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歷史

曹操刺殺董卓失敗被通緝,得一人資助順利起兵,此人結局如何!

文/高飛

01、被逼無奈的曹操終於想明白一件事

《三國演義》中,曹操一出場便有不俗的表現。他以孝廉入仕,黃巾軍起義時,他‘’拜為騎都尉‘’,威名頗震,引五千兵馬鎮壓黃巾軍。比劉備可威風多了。黃巾軍被鎮壓後,曹操成了董卓的座上賓。曹操本想借誅殺董卓的功勞取得政治資本,奪取朝政把控權,可惜他太草率,刺殺董卓的行動失敗了。不得已成了通緝犯。

四處逃竄的曹操無可奈何之下潛回老家,在父親處躲了起來。父子二人商量了一夜,還是覺得應該招兵買馬,組建一支軍隊。手上有兵,何愁大事不成!曹操走這步棋還是很高明的,雖然有被逼無奈的成分,但方向是正確的。

02、衛弘憑什麼支援逃犯曹操?

要招兵買馬,這就牽涉到一個大問題,錢從哪裡來?

兒子起事,父親自然會無條件支援。但是靠他一家,財力肯定不足。他父親看得很透徹,‘’資少恐不成事‘’,但是有一個人可以去找一找。

曹操常年不回家,對村裡的情況不甚瞭解。他父親告訴他:‘’此間有孝廉衛弘,疏財仗義,其家鉅富;若得相助,事可圖矣。‘’(《三國演義》第一回)。

曹操大喜,於是置辦酒席,請衛弘來喝酒。

談大事,都得在酒桌上。

兩人藉著酒興,聊得很嗨。酒酣耳熱之際,曹操正襟危坐,說道:‘’今漢室無主,董卓專權,欺君害民,天下切齒。操欲力扶社稷,恨力不足。公乃忠義之士,敢求相助。‘’

曹操這句話,資訊量很大:

首先,把當下的局勢挑明瞭:漢室無主,皇帝的正統權威這在被削弱,誰在這時候入主朝廷,誰就是老大。

其次,佔領道德制高點,粉飾自己行動的正義性:董卓這狗賊不是人,欺君害民,天下都反對。我若起兵把他推翻了,就能得到大多數人的支援。

最後,現在缺錢,財力不足,需要你支援。

他的真實意圖是招兵、造反、奪取政權,但財力不足,需要你幫忙。潛臺詞是,這事情要是成了,與你共圖富貴。

衛弘是什麼態度呢?非常爽快,他說:‘’吾有是心久矣,恨未遇英雄耳。既孟德有大志,願將家資相助。‘’(《三國演義》第一回)

衛弘作為亂世時期的鉅富之家,自然不會是泛泛之輩。而曹操此時乃是一個被朝廷通緝的要犯。他憑什麼願意出資資助他?而他願意出資,說明了三個問題:

一是他認同曹操對時局的判斷,那就是漢室無主,董卓現在雖然專權,但不會長久。如果他沒有這層判斷,那麼他是不可能冒險支援曹操的。

二是他看好曹操這個人。曹操二十歲舉孝廉,和他出身相同,而且在村子裡名聲並不差,南陽何顒(音yong)見了青年時期的曹操,曾如此預言:‘’漢室將王,安天下者,必此人也!‘’對於曹操的這些議論,身為同鄉的衛弘應該有所耳聞。

三是他斷定這是一筆不會虧本的買賣。他資助曹操,是一筆政治投資,目標很明確,撈取權力,有權力的保駕護航,財富才能穩穩當當有保障。

多精明的衛弘。

曹操得到衛弘的資助,家底厚了,便放手大幹,‘’先發矯詔,馳報各道,然後招集義兵‘’,豎起了‘’忠義‘’的大旗,正式開始他的征服之路。(《三國演義》第一回)

03、衛弘後來怎麼樣了?

衛弘後來怎麼樣了?有沒有得到相應的回報了呢?

小說《三國演義》中除了第一回之外,再也沒有提到過衛弘這個人。相反,倒是正史《三國志》裡對這個人有所交代。《三國志》裡這個資助曹操的人叫衛茲,‘’陳留孝廉,衛茲以家財資太祖,使起兵,眾有五千人。‘’後來他跟隨曹操征戰,戰死沙場。他有個兒子叫衛臻,受曹操器重,初為黃門侍郎,後任丞相府戶曹掾,封關內侯。魏文帝繼位之後,晉封安國亭侯,任尚書、侍中等。魏明帝時,出任尚書右僕射,晉封康鄉侯。死後追封太尉,諡號敬侯。

如此說來,衛茲的這筆投資回報還是相當豐厚的。

現在我們拋開正史不談,如果衛弘在《三國演義》裡繼續存在,那他的結局如何?我想,不外乎以下三種:

第一種,朝廷高官。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諸侯之後,自然不會忘記這位資助過他的人,衛弘本就是孝廉,曹操安排他到朝廷做官,自然是順理成章的事情。

第二種,地方豪強。衛弘不願意到朝廷當官,原因多種多樣。鑑於衛弘眼光不凡,他可能會覺察到曹操多疑的性格特點,不願意‘’以虎為伴‘’,甘願在鄉下安享太平日子。曹操為此會賞賜他很多金銀,衛弘由此成為地方豪強。

第三種,被曹操所殺。曹操發達後,徵招衛弘為官。衛弘當了官後,大言不慚,經常吹噓他資助曹操的事蹟,以此博取政治資源。曹操對此十分不爽,找個理由把他殺了。

除了這三種,還有其他嗎?大家可以在評論區討論哦。

在《三國演義》中衛弘資助曹操起事這段故事中,我們不得不注意一個點,那就是關於佔據道德制高點這個問題。曹操是朝廷的通緝犯,起兵造反,這在主流價值觀上是大逆不道、不忠不義的事情。但是,曹操在和衛弘談這件事的時候,不提起事,只講匡扶社稷、為民除害。而他招募軍隊時,豎起的大旗上寫的竟然是‘’忠義‘’二字。這就是佔據道德制高點。在政治上,這一點尤其重要。只有懂得了這個道理,並且善於運用,才能成事。

曹操無疑是這方面的高手。呂布就沒有悟懂這個道理,當曹操罵他不安分時,他說‘’漢家城池,諸人有分,偏爾合得?‘’(《三國演義》第十一回)。完全將自己置於道德對立面,如此行事安有不敗之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