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歷史

古代女孩為什麼長到十三四歲就是少女?古代的女孩為什麼都很美好?

古代對女孩各個年齡段有極美的稱謂,12歲被稱為金釵之年,13歲被稱為豆蔻年華,14歲是舞夕之年,15歲則是及笄。

通常來說,要及笄之後才能婚嫁。但在此之前就能定親了,更早一點的說不定還指腹為婚或者訂娃娃親,如果女孩長到十三四歲還沒親事,父母該著急了。

現代十三四歲正是上初中的時候,都還是孩子。古代女孩長到這個年紀卻已經是小少女,正如杜牧詩中所云“娉娉嫋嫋十三餘,豆蔻梢頭二月初”,一眼看去如詩如畫,男子能不喜歡嗎?

《舊唐書》記載,“則天年十四時,太宗聞其美容止,召入宮,立為才人。”這是說,武則天14歲時就美名遠揚,李世民聽說後召她入宮,立為才人。

武則天的母親捨不得女兒,不斷哭泣。她卻很懂事地說“侍奉的是聖明天子,豈知非福?為何還要哭哭啼啼、作兒女之態呢?”

但成親最早的應該是清朝。多爾袞的母親阿巴亥1590年出生,1601年就嫁給了努爾哈赤,才11歲。還有順治的母親孝莊文皇后,13歲時嫁給皇太極,很難想像在此之前她就和多爾袞有一段情緣。

康熙的白月光赫舍裡皇后,也是在11歲時嫁給他,快16歲時生下嫡長子承祜。早婚早育當然是很不好的,母子的健康都受到損害,承祜年僅四歲就早殤夭折,赫舍裡皇后去世時也才22歲。

但是,雖然有著很多不好的案例,古代男子卻還是很喜歡娶十三四歲的小女孩為妻。

原因也不復雜,喜歡年輕貌美的姑娘是古今男人的天性,但凡有條件,誰不娶個年輕的?就像有個段子裡所說,男人很專一,少年時喜歡18歲的姑娘,中年、老年依然如此,一直沒變。而且還欣賞白幼瘦,白、瘦不用說,幼就是指的幼態美。

比如北宋有名的詞人張先,給12歲的琵琶娘寫過一首詞“朱粉不須施,花枝小。春偏好。嬌妙近勝衣。輕羅紅霧垂。琵琶金畫鳳。雙條重。倦眉低。啄木細聲遲。黃蜂花上飛。”

詞是很美,但過於香豔,不大正經,可見張先是風流子弟。果然,張先80歲時還納了18歲的妙齡少女為妾,心裡十分得意,忍不住想炫耀,在宴會上賦詩一首“我年八十卿十八,卿是紅顏我白髮。與卿顛倒本同庚,只隔中間一花甲。”

結果惹來蘇東坡的嘲諷“十八新娘八十郎,蒼蒼白髮對紅妝。鴛鴦被裡成雙夜,一樹梨花壓海棠”,但張先不以為恥,引為風雅之事。

另一方面,古代人普遍壽命短,活到50多歲就算高壽。人體也相應的成熟得更早,十三四歲可以當做現在的十八、九歲,機體發 育完成。

更重要的是,古代朝廷為了增加人丁進而提高稅賦收入、潛在兵員,向來鼓勵早婚早育,有些朝代女孩子結婚晚還會被罰款。這種大環境之下,女孩嫁人早很正常。

碼字不易,勞動您的小手手,關注點贊,人生燦爛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