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歷史

古代吃肉真的是衣不蔽體嗎事實證明古人吃不上的東西都是吃出來的嗎

對此有疑問的人可能是受了上世紀70、80年代歷史教科書的誤導,認為古代就等同於衣不蔽體,飢不果腹,飢寒交迫,普通老百姓根本不可能吃得上肉。

事實上,只有出現大動亂,大災害時,在某些地區在一定時間內才會出現很多人吃不上飯的饑荒。

絕大多數時候,即使是像戰國,三國等大爭之世,絕大多數地區的大多數人的生活也是安穩的,衣食無憂。

遑論歷史上所記載的很多治世和盛世。

至於肉食,對於大多數人大多數時候都是食物的主要構成之一。

原因,除了古代人口稀少,有大量山林荒野共野生動物棲息繁殖,也就意味著有大量野生動物供人們獵食之外;馴養和食用畜禽也是幾乎與農耕同步,大致開始於約萬年前。

以養豬為例,漢代出土的大量陶製廁所豬圈一體化文物表明,早在漢代,一般人家都會養豬;而且,養豬模式與上世紀60到80年代農村幾乎家家戶戶養豬的模式相同。

除了家庭散養,很早就出現了養豬大戶。

比如,在宋代,就有“秀洲東城居民韋十二者,於其莊居豢豕數百”的記載。

就是說,在宋代,民間已經有養豬達到數百頭的養豬大戶。

三國演義中,三爺張飛就是一個屠戶。

請注意,張飛是屠“戶”,不僅僅是一個屠“夫”。

張飛是一個多大的屠戶呢?

因為養豬賣肉可以置辦下一個自稱“頗有家資”的莊子(園),家資甚至可以供劉備招募鄉兵以成大事所需。

儘管演義中的描述並不一定符合歷史。

這不妨礙我們可以想象一下,張飛得是一個多大的養豬和賣肉的專業戶?

不要忘記,張飛生活在東漢末年黃巾軍作亂造成的歷史上最為動亂的年代。

至於養雞,顯而易見,則更為普遍。

“耕讀漁樵”被列為古代最大的四個“職業”,則說明古代以魚為主的水產肉食供給則更為充沛。

總之,在古代,肉不止是“肉食者”的主要食物,即使是一般老百姓,吃肉也是平常事。

至少,應該比上世紀70年代多數農村人吃到更多的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