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歷史

唐代詩人韋應物的一首詩,寫出了一個人的性惡論,寫出了人生的絕唱

自古以來,人們從未停止過對人性的探討,孟子主張性善論,同為儒家賢才荀子卻提出性惡論,誰對誰錯至今尚無定論。性善論也好,性惡論也罷,有一點可以肯定,每個人都會犯錯,若能及時改正,也不耽誤前程。唐代有一位才子,曾經惡貫滿盈,痛改前非後成為大詩人,寫下一首家喻戶曉的詩。

韋應物,土生土長的長安人,其家族從漢朝以來,就屬於名副其實的大家族,出過許多在朝為官的先輩,史書記載:“氏族之盛,無逾於韋氏。”韋應物的曾祖父韋待價更不得了,深受女皇武則天賞識,最輝煌時官至宰相,擁有如此顯赫背景的韋應物,想低調都不容易。

從出生那一天起,跟同齡人相比,韋應物已贏在起跑線上,不滿十五歲就被唐玄宗召入皇宮,經常陪皇帝到處遊玩。俗話說,近水樓臺先得月,別看韋應物當時官職不高,卻由於能接近皇帝,大臣們都要對他客客氣氣,甚至說一些恭維的話。

得知太早未必是好事,會讓人驕傲自滿,韋應物就是這樣,遊手好閒厭惡讀書。帶著家奴橫行霸道,鄉里人無不對他痛恨不已,當地官府卻因畏懼他的身份和家族勢力,不敢拿他怎麼樣。並非筆者故意詆譭韋應物,而是他回憶早年不堪的行為時親口所說:“身作裡中橫,家藏亡命兒。朝提樗蒲局,暮竊東鄰姬。”

天道有輪迴,蒼天饒過誰,出來混的早晚都要還回去。安史之亂終結了大唐盛世,也讓二十多歲的韋應物失去一切,從昔日的紈絝子弟淪為一無所有之人,要多落魄有多落魄。有所失必有所得,韋應物感受到世態炎涼和生活不易,立志奮發圖強,改掉以前的壞毛病。

只要下定決心做某件事,定會有所收穫,韋應物忘寢廢食讀書,沉下心研究陶淵明、王維等人的作品,很快學有所成,開始嘗試著進行詩歌創作。《唐詩三百首》中收錄了韋應物不少作品,其中最有名的當屬《滁州西澗》:獨憐幽草澗邊生,上有黃鸝深樹鳴。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

寫這首詩時,韋應物四十五歲,已透過努力當上滁州刺史,擺脫了落魄困境,日子過得還不錯。經歷過大起大落,使他看淡功名利祿,嚮往自由安靜的生活,不希望為紅塵之事煩惱,哪怕做一棵小草,或者無人問津的小舟。也有人認為,這是韋應物對現實的無奈和感慨,你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