。看著周伯仁遠去的背影,王導也猛然驚醒,不過,他並沒有再去追問,因為那句“城內擒賊”已經完全說明問題了,看起來,周伯仁並沒有替自己說好話。

可是後來,晉元帝也確實沒有下令誅殺王姓族人,而且更叫人意想不到的是,造反的王敦竟勢如破竹,一直打到了京城,並且控制了皇宮。王敦造反的理由是“清君側”,所以他並沒有趕走晉元帝,而是“幫助”晉元帝開始清理“君側”。不過,“清君側”只是一個好聽的幌子,王敦的真正意圖當然還是剷除異己,說白了並不是“清君側”,而是“清己側”。

面對朝中的大臣,王敦挨個地篩查,但凡和自己有矛盾的悉數都被殺掉了,最後,就篩查到了周伯仁的身上,周伯仁為人謙虛謹慎,向來都是一副“老好人”的模樣,況且他和周伯仁也並沒有什麼來往,所以王敦並沒有發現殺掉周伯仁的理由。不過王敦轉念一想:“咦,我和他不熟,可我兄弟卻和他走得很近,對,問問我兄弟去。”

於是,王敦找到王導,就問他在自己“造反”期間周伯仁有沒有在皇帝面前說過什麼壞話,或者有沒有說過好話。說起這王導,其實從本質上來看他還是一個很厚道的人,他雖然對周伯仁沒有替自己求情的事情而心有怨恨,但他此刻他雖不願說周伯仁的好話,卻也不願意去說周伯仁的壞話,所以王導只是看了看王敦,並沒有說話。看到王導沒有說話,王敦立刻就猜明白了其中的意思:“不說話?你們關係不錯,你不說話,那肯定是周伯仁說了我的壞話,哼!殺!”於是,已經五十四歲的周伯仁就被王敦殺掉了。

周伯仁死後,大約過了一個月,王導在朝堂整理大臣們的奏摺的時候,偶然間看到了這樣一道奏摺,那是周伯仁寫給晉元帝為王導求情的奏摺,奏摺寫於王敦剛剛發生叛亂之後,而奏摺的內容大意是:雖然王敦造反,但周伯仁確信王導絕不會造反,而且還要以自己的身家性命為王導做擔保,力求皇帝能夠赦免王導。

王導看到這道奏摺,頓時猶如五雷轟頂,出神地楞了很久,最後終於說出了一句話,一句為後人皆知的話:“我不殺伯仁,伯仁卻因我而死!”

這就是“我不殺伯仁,伯仁卻因我而死”的故事,從這個故事中我們可以看出來,就是因為周伯仁與王導之間沒有溝通到位,結果就導致了周伯仁葬送了性命,而留給王導的也是他終生的遺憾!其實我們可以這樣試想一下,如果第二天待周伯仁酒醒之後,王導能夠再去找周伯仁問一問,或者周伯仁去找王導再談一談,或許就不至於出現後面的事了。哎,歷史不能假設,此刻小編的心情和當年的王導差不多,兩個字:遺憾!

好了,親愛的小夥伴們,這就是“我不殺伯仁,伯仁卻因我而死”的故事,一個因為溝通不到位而導致的千古憾事!關於“溝通”方面的問題,你還有什麼看法呢?一起來討論吧!

歡迎關注

煮酒論道

,煮酒一壺,與君論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