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歷史

麥克阿瑟支援總統,管理30萬失業青年;詛咒總統,拯救美國陸軍

1933年,經濟大蕭條正在席捲著美國,失業、破產、倒閉,嚴重影響了社會穩定,民眾生活在痛苦、恐懼和絕望中。這是羅斯福總統上任後遇到的最大問題,他推行“新政”,加強政府對經濟領域的干預;透過“爐邊談話”方式,密切聯絡民眾。

但對陸軍參謀長麥克阿瑟來說,隨著德國在歐洲“鋒芒畢露”,他更關心擴軍備戰和軍隊的建設問題,並因此與國會的關係搞得很僵,人們預測羅斯福上臺,就意味著他下臺。然而,羅斯福並沒有這樣做,但隨後發生的事情,讓他無法接受。

胡佛時期的美軍建設,在麥克阿瑟的堅持和努力下,儘管沒有實現擴充的目的,但基本的軍費開支和軍隊數量沒有減少。如今,新總統上臺,麥克阿瑟的去留問題成為人們熱議的話題。令人意外的是,他沒有被解除職務,這是為什麼呢?

首先,發展經濟,無暇顧及。經濟衰退,國家面臨崩潰之際,羅斯福將更多的精力放在實施“新政”上。當務之急是改善民生、恢復經濟,儘管對麥克阿瑟的觀點並不是完全贊同,但遠沒有達到解除他職務的地步,維持現狀是最好的方法。

其次,改革之際,需要軍隊支援。改革一定會觸及某些階層的利益,對付社會動盪,他需要一支支援政府的軍隊。作為軍人的麥克阿瑟,只要不再削減軍費保持現狀,是能夠服從指揮,堅決執行總統命令的,“血洗老兵事件”就是很好的證明。

更何況,改革也離不開麥克阿瑟。大力發展公共事業來刺激經濟,是“羅斯福新政”的一部分,需要軍隊對近30萬人的建設大軍進行管理,麥克阿瑟不僅滿口答應,而且把這些失業青年當作“國民後備軍”對待,並進行必要的軍事訓練。

這支建設大軍在軍隊的管理下,不僅擁有嚴格的紀律,而且能夠保質、保量的按期完成修建堤壩、公路、植樹等施工任務,儼然就是一支有效的“工程部隊”,有力地支援了改革,得到了各界的好評,羅斯福對此也十分滿意。

然而,麥克阿瑟可不是“省油的燈”,既然知道軍隊的重要性,那麼擴軍備戰,加大軍隊投入依然是他不變的話題,羅斯福對其“不合時宜的過分要求”,也越來越失去耐性。一個考慮主次優先,一個固執己見,誰也不讓誰,矛盾越來越大。

1934年,美國在“羅斯福新政”的引導下,開始向好的方向發展。但讓麥克阿瑟不忿的是,軍費卻連年下降,軍隊的建設常常捉襟見肘、非常困難,一些報刊雜誌形容美軍,是世界上“裝備最差的軍隊”,麥克阿瑟對此十分頭疼。

一是,他越來越孤立。自擔任參謀長一職,就為保住本就不多的軍費四處奔走,不惜與國會撕破臉,好在當時有陸軍部長等人支援他,軍費沒有減免。如今,包括陸軍部長等一大批人離任,他與國會的矛盾更加激化,到了孤掌難鳴的地步。

二是,樹敵太多,遭到報復。由於麥克阿瑟一貫的狂妄自大、目中無人,國會中有相當一批人看不慣他,總想殺殺他的傲氣。當有人提議將全國210個陸軍基地關閉195個,並將陸軍集中在15個基地內,這一提案得到了多數議員的同意。

麥克阿瑟得知後,大罵這些“短視”的官僚們。在他看來,德國的“蠢蠢欲動”,他們視而不見,國家安全豈能如此兒戲。他不斷地寫信給國會,申訴不能關閉基地的理由,但還是關掉了其中的50個基地,他也品嚐到了“對牛彈琴”的痛苦。

更讓他不能容忍的是,胡佛時期經濟最困難,軍費還一直保持在3。04億美元水平;羅斯福上臺後,經濟有所恢復,反而要減少9千萬美元,這可是要將陸軍整垮的節奏。麥克阿瑟眼看著陸軍要毀在自己手裡,倍感羞辱和憤怒,他爆發了。

這一天,他來到羅斯福的辦公室,說明自己要求辭職的理由。兩人很快吵了起來,情緒激動的麥克阿瑟,憤怒的說道:“當美國在戰爭中失敗時,一名士兵躺在泥濘裡,喉嚨被敵人踩著,發出了最後的詛咒,一定是羅斯福,而不是麥克阿瑟”。

羅斯福鐵青著臉說:“你不該對總統這樣講話”。麥克阿瑟自知理虧,索性“破罐破摔”,堅持己見。當他離開總統辦公室,陪其一起來的陸軍部長,興奮地對他說:“你拯救了陸軍!”沒有緩過勁的麥克阿瑟,癱坐在白宮的臺階上。

1935年,德國撕毀了《凡爾賽和約》,並實行義務兵役制,很快德軍擴編為50萬人;義大利入侵衣索比亞;日本拒絕裁軍並拉開了侵略的序曲。這些終於喚醒了美國精英們的憂患意識,對麥克阿瑟的擴軍備戰不再抵制,加大了對軍隊的投入。

麥克阿瑟在5年的任期內,一直為陸軍的發展極力爭取。儘管大都以失敗而告終,但總算獲得了大額撥款,讓他和參謀部成員們欣喜萬分,“奶粉來得遲,但轉折還是來了”。當然,麥克阿瑟對軍隊的改革,是他作為參謀長的最大“亮點”。

首先,改組軍兵種。陸軍機械化是他改革的重點,大刀闊斧地改組騎兵部隊,大力發展坦克和戰鬥車輛,建立了第一支機械化騎兵團;其他部隊全部實現摩托化建設。並將陸軍各部整編為22個師,組成4個野戰集團軍,定期組織大規模演習。

其次,建立獨立空軍。在審理老朋友米切爾“不服從上級罪”的過程中,深受其影響,認為未來的戰爭,陸地、海洋都需要空軍的掩護,所謂的“制空權”。在其離任前,陸軍航空兵已擁有各類先進戰機2300餘架,並在海外建立了空軍基地。

隨著航空隊的規模越來越大,地位越來越高,麥克阿瑟同意成立航空兵總司令部。也就是說,空軍成為一個相對獨立的軍種,並下設轟炸機、驅逐機、偵察機、攻擊機等共75箇中隊,直接受命於陸軍參謀長或海外駐軍司令。

更重要的是,對軍事學校進行大膽改革,建立系統的軍官培訓體系。設立指揮與參謀學校,培養尉官一級的軍官;恢復陸軍軍事學院,培養校級軍官;加大對母校(西點軍校)的投入,並擴大招生規模。這也是二戰中,美軍迅速壯大的根本。

為了提高軍人的榮譽感,麥克阿瑟對歷來雜亂無章的授勳政策,進行了整合和改革。設立服役優異十字勳章、銀星勳章和紫心勳章三級標準,在確認軍人的英勇行為和付出犧牲等方面進行細化,激勵了軍人的鬥志,以及對榮譽的尊嚴感。

麥克阿瑟離任之際,國會對他制定的防務政策,以及在加強國家安全做出的的貢獻,授予他一枚服役優異十字勳章。不管怎麼說,美國在二戰爆發前,之所以能夠保持一支不錯的軍隊,麥克阿瑟的功勞是不能抹殺的,儘管他不招人喜歡。

大家認為呢?歡迎留言一起討論。

參考文獻:《第二次世界大戰》、《老兵不死,麥克阿瑟回憶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