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歷史

大明第一名臣不是劉伯溫,不是于謙,更不是張居正,而是他

大明是個名臣薈萃的朝代,如果我問你誰才是大明的第一名臣?你或許會說是神機妙算的劉伯溫,或許會說是“救時宰相”于謙,或許還會說是變法革新的張居正,但是我覺得“他”才是大明第一名臣。他雖是一介文臣,卻神通兵法,輕而易舉地平定了叛亂,他立德、立言於一身,創立的哲學思想傳至中國、日本、朝鮮半島以及東南亞等地,影響至今。“他”便是能文能武的王守仁,下面我們一起來聊聊他的偉大事蹟。

王守仁(1472年—1529年),幼名雲,字伯安,浙江紹興府餘姚縣(今屬寧波餘姚)人。因曾築室於會稽山陽明洞,亦稱王陽明。乃是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學家、哲學家和軍事家,陸王心學之集大成者。

(圖為王守仁的畫像)

一、少年經歷

王守仁出身於浙江餘姚一個顯赫的官宦之家,父親王華乃是成化十七年的狀元。他的老婆懷孕十四個月,卻尚未分娩,王華感到很納悶,懷疑是個怪胎。一天中午他的母親夢見天神衣緋玉,雲中鼓吹,抱一赤子,從天而降。母親夢醒之時,娃娃剛好墜地,因此祖父為其取名為“雲”,並給他居住的地方起名為“瑞雲樓”。

明史中記載,王守仁出生後,一直到5歲還不會開口講話。但一見書本,就隨手抓來,喜歡顛三倒四地把玩著。王華疑心兒子是啞巴,一直悶悶不樂。一天,一位得道高僧恰巧從此經過,見王守仁聰明伶俐,甚是可愛,摸著他的頭說道:“好個孩兒,可惜道破。”祖父得道高僧的點化後,根據《論語·衛靈公》所云“知及之,仁不能守之,雖得之,必失之”,改名為“守仁”,隨後他就開口說話了。

(圖為王守仁的故居)

二、叛逆逃婚

王守仁開口說話後,還是不能讓王華省心,他不愛讀書,喜歡四方遊歷,十五歲時,他經略四方之志,出遊居庸關、山海關,縱觀塞外一月之久。王華數次教育兒子要刻苦讀書,早日考取功名,光宗耀祖。結果,王守仁卻說自己讀書並非為了考取功名,而是為了做聖賢。兒子的不學無術和口出狂言讓王華十分擔心。

為了使兒子早日步入正軌,他決定給兒子早日迎娶一門婚事。十七歲的王守仁在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下,與一官宦人家的女兒諸氏成婚。可在結婚的當天,怪事發生了,大家怎麼也找不到新郎官,直到第二天岳父才把他找回,原來這天他閒逛中遇見一道士在那裡打坐,道士還給他講了一些養生之道,結果,他便與道士相對靜坐,忘了回去拜堂成親了。

三、守仁格竹

十八歲那年,王守仁與夫人諸氏返回餘姚,船過廣信,王守仁拜謁婁諒。婁諒向他講授“格物致知”之學,王守仁聽後甚喜。回去之後他遍讀宋代理學家朱熹的著作,思考宋儒所謂“物有表裡精粗,一草一木皆具至理”的學說。有一次,他下決心窮竹之理,目不轉睛地盯著竹子,“格”了三天三夜的竹子,卻什麼都沒有發現,最後人卻因此病倒。這就是中國哲學史上著名的“守仁格竹”。

四、初入仕途

不愛讀書的王守仁在二十歲那年,第一次參加鄉試,考中了舉人,這讓父親王華感到很欣慰。同時他的愛好越來越廣泛,喜歡騎馬射箭,談論軍事。然而,後來兩度上京高考,卻都名落孫山。他的狀元父親開導他說,“此次不中,下次努力就能中了。”但他一笑了之,“你們以不登第為恥,我以不登第卻為之懊惱為恥”。弘治十二年(1499年),二十八歲的王守仁又參加了禮部會試,因考試出色,舉南宮第二人,賜二甲進士第七人,觀政工部,終於進入了仕途。

可以說沒有哪個人的人生是一帆風順的,官場更是如此,王守仁也不例外。當時朝中宦官劉瑾擅政,明武宗正德元年(1506年),劉瑾逮捕南京給事中御史戴銑等二十餘人。王守仁上疏論救,而觸怒劉瑾,被杖四十,謫貶至貴州龍場(貴陽西北七十里,修文縣治)當龍場驛棧驛丞。同時,他的父親王華也被劉瑾趕出北京,調任南京吏部尚書。劉瑾還不死心,派了殺手埋伏在王守仁上任的路上,準備暗殺他。王守仁得到訊息後,靈機一動,偽造跳水自盡躲過一劫。

(圖為王守仁的劇照)

逃過追殺的王守仁?暗中到南京與父親王華會面。他在父親王華的教導下,匆匆趕往尚未開化的貴州龍場,根據當地風俗開化教導當地人民,受到當地百姓的愛戴。正德五年(1510年)初,王守仁謫戍期滿,復官廬陵縣(今江西吉安)知縣。八月,劉瑾被楊一清與宦官張永設計除去。王守仁隨即被召入京,擔任吏部驗封清吏司主事。

五、平定叛亂

正德十一年(1516年)八月,兵部尚書王瓊對王守仁的才能十分賞識,推薦王守仁為都察院左僉都御史,巡撫南(安)、贛(州)、汀(州)、漳(州)等地。當時,南中地帶盜賊蜂擁四起,官府中不少衙役乃是盜賊的耳目,於是王守仁責問年老而狡黠的僕役,僕役嚇得渾身哆嗦,如實坦白。王守仁讓他們戴罪立功,偵探盜賊的情報,因此對盜賊的行動了如指掌。王守仁用兵“詭異”、獨斷,王守仁親自率領精銳假裝撤退,出敵不意進攻,連破四十餘寨,後又進兵大庾,克左溪、橫水,破巢八十四,斬殺、俘獲六千多人,蕩平為患數十年的盜賊,附近的百姓紛紛傳頌其功德,呼守仁是神。

正德十四年(1519年),寧王朱宸濠在江西南昌府集兵甲十萬,發動叛亂。訊息傳到北京後,滿朝震驚,明武宗不顧朝臣的勸阻,親征江南。當時,王守仁正準備前往福建公幹。行至江西吉安與南昌之間的豐城,王守仁得到朱宸濠叛亂的訊息,而此時他平定盜賊後兵符已上交兵部,手中無兵,於是,他立即趕往吉安,募集義兵,發出檄文,出兵征討寧王。還在袁州(今江西宜春)聚集各府縣士兵,徵調軍糧、製造兵械船隻,在江西境內的朝廷官吏紛紛前來幫助守仁。

(圖為寧王叛亂的劇照)

王守仁料敵如神,他料定寧王定會順長江東下,攻取南京。倘若留都南京丟了,那麼就意味著半壁江山落入寧王之手,在政治上,叛軍自然佔有一定的主動,平叛的難度陡增不少。故而,王守人給寧王來了個疑兵之計,拖延叛軍東下攻取南京。於是,王守仁假裝傳檄各地至江西勤王,在南昌城四處張貼假檄迷惑宸濠,聲稱朝廷派了邊兵和京兵共八萬人,會同自己在南贛的部隊以及湖廣、兩廣的部隊,號稱十六萬,準備進攻寧王的老巢南昌。為了增加此計的真實性,他又寫好蠟書授意朱宸濠身邊的謀士李士實、劉養正去勸宸濠發兵攻打南京,又故意將蠟書內容洩露給朱宸濠。朱宸濠讀了蠟書中的內容,將信將疑,碰巧此時李劉二人進賬勸說朱宸濠進兵南京,宸濠大疑,按兵不動。

寧王猶疑不定,在南昌白白等了十多天後,才發覺自己上了王守仁的當,立即發兵沿江東下,先後攻下九江、南康(今江西星子)兩城,逼近安慶。這時,王守仁已經臨時組建了八萬平叛部隊,當時有人建議王守仁立即發兵救安慶,王守人不肯,他說如果此去救安慶,與寧王主力相持江上,南康和九江的敵人必上乘虛進攻我軍後部,到時我們腹背受敵,必敗無疑。此時,南昌守備空虛,倘若我們避實擊虛,直搗南昌,必可一舉而下,到時,寧王必定回救,我們再迎頭痛擊,肯會大獲全勝。

後來事態的發展果然如王守仁所料,王守仁率兵輕而易舉地拿下了南昌,朱宸濠聞訊後,放棄攻取南京的計劃,而回兵救南昌。最終,雙方在鄱陽湖決戰,經過三天的激戰,寧王戰敗被俘。明武宗親征軍尚未到達江南,歷時35天的寧王叛亂便已宣告結束,

(圖為寧王朱宸濠的劇照)

然而,平叛大功卻沒有得到武宗的認同。一些佞幸之臣希望王守仁將朱宸濠釋放,然後再讓已經南巡的武宗親自“擒獲”朱宸濠,以滿足武宗的虛榮心。面對如此複雜的政治形勢,王守仁急流勇退,他將朱宸濠交付當時尚屬正直的太監張永,然後稱病不出,以避免捲入更多的政治事端中。因此,終武宗一朝,王守仁平叛之功沒有得到朝廷的封賞。直到世宗即位以後,王守仁才加官晉爵。

六、立院講學

正德十六年(1521年),明世宗即位,王守仁因父老請歸,世宗不許他辭官,說王守仁有擒賊平亂之大功,先升其為南京兵部尚書,不許他推辭,稍後又特許他順路回去探視父親。不久,加封王守仁為新建伯,世襲罔替。嘉靖元年(1522年),父親王華去世,王守仁回鄉守制。王守仁於54歲時,辭官回鄉講學,在紹興、餘姚一帶建立書院,宣講“王學”,並在天泉橋留心學四句教法:無善無噁心之體,有善有惡意之動。知善知惡是良知,為善去惡是格物。

(圖為《王陽明傳習錄》)

七、病逝歸途

嘉靖六年(1527年),思恩、田州的民族首領盧蘇、王受造反。明世宗下詔讓守仁兼左都御史,總督兩廣兼巡撫前去平叛。守仁軍至思恩,盧蘇、王受早就聽聞了王守仁的大名,十分害怕,主動投降了守仁。嘉靖七年(1528年)二月,王守仁率湖廣兵抵達南寧,先是四面夾擊叛軍,令其大敗。隨後官軍攀木緣崖仰攻,連連攻破油榨、石壁、大陂等地,直擊斷藤峽。最後,王守仁密檄諸將移兵剿仙台等賊,分永順兵、保靖兵各自進剿,叛軍退守永安力山,意圖頑抗,卻被守仁大軍圍困打敗,至此,斷藤峽叛軍幾乎全盡。

平亂後,王陽明因肺病加重,向朝廷上疏乞求告老還鄉。嘉靖七年十一月二十九日卯時(1529年1月9日8時)病逝於江西南安府大庚縣青龍港(今江西省大餘縣境內)舟中。臨終之際,弟子問他有何遺言,他說:“此心光明,亦復何言!”喪過江西境內,軍民都穿著麻衣哭送守仁。

(圖為王守仁的雕像)

王守仁深通兵法,平定叛亂,乃是安邦定國的良臣,而且他創造的哲學思想傳至中國、日本、朝鮮半島以及東南亞等地,流傳千古,影響至今。他是中國歷史上一顆璀璨的明珠,值得每一箇中華民族的兒女們為之驕傲。他才是當之無愧的大明第一名臣。

————————————————————————————————————————————————————————————————————————-謝謝閱讀,歡迎大家訂閱收藏轉發!本站作品都是本人的原創作品,請勿轉載,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