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歷史

清朝皇帝吃的“御膳”真的很好吃嗎?每頓上百道菜,卻經常餓肚子

如今的清宮劇之所以火爆,除了各種‘’腹黑‘’、‘’宮鬥‘’之外,皇宮中富貴奢華的生活也是非常吸引眼球的賣點。在無數妹子眼中,穿著富麗堂皇的旗裝,端坐在各式製作精美的紅木傢俱上,品茶、聽戲、小憩……整個人一下子就高階大氣了起來。

▲影視劇中的嬪妃裝扮都是華麗無比

而在吃貨眼中,最有吸引力的就莫過於傳說中的御膳了。在民間的傳說中,御膳房中隱藏著無數技藝高超的名廚,所用的材料更是五花八門、珍貴無比,什麼燕窩、魚翅、熊掌、猩唇。。。。。自不必說,還有各種諸如‘’花雕茯苓豬‘’之類罕見奇巧的食材,勾的人食指大動、垂涎欲滴。

於是,從民國時期開業的‘’仿膳‘’到現在,各種‘’X家‘’宮廷菜層出不窮,有的還被傳得神乎其神,更不用提大家耳熟能詳的‘’滿漢全席‘’了。

御膳,幾乎成了都市傳說中的一大創作素材。

▲滿漢全席一度成為了宮廷菜的代表

然而,歷史上真正的御膳真的這麼好吃嗎?答案還真未必是肯定的。

1、 悲催的皇帝

在現代人的生活中,一日三餐已經成了約定俗成的規矩,偶爾少吃一頓,還得捱上媽媽的好一番嘮叨:什麼對胃不好啦、影響內分泌啦……基本約等於大逆不道。

如果按照各位媽媽的理論,清朝的皇帝估計身體都好不了。因為在當時,就算是九五之尊,一天也只能吃兩頓飯。

按照清宮的規矩,宮中一天能夠稱得上飯的,只有‘’早膳‘’和‘’晚膳‘’兩次,分別在卯正二刻(6:30)和午正二刻(12:30),雖然時間上有浮動,但最晚也不會超過下午四點。

▲皇帝與嬪妃共同用膳實際上是比較少的

一天兩頓,自然要正式一點。從清朝開國以來,‘’早膳‘’和‘’晚膳‘’的菜品數量不定,但最少的時候也有幾十道菜,加上各類點心、水果之類,總得有上百樣。

問題在於,皇帝雖然號稱真龍天子,但畢竟還是個人,就算再能吃,胃也就那麼大,別說一百道菜,就是一千道,吃不下去也是白搭。

更要命的是,雖然御膳菜品眾多,但按照清宮規矩,為了防止有人摸清皇帝的口味,進而下毒謀害,每道菜只能品嚐三口,多一筷子都不行。

▲皇帝的貼身太監除了要替皇帝試菜,監督皇帝不能多吃某一道菜也是重要工作之一

這就很悲催了,就算皇帝再不挑食,可總有個喜好。哪怕天天都是滿漢全席,也不可能樣樣都愛吃,好不容易碰上合口的菜,吃三口就要端下去,還不能表示反對,的確是憋屈不已。

皇帝如此,各宮嬪妃自然也不能例外。所以,皇帝和妃子動不動就要吃點心也就不奇怪了:不是因為饞,真的是餓啊!

▲皇宮中的點心五花八門 也能見到民間流行的點心

另外,按照清宮《膳底檔》的記載,御膳以各類常見肉食為主,並沒有什麼非常稀罕的食材,而且口味清淡平和,菜里加點醬料就算是重口味了,什麼‘’辣炒‘’、‘’醋溜‘’等刺激性口味壓根就沒有。每天都是一種口味,再好吃恐怕也得膩,難怪太后、皇后等嬪妃動不動就要自己開小灶了。

有人可能要說了,吃飯有限制,可以用水果之類的補嘛,既滿足了食慾,又對身體有好處,不是很合適嗎?但實際上,即使皇帝富有四海,有時候還真不是要什麼有什麼的。

我們現在四處可見的荔枝,在清朝卻是超級稀罕的一種水果,就算是皇帝,想要甩開腮幫子大吃一頓,也是求而不得的一件事。

當時,皇帝想要吃新鮮荔枝,只能依靠福建等地的‘’荔枝供‘’:矮株荔枝樹開花結果後,便移栽在木桶內運往京城,放置在皇宮的暖房裡,等待它自然成熟後方可食用。

▲想吃口新鮮荔枝在古代可不是容易事

這種運輸方法,聽上去就麻煩的要命,但關鍵是,費了這麼大的人工和精力,皇帝還是吃不上幾個。

根據史料記載,乾隆二十五年六月二十九日,福建送來的荔枝成熟了,數量可觀——整整四十個。這四十個荔枝,除了皇太后分到兩個之外,其他各宮嬪妃受寵的人手一個,不受寵的乾脆沒有——花費無數心思爭寵,才能享受到一個荔枝的待遇,實在是有點慘。

自然,這四十個荔枝除了分給後宮嬪妃外,皇子皇孫、王公大臣也是不能忽略的,到最後,真正能落在乾隆皇帝嘴裡的,恐怕也沒幾個了。難怪乾隆皇帝寫詩感慨:‘’應為嘗新荔子到,又教夢裡一相逢‘’——吃荔枝也能入夢,皇帝也不是多麼幸福啊!

2、 皇上的飯局

除了日常的飲食之外,作為一國之君,皇帝也少不了要組織個飯局什麼的。畢竟嬪妃和皇親國戚太多,如果不經常聚一聚的話,估計皇帝自己都認不過來。

按照清朝的規矩,每逢節慶、壽辰、婚事等等時候,宮中都要舉行‘’內廷家宴‘’,特別是皇太后過生日,算是後宮中的頭等大事,儀式也就超級隆重。

▲太后壽宴是每年皇宮中的一大盛事

按照雍正、乾隆兩朝老臣鄂爾泰所著的《國朝宮史》記載,太后壽宴時,皇帝要先去陪太后用早膳,皇后以下的嬪妃、皇子皇孫、王公大臣、外藩親王則陪太后用晚膳,‘’各以次列坐觀戲,恩賜酒餚果實‘’,期間各種祝壽禮節花樣繁多,動不動就要起身磕頭謝恩,根本不可能安安穩穩地吃點東西,與其說是宴會,不如說是遭罪。

除了家宴之外,皇帝在元旦、冬至等節日和國家有大事件時,都要在太和殿宴請群臣。自然,其中也是各種繁文縟節,比如皇帝敬酒要敬九次,每次大臣都要行一跪三叩禮,一整套規矩下來,大臣們累得夠嗆不說,菜也基本上涼透了,自然更不可能好好吃飯了。

而在清朝歷史上,最為著名的就是在康熙和乾隆年間所舉辦的‘’千叟宴‘’了。

康熙和乾隆在位都在六十年以上,為了慶祝這中國歷史中‘’唯二‘’的記錄,康熙和乾隆這祖孫倆分別舉辦過兩次千叟宴,其中規模最為龐大的就是嘉慶元年正月,也就是乾隆退位太上皇后舉行的一次,列席人數3000餘人,加上列名的達到5000餘人。

▲乾隆千叟宴圖

這次宴會開席達到800桌之多,花費的錢財、物料更是數不勝數,僅製作菜餚燒掉的柴火就有將近4000斤,算得上是中國古代宮廷宴會的巔峰之作。

3、 最後的輝煌

乾隆皇帝之後,清朝國力驟然而衰,隨之而來的就是御膳的衰退,每頓飯的菜品數量逐步減少,待到道光皇帝登基後,御膳更是馬尾栓豆腐——提不起來了。

這是為什麼呢?因為這位道光皇帝,和他的爺爺乾隆的性格簡直是兩個極端——乾隆喜愛奢華,花錢流水一般;而道光皇帝的性子與其說是簡樸,不如說是摳門更恰當一些。與他爺爺相比,道光當的可能是個假皇帝。

▲道光皇帝長得這麼瘦 很有可能是餓的

登基之初,道光皇帝就頒佈了《御製聲色貨利諭》,號召滿朝文武力行節儉,為天下百姓省財。

文武百官自然一頭霧水:上百年的祖宗規矩擺在這兒呢,您能怎麼省?道光帝自有辦法:朕省給你們看!

不得不說,道光皇帝的執行力還是非常強的。在他當政的三十年裡,褲子破了就打補丁、文房四寶用便宜貨……三伏天裡,本來宮中每天都要供應西瓜解暑,他覺得浪費,大手一揮:全取消,大家喝涼水也很好嘛!

千辛萬苦嫁入宮中,大夏天連口西瓜都吃不著,道光皇帝的嬪妃簡直都要哭出來了:說好的榮華富貴呢?童話裡果然都是騙人的!

道光皇帝‘’摳‘’成這樣,御膳自然也就沒法講究了。道光八年正月初一,新春佳節,道光皇帝的早膳是:‘’澆湯煮餑餑、羊肉絲酸菜鍋子、熘鴨腰、鴨丁炒豆腐、雞蛋炒肉‘’,說實話,比一般百姓家庭強不了多少。

當然,明眼人一看就知道,道光的這種節省對於當時的大清王朝來說,基本也就是個象徵意義。

清代歐陽昱寫的《見聞瑣錄》中記載著這樣一件事:道光皇帝與大臣潘世恩交談,向他詢問市面上雞蛋的價格,潘世恩不敢直說,最後給了個相當模糊的價格,‘’價昂者七八十枚(文),價賤則八九枚‘’。這兩個價格差別如此之大,估計潘世恩早知道宮中報價有貓膩,這是拼命往回圓場呢。

▲歷經乾、嘉、道、鹹的四朝元老潘世恩

但潘世恩貴為軍機大臣、一品大員,想象力還是不夠豐富,因為接下來道光皇帝的話能把他嚇一跟頭:‘’朕食一雞卵,需錢一千二百枚。‘’

看到了吧,道光帝自詡勤儉,內務府的上下人員,該怎麼撈還怎麼撈,該怎麼樂還怎麼樂。說白了,就是哄著道光皇帝,讓他過把當明君的癮罷了。

沒有富國強兵之道,只會一味節省,本末倒置的道光皇帝並沒有挽救大清國運,加之在他之後掌權的慈禧太后又是個標準的吃貨,御膳的標準再次攀升,直逼乾隆時期,花出去的銀子更是不計其數。最終,大清朝還是無可挽回地成為了歷史,而綿延了上千年的御膳,也隨之變成了人們口中的一段傳說和故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