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健康

板栗的碳水是米飯的1.6倍,容易讓人變胖?

作者:蓋比老師

一句話點醒:

你光看到1。6倍的碳水了,但栗子的蛋白質是米飯的1。8倍,鈣是米飯的2倍多,纖維含量是4倍多,維生素b1是10倍,還有米飯沒有的維生素C,這些好處都被你忽略了。

詳解:

很多人都知道碳水、脂肪、蛋白質這三種營養素,卻容易忽略食物中還有纖維和水分這兩個大頭。

那些最出名的“健康食物”,都有個共同點,就是水分或纖維很多。

食物裡的各種營養素比例相加始終是100%,水分或纖維佔比越高,能量密度就越低。

比如各種根莖類蔬菜、花葉類蔬菜,還有各種瘦肉。。。

沒錯,雞胸的含水量相當高。。。

為啥那麼多人喜歡減肥的時候吃黃瓜?因為95%以上都是水,吃半天也就吃個寂寞。。

烹飪方法也有很大影響。

水系烹飪(蒸、煮等)可以讓食材保留甚至新增更多的水分,而氣系(烤、烙等)和油系(炸、炒等)正相反,會讓食物中的水分變少,這也是酥脆口感的來源。

米飯的碳水量只有生米的三分之一,就是因為生米煮成熟飯之後,水分變多了,就把碳水的比例擠少了。

如果把白飯做成炒飯,熱量就高了,不光是因為水分變少了,而且還多了油。

纖維跟水分是一個道理,不提供熱量,只佔空間,所以可以提供一定的“飽腹感”。

但是注意,關鍵來了:

吃飽並不是透過“脹肚子”來完成的,而是由諸多激素共同調控,比如胃泌酸調節素、YY多肽、膽囊收縮素、瘦素等。

很多人就是被營銷號騙了,整天追求什麼飽腹感,一個勁兒吃很多蔬菜(其實吃菜更重要的意義在於補鈣補鉀而非纖維),但並無法騙過大腦。

因為你吃一大堆沒什麼能量的東西,只能勉強透過刺激胃壁細胞釋放一丟丟的瘦素,遠遠達不到吃飽的水平。

所謂“肚子很撐但嘴沒吃夠”就是這麼回事。

絕大部分情況下,我們吃東西並不需要看營養成分表,不用在意它的碳水、脂肪、蛋白質、水分、纖維的含量,因為我們心中早就對這個食物有判斷,靠的是身體對它們的印象。

蔬菜寡淡,肥肉容易膩,水果能解渴,海鮮很腥(或很鮮,取決於你的習慣),堅果很脆,牛奶很香等等。。。

印象比冷冰冰的數字更重要!因為那是真實的感受(何為真實?你自己就是真實!)

營養成分表最該用的場景,是吃加工食品的時候。

因為加工食品的味道和口感,是人們把食慾研究透了、找到了它的盲點、然後設計並製造出來的,你的身體根本沒法正確判斷到底吃到了啥。

咱就說辣條吧,甜味(糖是大腦最愛)、鹹味(滿足對電解質的需求)、辣味(刺激分泌內啡肽讓你嗨)、還有嘎吱嘎吱的口感,這種神奇的組合就不可能在自然界天然形成……

它確實好吃,但它不該這麼好吃。。。

噢這天殺的美味。。。

所以,在吃加工食品的時候,確實可以參考一下營養成分表。

如果能量太高,或脂肪太多,那確實不太適合減肥的時候吃。

作為一個現代人,我並不排斥各種現代美味,自己做飯呢也不需要完全走水路,偶爾走走油路和氣路也可以更好的激勵自己。

但是,如果吃的加工食品太多,就可能擾亂你對食物的判斷,進而影響你的食慾(比如常年在外面吃飯的人,口味往往都要更重一些)。

一旦食慾紊亂了,你就可能吃下超出你需要的能量,也就增加了變胖的機率。

還是要儘可能多吃天然的食材,多自己做飯,少吃加工食品,你的食慾才能做好它的本職工作,讓你放心大膽的吃,而不是吃完又後悔自責什麼的。

所以,回到最初的問題——栗子其實是很天然健康的食物,當然可以隨便吃。

你對栗子的印象是什麼呢?軟糯?香甜?很面?

只要是好的印象,只要你愛吃,那就大膽吃吧,不用擔心吃多,你的食慾自會控制——吃到一定量就吃不下了。

但要注意,糖炒的做法會改變它的屬性(水分變少+糖分增多),可能會讓你不知不覺吃下更多。

那麼看完本文了,考一下你。

相比糖炒栗子,更好的選擇是?

當然是天然的原味的栗子啦。

作為一個食量巨大的人,純天然的板栗仁,我也大概吃200g就滿足了。

如果

真能靠吃栗子吃胖的話,想必你有著超強的合成代謝能力,中國健美的未來就靠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