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健康

脾怕寒經常腹瀉,脾胃虛寒初期的人,可以用這兩個古方

談到中醫的虛症,可能很多人首先都會想到腎虛,而忽略脾虛。從中醫理論上看,“脾乃後天之本”,擔當著代謝消化、運化水溼的功能。在西醫理論中,脾臟也是非常重要的淋巴器官,可以儲存血液、過濾病菌、發揮免疫作用。

脾在五行中屬土,地位極其重要。脾主運化,中醫稱其為“氣血生化之源”,脾如果出現問題,對身體其他器官也會有所影響,許多疾病都可能是因為脾虛所引起。而現代人多脾虛,是因為各種不良生活習慣,飲食、作息不規律所導致。

既然脾這麼重要,想要保護好脾,避免脾虛,最重要的是什麼呢?脾乃諫議之官,是後天之本,主運化水谷。而脾最怕的是寒,當寒溼重阻、脾陽被困就容易出現健康問題。過度外感寒邪時,脾就無法正常的消化吸收。

脾受寒的最主要途徑有兩個,一個是外感寒邪,一個是內生寒溼。對於小朋友來說,因為衣服穿的少,導致寒邪犯脾的情況很常見。如果脾胃著涼了會導致寒邪直入,表現出來的就是食慾不振、腹瀉腹痛、噁心嘔吐。

在初感寒邪時,中醫講究能膳不藥,想要緩解寒邪直入導致的脾胃著涼,推薦生薑蔥豉湯,原方出自我國第一部臨床急救手冊,《肘後備急方》卷二,善治外感寒邪初期,也適用於六個月以上兒童。

選用一根留有根鬚的蔥白(嚴重時可用2-3根)、淡豆豉(藥房有售)15-30克、不去皮的生薑15-30克。水煮沸後,將生薑和豆豉放入水中再煮5-10分鐘,然後放入蔥白煮5-10分鐘,即可飲用。

吃生冷食物也會導致脾胃寒涼,吃過多寒涼的食物就會損傷脾陽、產生溼邪。人體內有溼的常見表現有舌苔厚膩、口味寡淡、身體困重、大便黏膩。

解決這種吃生冷食物導致的脾胃虛寒,可以用五虎湯。6枚紅棗(掰開,不去核)、30克生薑、30克黑大豆、30剋核桃(整個開啟入藥,包括核桃殼、分心木、核桃仁)、一根蔥白。將紅棗、生薑、黑大豆、核桃熬煮20分鐘後再放蔥白1根即可。

生薑溫胃散寒;大棗補氣血,與生薑一起補脾、助運化,消除寒溼;黑大豆補腎利水;蔥白通陽、解表散寒。

還有一種就是吃寒涼藥物,比如有的廣州人喜歡長期喝涼茶,裡面會有能清熱解毒或清熱涼血的藥物。長時間食用寒涼的食物或藥物(如雪梨、菊花、夏枯草、魚腥草、苦瓜)也會損傷我們的陽氣,導致脾胃虛寒。

對於這種脾胃寒涼,可以透過隔姜灸來溫陽。準備好艾絨和薑片,用牙籤把薑片扎幾個孔,讓艾絨和生薑的熱量能更好的到達穴位。把一小把艾絨捏成圓錐形,越緊越好,然後放到薑片上,點燃艾絨即可。

要艾灸的穴位分別為臍上四寸的中脘穴、肚臍旁開兩寸的天樞穴、肚臍旁開四寸的大橫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