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歷史

她是乾隆最寵愛的妃子,被雍正封為敦肅皇貴妃,死後被追封為皇貴妃

在熱播劇《甄嬛傳》中,在華妃年世蘭死後,皇上給了她一個諡號,名曰敦肅,在甄嬛那裡的端妃發表了一句神吐槽“溫厚為敦,她何時溫厚過啊,這諡號聽著就諷刺”,其實不只是在影視劇中,在清朝宮廷中有一位嬪妃的封號就頗為諷刺,那就是乾隆帝的惇妃汪氏。

在《康熙字典》中“敦”和“惇”是相通的,都是溫厚、敦厚之意,在清朝之前,並沒有后妃以“敦”或者“惇”為諡號或封號,到了清康雍乾年間,相繼出現了三位以“敦”或者“惇”為諡號、封號的女子,按時間順序是敦肅皇貴妃(雍正帝年貴妃),惇怡皇貴妃(康熙帝和妃瓜爾佳氏)、乾隆帝惇妃汪氏。

溫惠貴太妃,侍奉皇祖多年,淑慎素著。朕幼年蒙皇祖養育宮中,貴太妃時加撫視,今欲晉封皇貴太妃,以申敬禮之意。—《清高宗實錄》

康熙帝和妃瓜爾佳氏(惇怡皇貴妃)

惇怡皇貴妃雖然輩分更高,但是人家長壽,一直活到了乾隆朝,因為撫養過乾隆帝,她還被尊為皇貴太妃,逝世後和愨惠皇貴妃一同被葬入乾隆帝專門為兩位庶祖母修建的景陵皇貴妃園寢。從康熙帝給瓜爾佳氏的封號“和”,雍正帝給庶母的尊號“溫惠”,乾隆帝給庶祖母的諡號“惇怡”,再結合史料記載,都可以看出瓜爾佳氏是一個和善、溫厚之人,這個“惇”字自然是十分合適的。

敦肅皇貴妃年氏可絕不像《甄嬛傳》中演的那樣狠辣,也不像《雍正王朝》中那樣受盡冷落,她是雍正帝一生最鍾愛的女人,沒有之一,她生前為雍正帝誕育了三子一女,在雍正帝登基時,由側福晉一躍晉封為貴妃,而另一位資歷更深的側福晉李氏只被封為齊妃,在年氏病重期間,雍正帝封年氏為皇貴妃,逝世後更是多次逾制,為年氏辦了一場盛大的皇貴妃喪禮,並把她葬入了泰陵,她是清朝第一位由丈夫親定葬入帝陵的皇貴妃。

“能記國善曰敦,溫仁忠厚曰敦,善行不怠曰敦。”《諡法纂·卷二》

演員蔣欣飾演的華妃(原型年貴妃)

年氏的諡號雍正帝也是煞費苦心,肅字倒是為后妃諡號所常用,但是這個敦字,在雍正帝之前的歷史中,只有萬曆帝和天啟帝兩位皇帝的諡號中用到,是屬於帝諡,清朝用於參考冊諡的《鴻稱通用》當時仍在完善,並無記載,在明朝禮部冊諡的《諡法纂》中,對敦的解釋也都是對帝王功業、個人品德的頌揚,而雍正帝偏偏選取此字作為愛妃的諡號,足見他對敦肅皇貴妃的殊寵,也足以證明,在雍正帝眼中,年氏是一位溫柔敦厚、寬和善良之人。

說罷惇妃的兩位長輩,就要說說惇妃本人了。惇妃汪氏,滿洲正白旗包衣,時任內務府總管大臣四格之女,惇妃出身不高,汪氏之父四格呈上謝恩折曾稱他是包衣牛錄之劣類。汪氏出生於乾隆十一年,比乾隆帝小36歲,她在乾隆二十八年十月十八日入宮,受封為永常在。在小說《後宮?如懿傳》中,乾隆三十一年,如懿離世後汪氏才以宮女身份因愉妃、容妃計謀而得寵於乾隆帝當然也只能是小說情節了。

在乾隆二十八年到乾隆三十六年的八年間,汪氏先後兩次降位又兩次復位,因為史料的缺失,我們未能知曉汪氏被降位的真相到底是為何,不過我們可以結合其一生進行一個合理的推測分析,現先按下不表。

汪氏的封號為惇,前文已敘,惇乃是溫柔敦厚之意,而帝王為妃嬪選擇封號一般是按照她的品行等特點而選定,如當時的令皇貴妃魏氏,她的封號出自《詩經》“如圭如璋,令聞令望”,從漢語角度分析就是說她如玉一般美好,滿語意為“聰明的,睿智的”;再比如穎妃巴林氏,她的封號滿語和漢語都是聰慧的意思;婉嬪陳氏,她的封號是溫婉的、柔順的意思。結合她們的人生經歷來看,這些封號確實是比較貼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