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歷史

為何說老人長壽,未必是福氣,3個高齡婆婆吐露心聲

俗話說“家有一老,猶如一寶”,特別在快節奏的今天,年輕人忙著打拼,如果有個老人幫忙看家帶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那麼將大大減輕子女的負擔。

父母從青壯年便開始為子女付出,甚至透支健康,當他們步入老年後,身體和精力都開始下降,免不了需要子女的照顧。可是長壽對於老人來說,未必是福氣。

相比較,女性高壽比男性比例大。雖說“養兒防老”,但是在照顧老人事務上,卻大多是由兒媳承擔。

通常老人年紀越大,越被周圍人羨慕,這除了有家庭長壽基因,還和晚輩的照顧分不開。生活中,常有人向高齡老人請教長壽之道,然而對於老人來說,未必覺得長壽是福氣。

曾經的婆媳矛盾,成為彼此心裡過不去的坎

01

劉阿姨今年83歲,說起來她這輩子挺坎坷,少年不被重男輕女的父母待見,好不容易嫁一個體貼的男人,卻中年守寡,孤兒寡母的生活不容易,公婆和叔伯兄弟無人肯幫襯一把。

經歷很多磨難,劉阿姨終於將一雙兒女拉扯大。因為在兒子婚事上,劉阿姨曾表示對兒媳不鐘意,這導致兒媳過門後對她很有看法。劉阿姨豈是省油的燈,婆媳倆這幾十年來明裡暗裡展開無數次較量。

然而,再有能耐的人都會變老,劉阿姨也不例外。在60多歲時,劉阿姨還堅持一個人單獨生活,可70歲一過,她身體每況愈下,76歲那年因為摔了一跤,這才不得不勞煩兒子照顧。

但是畢竟男女有別,兒子照顧起來諸多不便,而女兒有自己公婆要侍奉。經過兒子和親友做思想工作,兒媳總算同意接納劉阿姨去家裡住。

兒媳人不壞,就是脾氣不太好,一邊照顧,一邊抱怨當初婆婆對她不好。劉阿姨聽了這些話,心裡不舒服,卻再沒勇氣去和兒媳爭論,只得佯裝耳朵聾聽不見。

婆媳矛盾,是大多數家庭都會遇到的難題,可過去的事過去也就翻篇了,再舊事重提毫無意義,只會彼此添堵。

子女多,相互間就有了比較

02

張阿姨育有4兒1女,早些年孩子小家裡很熱鬧,可隨著一個個結婚成家,張阿姨成為空巢老人。

張阿姨和老伴做半輩子生意,家境殷實,每個孩子結婚,老兩口都給有一筆小家庭經費,大抵上做到了一碗水端平。

三兒子身體不好,下崗後便沒能工作,三兒媳一個人掙錢養活4口人。看著三兒子條件最差,做父母的無法坐視不管,只能背地裡給點貼補。

誰知另外3個兒媳一個比一個精明,她們團結起來,要求提前分家產。為了家庭和睦,張阿姨將賣房子錢平分給各家,然後按照約定好的協議,每家輪流生活一個月。

剛開始,張阿姨身體硬朗,每天幫著洗洗涮涮,兒媳們挺歡喜,可到了腿腳不利索的時候,兒媳們開始嫌棄,都說三兒子家得到好處最多,理應由他家贍養老人。

如今張阿姨85歲,每到月底輪班,便覺得自己是個累贅,整天小心翼翼看人臉色,生活沒有一點質量而言。

雖說子女多,小時候也會吵鬧,但那是轉眼就忘,而長大後的吵鬧,往往是為了利益得失,不惜撕破臉皮,加上兒媳參與,更猶如火上澆油。

子女有子女的生活,也有他們的難處

03

父母高齡,子女隨之年歲不會小,那些80歲90歲的老人,有的甚至比子女都要長壽。

宋阿姨今年90歲,之前一直由保姆照顧,獨自生活,前兩年因為老房子拆遷,這才搬來與兒子兒媳同住。兒子兒媳挺孝順,對宋阿姨的照顧可謂是無微不至,時常傍晚推著她沿河散步。

重孫出世,於是孫子一家三口回來住,全家人的重心都移到照顧孫媳婦坐月子,和帶重孫身上。兒子兒媳也是60多歲的人了,要操持一家6口吃喝,照顧老人產婦孩子,一天忙碌下來很難有空閒。

重孫體質弱,隔三差五往醫院跑,孩子一病,全家人的心跟著亂了。好不容易盼到孩子滿地跑,孫子夫妻倆又要生二胎,常常家裡大的哭,小的鬧,別說宋阿姨血壓跟著升高,就連兒子兒媳都很焦慮。

外人總說羨慕宋阿姨有福氣,能享受四世同堂的天倫之樂。可老人清楚,兒子兒媳壓力很大,年過半百,家裡老的老,小的小,他們活得累,宋阿姨真心不想加重兒子兒媳的負擔。

年齡越大,自覺性越高,不想給別人添麻煩,就連子女也不想麻煩。

04

“父母在,人生尚有來路,父母去,人生只剩歸途”,其實對於子女來說,父母高壽,應該是一種福氣,寓意家庭風水養人,是家庭運道昌盛的象徵。

然而,你養我小,我養你老,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老人年紀大了,除了身體多有病痛折磨,情緒上也會像小孩,需要子女多哄勸順從。但是這些,不是我們嫌棄老人的理由。

同時,子女也要認識到,每個人都有老的一天,你對父母厭煩,將來你的孩子也會有模學樣這樣待你,任何時候,以身作則是最好的教育方式。

不管過往如何,照顧好父母最後一程,是做子女應盡的義務,而孝順的人,方能值得他人尊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