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歷史

風華絕代! 從王羲之書法中集字的書法經典! 究竟好在哪裡?

《大唐三藏聖教序》,簡稱《聖教序》,由唐太宗撰寫。最早由唐初四大書法家之一的褚遂良所書,稱為《雁塔聖教序》,後由沙門懷仁從王羲之書法中集字,刻製成碑文,稱《唐集右軍聖教序並記》,或《懷仁集王羲之書聖教序》,因碑首橫刻有七尊佛像,又名《七佛聖教序》。

《聖教序》究竟好在哪裡?

今推薦書法研究者劉哲平的一篇淺議《聖教序》筆法之佳文,其情亦懇,其心亦真,胸中有壘壑,筆底走風雷。全文如下:

《聖教序》筆法淺議

▲劉哲平

聖教序者,智永千古心,書聖萬古字,萬世不朽楷模。書者,心正則身正,身正則字正。羲之字,結體完美,或疏或密、或濃或淡、或輕或重、或斜或倚、或虛或實,天鵝起舞,拍岸驚絕。

初臨不以為意,覺醜而易,待讀帖、實臨始知奧妙無窮,今已知此生難入其門難把其脈也。

聖教序者雖為集字,然法度嚴謹,缺牽絲不少顧盼,非原跡而神情兼備,雖非原墨亦可窺其真韻也。替代、省略、布白、方圓、錯位、動靜、縱橫、收放,結體自然靈動;中鋒、側鋒、反筆、復筆、絞轉、扭錯、藏露、遲速,線質飽滿,型勢飛彩。

習之初需重字型結構,後乃察其片語呼應,讀帖、入帖方可出帖,實臨、背臨方可意臨。

書之貴,貴於骨剛筋健肉強。骨者,勁在全身而力在手臂,筋者,力在腕而發於指,肉者墨也,存於墨之濃淡與用筆遲緩。

大凡書,欲豎還橫,欲橫還豎,藏頭護尾,記白當黑,黑白相稱,撇、捺、點、長橫短豎,或誇張,或就原,或變異,或替換,楷行、行楷、行草皆遵法度。

正,非筆筆兼正,斜,非重心失撐。氣乃文之要務,棋無氣不生。字、詞篇兼生於氣。章法若佈陣,詞不可分,句不可斷,字稍有隔,行需有間,近則無氣遠則散。大字需促,小字應展。一字不正一組可調,一組偏心,整行求穩,求章佈局,方可姿態萬千,靈動韻出,自然妙真。懸肘懸腕者不須拘泥是與非,需視字之大小,紙質生熟。

書循三務諸忌,務須靜,噪則神亂,務須氣連,斷則神散,務需體沛,乏則無力;忌筆在意後,忌心亂,忌遊絲泛,忌紙墨不稱,忌骨軟筋弱肉墨豬,忌均如運算元無生機,忌無變化缺靈動,忌無眼無韻。

餘習書不甚了了,時受擾,不稍示人,故精進愈難,隨感而發,冀師道同仁撥迷除昏,或稍有藉慰。

▲作者簡介

劉哲平,男,1965年1月,山西省柳林縣人,本科學歷,註冊會計師。先後在柳林縣財政局、體改中心、審計局、衛計局任職。愛好攝影、書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