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健康

神醫孫思邈活了141歲,為何臨終前告誡徒弟要毀了“五石散”呢?

藥王孫思邈在醫學歷史上貢獻很大,他寫的《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有著古代醫學百科全書的美譽。藥王本事雖大,但在那個年代,有一種藥卻一直危害著人們,而藥王卻毫無辦法,只能在臨死前告誡後人“有識者遇此方,即須焚之,勿久留也。”這種藥被稱為“五石散”。

五石散最早由醫聖張仲景發明,是被用來治療寒症的輔助用藥,後來被曹操的養子何晏改良,成為上流階層的“貴族神藥”。何晏在服用五石散後“亦覺神明開朗”,起到了提神醒腦的作用,還有傳言說何晏服藥後“日御數女”,於是這種藥就開始在富家公子哥的圈子裡流傳開了。五石散的配方版本眾多,其中“五石”是指五種石頭,目前流傳較廣的說法是石鐘乳、紫石英、白石英、石硫磺、赤石脂這五種,但並不確定。不過從史料中的記載我們可以發現,五石散中還有砷元素。《晉書·皇甫謐傳》記載了服用五石散後的症狀表現為:“舌縮入喉、癰瘡陷背、脊肉爛潰”,可見這種藥的副作用在面板上,而砷中毒的表現也是會引起面板損害,比如刺激性皮炎,而且通常會在胸部和背部發作,這也正好與記載相吻合。

五石散雖然毒性強,但不會當場致命,屬於慢性毒藥,這就讓人放鬆警惕,認為這種藥不會致命;

五石散藥效強,服用者通常只看到“神明開朗”的效果,卻無視“皮肉潰爛”的後果,因此五石散從何晏第一個服用以後,追隨者源源不絕;

五石散會上癮,這種成癮過程是一種惡性迴圈:五石散服用後會使人興奮,同時也損害了身體,比如肝腎首先受損,如果服藥後大量喝涼水,脾胃也會受損。器官受損後人會變得更加頹廢,無精打采,此時就需要五石散持續提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