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歷史

【關注】我國第一批丁克族大多超過60歲,他們晚年生活如何呢?

原本在西方流行的“丁克”思想,從上個世紀50、60年代開始傳入我國,並逐漸得到思想比較前衛的人們所追捧。

不知不覺,我國第一批“丁克族”大多超過了60歲,步入老年生活,那麼,他們晚年生活的現狀如何呢?

沒有了孩子的牽絆,他們真的感到幸福嗎?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他們怎麼說。

今年67歲的退休大學老師劉阿姨與70歲,同為退休大學老師的李大爺可以說是我國最早一批成為“丁克族”的人了。

當年為了能全身心的投入到教學育人的工作中,

劉阿姨與李大爺經過考量後決定不生育孩子。

在40年的婚姻生活裡,夫妻二人專心教學,培養出了不少優秀人才,不愧於教師一職。

生活中,夫婦倆相依相伴,彼此照顧。所以在李大爺還未因為突發腦溢血導致癱瘓在床,需要24小時照顧左右之前,劉阿姨與李大爺都沒有後悔成為丁克。

如今劉阿姨所有的時間都花費在了照顧李大爺的事情上,

哪怕僱了一個保姆,還是不如劉阿姨般細心。

所以,劉阿姨在餵飯、擦身、按摩等事情上,還是會親自動手。

但劉阿姨也已經是67歲的人了,不管是精力還是體力上,很難長時間做這些事情。

甚至因為勞累而引發了一些身體不適,每次逢年過節或者照顧李大爺而疲憊不堪的時候,

劉阿姨與李大爺都會忍不住對成為丁克一事生出不少悔意。

像劉阿姨與李大爺這樣,年輕時因為沒有孩子的牽絆,可以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且過得自由灑脫。

但到了老年,不得不面對生病無人照看、清冷孤寂、老無所依的現實問題的“丁克族”並不少見。當決定成為丁克時,便要考慮許多現實問題、養老問題等。

“丁克族”年輕時、老年生活必須面對的問題有哪些?

1、承受輿論及長輩的壓力

雖說如今大眾的思想已經進步許多,對很多事情的包容性已經很強,但對於延續生命、傳宗接代等傳統觀念並沒有完全改變,主流上還是以結婚生子作為人生必經的事情。

如果選擇做了丁克,至少目前或多或少都會受到外界的一些輿論壓力。

對於長輩來說,他們是無法完全釋懷年輕一輩不生育下一代的做法。除了傳宗接代以外,他們也希望年輕一輩不會走到老無所依的境地。

所以,對於選擇丁克的年輕人們,必然要承受來自長輩的“催生”壓力。

2、老年悽清孤寂

“養兒防老”的觀念在如今看來已經不會成為許多人考慮生孩子的主要因素,畢竟現在的養老模式與制度已經日漸完善。

不管是養老院也好還是請保姆看護也罷,都能使大家對晚年生活有了更多的選擇。

但是,精神上的孤寂道了萬年尤為明顯,尤其是逢年過節時,看到其他老人能有孩子、子孫陪伴,過得熱鬧、溫暖,很容易便產生豔羨之情吧?

更何況如今關於保姆虐待老人,不能用心照顧患病老人的新聞屢見不鮮,實在無法給人100%的安全感與信任。如果另一半先離世,剩下的老人會更加的悽清。

早在2019年的資料調查中,

丁克家庭已經超過了60萬。

其中,已經結婚5年以上還是沒有生育孩子的夫妻所佔總數也是非常高的,

北京佔10%,上海為12。4%,深圳為11。8%,佔比也一直逐年上漲。

“一生無子”、“二人世界”看似灑脫,但到了晚年也會有不少煩惱產生。

除了老無所依,冷清寂寞外,其實還有不少非常現實的狀況是“丁克族”必須面對的!

年輕人們不應為了追趕潮流,或者為認真瞭解“丁克族”必須面對的事情,便盲目決定成為丁克,等過了生育的年齡,又後悔不迭。

在決定是否要成為丁克時,應考慮清楚以下幾個問題

1、是否已經做好應對被指指點點的準備

以目前的國情、大眾的思想來看,

丁克或多或少都會受到外人的指指點點或者長輩的“催生”壓力。

所以,在決定成為丁克前,一定要做好應對這些問題的心理準備,確定自己能承受這些壓力。

2、晚年生活是否做好安排

一方面是經濟上的安排,是否能保證自己晚年可以有足夠的金錢選擇養老機構或者僱用保姆。

另一方面是心理上的安排,也就是能否接受晚年的悽清寂寞,

哪怕另一半先離世,也能有勇氣面對、好好活下去。

不生孩子,成為丁克,是每個人的自由選擇,我們每個人都應該尊重。

但成為丁克之前,出於對自身的負責,讓愛自己的人放心,還是要慎重考慮,不管是經濟還是精神方面,都要認真考量後再做決定!

不要因為一時的衝動或者到了晚年後,才開始悔不當初,後悔年輕時選擇成為丁克,沒有生育孩子!

你對於成為丁克,有何看法?歡迎留言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