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歷史

一退再退六百里,陸遜火燒蜀連營(上)

公元221年,劉備稱漢中王。劉備當上漢中王不過半年光景,關羽就敗走麥城,被呂蒙所害;隨後稱昭烈帝(也稱為先主)不幾天,張飛卻被手下的部將張達、範強所殺。

桃園結義的三兄弟,一年之間就死了兩個,這叫劉備好痛心呵!而且,這兩個兄弟都死在東吳的手裡,關羽是直接被東吳殺害,張飛被部將割下了頭顱,送給了孫權,也是間接被孫權所害。

諸葛亮的看法與劉備不同

一想到孫權害他弟兄,奪他荊州,劉備就咬牙切齒,發誓要討伐東吳,替兄弟報仇雪恨。

劉備攻打東吳,一是替兄弟報仇,還有重要的因素是一心想奪回荊州。這一點,瞞得過別人卻瞞不了諸葛亮。

諸葛亮的看法與劉備不同,他始終堅持只有魏國才是蜀國潛在的最大威脅,強調聯吳抗曹。即使孫權奪了荊州、殺了關羽,也不能因為一池一地的得失而違背聯吳宗旨,讓曹魏有可乘之機。

劉備決意東征,連諸葛亮的話也聽不進去,他調集了七八萬大軍,讓諸葛亮留守成都,自己親自率部東進,開始了三國曆史上又一場著名的大戰。

劉備連諸葛亮的話也聽不進去

蜀章武二年(公元222年)二月,蜀、吳兩軍在夷陵(今湖北省宜昌東面)擺開了決戰的架式。等待劉備的將是怎樣的結局呢?

劉備回絕了孫權的求和

孫權得悉劉備發兵東征後,自知理虧,同時也害怕劉備來進攻,於是,就主動派使者進川求和。

孫權一而再,再而三地向劉備求和,劉備卻一臉鐵青,回絕了孫權的求和。孫權見劉備討伐東吳已鐵了心,心中不免暗暗擔心:東吳諸將中,誰能掛帥迎戰劉備呢?

劉備回絕了孫權的求和

東吳自周瑜死後,由魯肅挑重任。孫權是放心的,魯肅死後有呂蒙為帥,實踐證明,呂蒙有謀有勇,實為主帥之才;而今,呂蒙一死,孫權就一直在考慮大都督的合適人選。

現在,劉備大軍長驅直入,戰鬥迫在眉睫,這大都督的人選問題就更為迫切地提到了孫權的面前。

這兩天,劉備率大軍遮天蔽日地掩殺過來的影子,一直在孫權眼前出現;劉備水軍順流而下的震天動地的喊殺聲,也始終在孫權耳畔迴響。

誰能擔任此次戰役的大都督?主帥不定,這仗是無法打的,孫權急得心裡像貓爪似的難受。

孫權不得已而為之

一急,真讓孫權急出了一個大都督的人選來了。誰?書生出身的青年將領陸遜。

儘管,呂蒙舉薦過陸遜,並且在代呂蒙守陸口時,陸遜也有不凡的表現,但是,孫權對陸遜指揮打仗,統帥千軍萬馬,心裡總有點不太踏實。眼下,東吳諸將中,為將者不少,為帥者卻寥若晨星了。

拜陸遜為迎戰劉備的大軍主帥,孫權也是不得已而為之。

然而,孫權的這種想法在表面上卻絲毫沒有流露出來,他仍舊錶現出一種‘’疑人不用,用人不疑‘’的泱泱大度的國君之風。以極其隆重的儀式,在文武百官,三軍將士面前,把大都督之印授給陸遜。

把大都督之印授給陸遜

孫權拉著陸遜的手,既親切又嚴肅地說道:‘’伯言侄婿,肩上的擔子不輕呵!此番來者劉備,並非等閒之輩,他是當今屈指可數的豪傑之一。他親率水陸大軍七、八萬,來勢兇猛。而我給你統領的人馬只有5萬。你兵不如他多,氣不如他盛,人不如他精,因此,用兵、用計可得千萬小心啊!‘’

陸遜也不多說,只是默默地點了點頭,意思是:我是不喜歡多講豪言壯語的人,你就看我的行動吧!

不可!再看看吧

陸遜連夜率領5萬大軍西上,去迎戰劉備的七、八萬水陸大軍。

雙方在現在四川、湖北交界處相遇,一交戰,吳軍大敗。蜀軍先鋒吳班、馮習乘勢攻佔了巫縣(今四川省巫山縣東面) 、秭歸(今湖北省秭歸縣)兩城。

劉備第一仗大勝,更加不把書生陸遜放在眼裡。在劉備看來,陸遜乳臭未乾,又是一介書生,有什麼本錢與自己抗衡!孫權一向善於用人,怎麼會想到用陸遜呢?

第一仗失敗,陸遜也受到了部下的埋怨和不信任。

部下埋怨和不信任

後方的孫權聽到了失敗的訊息,心裡也不是滋味。身旁有人問他是否將陸遜換下來,孫權搖搖頭,說:‘’三軍移帥可是大事,如今,陣前換帥更是兵家大忌,不可、不可!再看看吧。‘’

劉備得意地揮師東進,踏入了夷陵的大地,隨時準備一鼓盪平陸遜的東吳大軍。

(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