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健康

中醫:“千古良方”半夏瀉心湯,脾胃病專方,樞轉中焦復升降

在醫聖張仲景的《傷寒論》中收錄了很多有名氣的藥方,其中,有許多藥方還是治療某些疾病的特效性方藥,在臨床上受到眾多醫家的喜愛。而在《傷寒論》的諸多方藥中,此方劑是治療寒熱平調、散結除痞的代表方,更是治療中氣虛弱、寒熱互結、升降失調的基礎方,此方劑就是半夏瀉心湯。

半夏瀉心湯這個方劑主要是用來治療寒熱互結所引起的痞證,該病證的患者會出現心下痞,但滿而不痛,又或者嘔吐,腸鳴下利等症狀,並且患者的舌苔厚膩伴有微黃。而造成這些症狀出現的原因主要是少陽病症誤下,損傷了體內的中陽,少陽邪氣趁虛內陷,以至於寒熱互結,從而形成心下痞。

中醫所謂的痞證,其實就是痞塞不通,上下不能陰陽調和,心下即是胃脘,屬於脾胃病變。脾胃居於中焦,是體內營養之氣升降的樞紐,當中氣虛弱、寒熱互結時,其實也會導致痞證的發生。

脾在我們體內屬於陰髒,為陰中之至陰,脾氣主升,而胃為陽腑,其氣主降,既然中氣受到了損傷,那麼升降就會出現異常,則上見嘔吐,下見腸鳴不利,上下交病治其中,所以,想要很好地治療此症狀,就需要調其寒熱、益氣和胃、散結除痞。

而醫聖張仲景的半夏瀉心湯對治療此病症就具有良好的效果,此方劑只有7味中藥配伍而成,分別是半夏、黃芩、乾薑、人參、黃連、大棗、甘草。

而實際上,此方劑是在他的另一劑經典藥方中,加減藥物所得到的,這個方劑就是小柴胡湯,只是在原方劑的基礎上去掉了柴胡、生薑,加入了乾薑和黃連,將和解少陽劑,轉變為調和寒熱的藥方,由此我們也可以看出,張仲景對中藥的認識和運用是多麼的精準得當。

半夏瀉心湯中辛溫的半夏,具有散結除痞的功效,又善於降逆止嘔,乾薑的辛熱藥性,可以溫中散寒,黃芩、黃連是清體內熱邪的常用藥物,這兩味藥均具有苦寒的藥性,能夠洩熱開痞,這些藥物共同作用,有著寒熱平調、辛開苦降的功效。

由於是寒熱互結,中虛失運,升降失常,所以,加入人參、大棗甘溫益氣,以補脾虛,甘草補脾和中而調和諸藥,諸藥合用,使體內的寒去熱清,升降恢復正常,則體內的痞滿可除,嘔利自愈。

這個方劑寒熱互用以“和陰陽”,辛苦並進以“調升降”,補瀉兼施以“顧虛實”,此方劑廣泛的運用於治療中焦的寒熱互結、升降失調諸病症。

半夏瀉心湯這個方劑是散結除痞的代表方,也堪稱治胃病的“第一方”,根據患者的病情程度,可以酌量加減藥物,以達到更好地治療效果,如果患者出現溼熱蘊結中焦,嘔吐嚴重,但是中氣不虛,則可以去掉人參、甘草、大棗、乾薑,加入枳實、生薑,起到下氣消痞止嘔的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