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歷史

考古發掘出2200年前的“芭比娃娃”,專家:神形俱備

考古發掘出2200年前的“芭比娃娃”,專家:神形俱備 | 文 三隻眼文齋

中華民族的彩陶文化從7000年前的仰韶文化中就開始了,仰韶文明中最為輝煌的應該是陶器製作技術。仰韶人的陶器一般是容器、烹任器、飲食器等生活用具,考古專家在仰韶遺址中發掘出來的陶器有鼎、罐、碗、盆、缽、杯、甕、缸等。仰韶人用木片等工具把粗糙的器型表面打磨平整,在陶坯上加上裝飾紋,使用赤鐵礦粉和氧化錳作顏料,在陶坯表面上彩繪各種圖案,經過窯火燒製後,圖案就會在紅底上浮現出來,使燒成的陶器更加鮮豔美麗。彩陶是仰韶人制作的陶器中最精美器具,充分顯示了仰韶文化的發達。

而到了6000年前的半坡文化時,彩陶技術進一步提高,半坡彩陶的圖案主要分為兩大類。一類是具象性圖案,如張口的魚、奔跑的鹿、蛙等動物圖紋,也有植物圖紋。這些動植物形象與半坡人的生活息息相關,栩栩如生。另一類是抽象的幾何圖案,如三角形、方格、編織紋等。在甘肅王家陰窪出土的一件彩陶瓶,環繞腹部畫著四條姿態各異、神形俱備的魚,或舒展平泳,或俯衝疾下,或相對背向地屈身蹦騰,構圖活潑堪稱原始繪畫的佳作。半坡文化中的彩陶畫面流動,同時又不缺乏凝練,動中有靜,靜中有動,極具節奏美。

無論是仰韶文化、還是半坡文化中的彩陶,都主要是生活器具,儘管器具上的原始繪畫以及達到神形俱備,栩栩如生的效果,但它們主要還是用於實際的生活需求。然而,後來在對漢景帝的陵園進行考古發掘時,專家們對彩陶在古代人生活中的作用又有了新的發現。漢景帝的“陪葬團”裡不僅有嬪妃貴族,還有很多貧民百姓,甚至罪犯。在漢景帝的豪華“陪葬團”中,最引人注目的是那些神形俱備、栩栩如生彩繪陶俑。1995年的考古發掘中,專家們在漢陽陵中發現了數以千計的2200年前彩繪陶俑。據考證,這些彩繪陶俑與秦始皇陵中的兵馬俑風格完全不同,歷史意義非凡。

漢陽陵出土的這些2200年前陶俑幾乎都是“裸陶”,一般高度為55至60釐米,肌膚和五官均施以不同顏色的彩繪,肖似栩栩如生的真人。出土的裸體俑中最多的是男性,其次是女性,宦官俑最少。男性陶俑中,以武士俑、男騎兵俑最多;裸體女俑中以侍女俑居多,甚至還有“女騎兵俑”的“裸陶”。男女“裸陶”神形俱備,男女“騎兵俑”胯下有木馬,但已朽爛。“女騎兵俑”造型極其誇張,額骨極高,眼晴細小,表情奇異。而且,所有的陶俑都給大家一種怪怪的現代“芭比娃娃”的感覺。專家們不禁想問:怎麼男性彩陶俑沒有身穿鎧甲、女性彩陶俑沒有身著遮羞的衣物呢?

帶著這個奇怪的問題,考古專家們對彩陶俑周圍的泥土進行了認真仔細地搜尋,結果發現這些2200年前的神形俱備、栩栩如生的彩陶俑下葬時並不是赤裸的,它們原本是穿著絲或布製成的衣服的,或是披著鎧甲的,有的彩陶俑甚至裝上了可以活動的木質雙臂。這些絲或布製作的衣物、以及鎧甲、木製手臂等,都由於年久而腐爛,與泥土混在一起,所以它們在出土時就只剩下赤裸的陶製頭和身子了。這些彩陶俑製作得如此神、形都與真人無異,專家們認為供皇帝做娛樂之用的可能性很大,也就是說漢景帝的陵寢裡,有一群可以隨時更換衣物的古代“芭比娃娃”。

在漢陽陵出土的2200年前“芭比娃娃”陶俑中,除了裸俑外,還有一種塑衣式彩繪俑,也就是燒製彩陶的泥坯上就雕刻了衣物,這種俑全部用陶製成,在燒製完成後也被施以了彩繪。其中有文吏俑,身著長袍,拱手而立。塑衣式彩繪侍女俑有兩種,一種身著落地長裙,雙手放在腰前,神態端莊;另一種著及膝長襦,表情木訥,地位較前一種為低。此外,還有樂伎俑、舞蹈俑,樂伎俑般為男性,它們手中的樂器已經腐爛;舞蹈俑為女性,作長袖善舞狀。所有各式彩陶俑都類似現代的“芭比娃娃”

當然,在這批彩繪陶俑中,還有大量的陶製動物,如陶豬、陶牛、陶馬、陶羊、陶魚、陶雞等。其中陶公雞被施以黑、紅、白等多色彩繪,栩栩如生肖似實物。陶製生活用具也有出土,包括陶盆、陶罐、陶鼎等。漢代人民在長期的勞動實踐中,把自己接觸的實際事物,透過這些豐富多彩的陶俑,用抽象的方式表達了出來,充分顯示了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以及他們對美的欣賞和追求。漢陽陵出土的這些形如“芭比娃娃”彩陶俑既具有很高的審美價值,是古代工匠技藝和智慧的高度結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