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歷史

安史之亂爆發,永王李璘為何跟著造反李白為啥也要去湊熱鬧

公元755年,安史之亂爆發,大唐王朝陷入了兵荒馬亂的烽火之中,唐玄宗逃到了四川,李白也躲在廬山隱居。恰巧這時,皇室永王李璘帶領大軍東巡,李白被徵辟當了幕僚。之後,永王欲學東晉故事,割據江南稱帝謀亂,不幸被部下反叛,戰死大庾嶺,李白則被抓進了潯陽監獄。

後來,李白因參與永王東巡叛亂被連累,無緣官場。

史料是這點史料,深入挖掘才發覺,“李璘謀反”事件一直是歷史學界的謎題。一,李璘是不是真謀反?

歷史學界一貫認為李璘是造反的,他們依據的是唐朝官方給出的標準答案,甚至唐玄宗也公開斥責永王造反,後世很多史料也說永王欲學東晉故事謀反割據。

玄宗稱永王南下為:“擅越淮海,公行暴亂。違君父之命,既自貽殃;走蠻貘之邦,欲何逃罪?據其兇悖,理合誅夷”。《國子司業嚴公墓誌銘》書寫為:“永王璘,陰有吳濞東南之亂。”

歷史既然定性李璘為謀反,那麼,我們看看當時的情況。

據《新唐書·李璘傳》記載,安祿山造反時,玄宗下詔,命令永王為荊州大都督,又兼領山南、江西、嶺南、黔中四道節度使,李璘到江陵赴任後,招募得幾萬人馬。

江淮乃大唐賦稅重地,李璘眼饞這塊肥肉,想據為己有。卻說太子李亨在靈武那邊,竟然已經繼位為肅宗了,他察覺了李璘的野心,下詔命這個兄弟李璘趕緊放下一切,去四川覲見太上皇玄宗,出乎意料的是永王李璘拒詔了。

注意了,這裡有很多資訊隱藏,那就是太子李亨即位,是沒經過玄宗同意的,是強行稱帝的;但是玄宗已經失去了威望和人心,尤其是軍方勢力偏向了太子李亨。玄宗沒有實力反對,只能被迫接受這個結果,但他肯定不甘心放權,於是歷史學界猜測,李璘就是玄宗反對新皇李亨的一枚棋子。因此,肅宗下詔,叫李璘去四川和老爹玄宗相聚,李璘拒詔不遵,是得到了玄宗的授意。

這就是著名的“玄肅之爭”假說的一部分。其實,“玄肅之爭”是史學家們猜測的,並不存在。為何說不存在呢?大家請看這則詔令:

“潁王、永王、豐王等。朕之諸子,早承訓誨。……今者皇帝即位,親統師旅,兵權大略,宜有統承, 庶若振綱,惟精惟一。潁王以下節度使並停。其諸道先有節度等副使,並令知事。仍並取皇帝處分。李峴未到江陵,永王且莫離使,待交付兵馬了,永王、豐王赴皇帝行在。”——《唐大詔令集·卷36》

這則詔令是玄宗入四川2個月,肅宗已經即位後,玄宗親自頒發的。從詔令可以看出,玄宗就是為了加強新皇的權力,發出了停止這些實權藩王的詔令。

既然並非“玄肅之爭”,那麼李璘是真的謀反咯?要不為何後來玄宗又公開說李璘是謀反作亂呢?

我們看史料,李璘在東巡之中,有一句“攜兒女及麾下遁去”,說明他是帶了一家老小的,問題是他若謀反,進軍廣陵的話,是不可能帶家眷的;其次,若是謀反要佔領地盤,在地方守軍還沒反應過來前,應該是奇襲或速戰速決,在最短時間內獲取最大的戰果,史料卻記載李璘在和李希言書信往來;最後,“璘與偒登陴望之,有懼色”,說李璘父子他們看到廣陵三千守軍在閱兵,就感到了畏懼,這根本就不像謀反。

那不是謀反,永王去東巡幹啥?

江夏郡太守元結給出了答案,他上表說,朝廷懷疑永王作亂,卻不知永王是為了防禦盜寇(安祿山亂軍),才帶兵東巡的。希望朝廷明察。下面摘抄元結的上陳表部分:

“近日(永)王以寇盜侵逼,總兵東下,傍牒郡縣,皆言巡撫。今諸道節度以為王不奉詔,兵臨郡縣,疑王之議,聞於朝廷。臣則王所授官,有兵防禦、鄰郡並邑,疑臣順王,旬日之間,置身無地。”——《全唐文·為董江夏自陳表》

結合《舊唐書·肅宗本紀》裡說的,“賊將阿史那承慶攻陷潁川郡,執太守薛願、長史龐堅。甲辰,江陵大都督府永王璘擅領舟師下廣陵。”

這就說得通了。

永王東巡,根本不是謀反,他只是想抵禦阿史那承慶的賊軍。但是,肅宗剛在北方強行繼位不久,他還沒發出調令,在這個敏感的時刻,永王卻私自調動大軍,不得不令他心頭疑雲叢生,以為永王要搞小動作。

肅宗卻沒有想到,他沒即位前,玄宗在入四川途中,就加封永王為江淮兵馬都督、揚州節度大使,本就有抵禦亂軍的職責。

因此,永王不是謀反,被肅宗和玄宗懷疑成了謀反,而李白只是一個可憐的理想書生而已,抱著匡扶李唐皇室的夢想,期待和諸葛孔明一樣建功立業。二,李白是不是存心附逆?

李白出生在富二代家庭,他爹是任城尉,師傅是劍聖裴旻,從小天資聰穎,文武雙全,便自命不凡。

他當官進仕途,不是正經科舉考進去的,而是一個叫吳筠的道士舉薦的,有人考證說李白不是不想參加科舉,而是他的身份沒法透過“政審”一關,唯有走後門拉關係。

他被舉薦當了翰林後,又恃才傲物,領導玄宗叫他寫詩,他不但唧唧歪歪,還讓高力士脫靴子,才肯寫,上班時間又經常喝酒、醉酒,玄宗只得把他趕出官場。

李白想不想做官?肯定想了,都走後門了。李白有沒有抱負?有肯定是有,什麼樣的抱負就不知道了。

但是自從被玄宗趕走後,他只能灰溜溜的隱居廬山,還寫下一些類似“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的詩句。

剛說完不能折腰事權貴不久,永王一來徵辟,這貨又屁顛屁顛的跟去了。

作為低階幕僚的李白,根本不會得知此行東巡的政治交鋒,他還以為匡扶社稷的壯舉,大有自己化身諸葛孔明,應劉備(永王)之邀出山平定天下的幻想。因此,做了一些東巡詩詞。

後世蘇軾等人,出於對李白的崇拜,為其洗白,說他是被脅迫的,大家只要一看他寫的十一首《東巡歌》就知道,他根本不是被脅迫的,這貨還想建功立業呢。

如:

試借君王玉馬鞭,指揮戎虜坐瓊筵。南風一掃胡塵靜,西入長安到日邊。

“李璘東巡事件”被肅宗和玄宗懷疑,定性為謀反後,李白也就傻眼了,在潯陽監獄裡,苦苦求朝廷放過,他老婆宗氏也是到處奔跑託關係。

雖然後來被郭子儀求情,得以赦免死罪,但是依然被叛終身流放夜郎;2年後在白帝城遇到朝廷大赦,立刻就坐船下江陵,沿途寫下《早發白帝城》。

後來,李白一直想做官,但已經不可能了,晚年只得吟詩作樂,病死在當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