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歷史

民國大師梁實秋:24歲結婚,71歲妻子被梯子砸中去世,72歲再娶44歲嬌妻

說到愛情,我們常想到“有美一人兮,見之不忘;一日不見兮,思之如狂。”卻不曾想還有“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

說起民國愛情,我們常想到十有九悲,可不曾想還有這樣一對愛人,他們始於包辦婚姻,終於彼此。可兩人情正濃時,女主角卻轟然離世,這對愛人便是梁秋實和程季淑。

兩人的感情源於一個叫黃淑貞的同學,她見兩人年齡相仿,性格合適,便想撮合他們。思量至此,黃淑貞便直接將此事告訴了梁實秋的父母(也有一說法是程季淑的母親去梁家提親)。

梁實秋的父母看兩家門當戶對,且兩人性情相投,便覺得這是門不錯的親事。但他們深知兒子品行,便沒有私自做主,反而徵求了梁實秋的意見。梁實秋不願接受包辦婚姻,便主動寫信約程季淑見一面。

兩人見面後只覺相見恨晚,程季淑感慨梁實秋的博學多識,梁實秋欣賞程季淑的落落大方。第一次見面,兩人就互留了聯絡方式,隨後便開始了長達六年的戀愛旅程。

五十多年後,梁實秋又說起兩人第一次見面時:“季淑穿的是一件灰藍色的棉襖,一條黑裙子,長抵膝頭。我偷眼往桌下一看,發現她穿著一雙黑絨面的棉毛窩,上面鑿了許多孔,繫著黑帶子,又暖和又舒服的樣子。衣服、裙子、毛窩,顯然全是自己縫製的。她是百分之百的一個樸素的女學生。我那一天穿的是一件藍呢長袍,挽著袖口,胸前掛著清華的校徽,穿著一雙棕色皮鞋。”

各種細節歷歷在目,足以見他用情之深。於當時社會情況而言,父母之名媒妁之言的愛情才是正統,自由戀愛則被看作叛逆、另類,所以兩人只能偷偷摸摸地約會。

但紙終究是包不住火,喜歡一個人更是藏不住的,二人的感情沒過多久便被發現了。

那個時代總是對女性充滿惡意,兩人的愛情被迫公開後,程季淑的工作首當其衝遇到了問題。許是因為老闆覺得她思想太過新潮,許是因為老闆覺得一個女性無法兼顧家庭和工作,所以將她辭退了。

程季淑從骨子裡厭惡男尊女卑的思想,所以她並沒有為上司的決定低頭,被辭退後,她高傲地走出大門,轉而投入其他事業。在找工作時,她四處碰壁,但她並未因此氣餒。

程季淑曾在香山慈幼院教書,那裡皆是富貴人家,面對咫尺可近的燈紅柳綠生活,程季淑絲毫不為心動。

梁實秋在《槐園夢憶》中評價她說:“雖然那裡的人事複雜,一群蠅營狗苟的勢利之輩,環拱著炙手可熱的權貴人家。但季淑除了教書之外,一切不聞不問。週末常約友好騎驢,遊蹤遍及八大處。”

事業上不順心,愛情上也不如意。兩人戀愛期間,梁實秋曾有一次去美國的機會,程季淑不似其他小女人哭哭啼啼地說受不了異地的煎熬,反而寬慰梁實秋,鼓勵他去美國發展。

在這一方面,程季淑無疑是理智的。她這份理智,不僅源於知識的薰陶,還源於她對愛情的信任。事實證明,梁實秋也沒有辜負她這份信任。

在留學期間,他面對鶯鶯燕燕各有風情的女孩,絲毫沒有一絲心動,他心中唯有那個黑裙子的女孩。相思如馬,自別離,未停蹄。在思念的驅使下,他還未拿到畢業證便回國了,回國後兩人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正所謂距離產生美,這些年異地相隔,激發了兩人心中的熱情,沒過多久便結婚了。

此時的程季淑便辭去了工作,專心做起家庭主婦。能讓一個心有猛虎的新時代女性,洗手作羹湯,足以見兩人愛之深。做家庭主婦的生活並不容易,她不僅要操持家務,還要培養四個孩子,家庭瑣事全壓在她的肩膀上。

從萬人追捧的才女,到嚐盡酸甜苦辣的家庭主婦,其中落差可想而知。若是常人,定會埋怨生活不易,可程季淑卻在這樣的日子裡怡然自得。她消遣說:“唐張公藝九世同居,得力於百忍,我們只有三世,何事不可忍?”

程季淑是名副其實的賢內助,她擔心梁實秋會被花花世界迷惑,便對他說,我願意省吃儉用和你過一生寧靜的日子,我不羨慕那些有辦法的人昂首上驤。在她的督促下,梁實秋從未偏離生活的軌道。

梁實秋早期專注於文學批評,曾委婉地斥責過冰心的散文,批評魯迅翻譯外國作品的“硬譯”,不主張把文學當作政治的工具,反對思想統一。

從1927年到1936年,梁實秋在這期間與魯迅筆戰不斷,而他本人也甚至曾被魯迅先生斥為“喪家的資本家的走狗”。直到1936年魯迅逝世,他們二人持續的8年筆戰,才結束。

結婚後的程季淑,雖然一心照顧家庭,但她那份果斷勇敢,卻沒有被柴米油鹽磨滅。盧溝橋事變之時,梁實秋與程季淑再次分隔兩地,程季淑一個人擔起了保護全家的重擔。

面對這動盪的時局,縱使是男子也會為未來擔憂。可程季淑卻不僅要給家人安全感,還要擔心丈夫的安危。她雖不是男子,可她肩上的擔子卻比男子還重。縱使這樣,程季淑還常常自嘲說道:“有一些所謂職業婦女者,常譏笑家庭主婦的職業是在廚房裡,其實我在廚房裡的工作也還沒做好。“

這樣的日子裡,不乏雞鳴狗盜之輩,也不乏打家劫舍之人。程季淑便在這樣擔驚受怕的日子裡,等了梁實秋整整六年。再次相見時,二人早已不是當初的模樣。

1972程季淑與梁實秋一起到美國生活,此時萬事具定,等待她的是安定舒適的生活。可讓人沒想到的是,這樣的生活只過了兩年。

1974年,梁實秋和程季淑在外購物,卻因一個梯子突然倒下,最終砸傷了程季淑,她因傷勢過重,便離開了人世。

程季淑的離開,讓梁實秋深受打擊。沒過多久,他寫下了《槐園夢憶》一書,寄託對亡妻的悼念之情。

程季淑與梁實秋是一對患難夫妻,兩人愛得轟轟烈烈,愛得坦坦蕩蕩,是民國一對模範夫妻。

可程季淑死後半年左右,71歲的梁實秋去了臺灣。在臺灣,他認識了小他28歲的歌星、影星韓菁清,不久二人相戀。訊息傳出後,引起了梁實秋的學生一致反對。他們反對的不是年齡懸殊,而是韓菁清的身份,覺得她只是一個戲子。

但第二年,72歲的梁實秋與44歲的韓菁清還是結婚了。

我不提倡“守寡論”,但知道他移情別戀如此之快後,我開始為程季淑的等待,感到不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