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歷史

司馬懿如何對抗曹爽一派的打壓?又是如何反擊的?

三國時期有很多梟雄人物帶有自己的行事風格。如一提起劉備,人們印象中是王道;一提到曹操,人們印象中是霸道;而提到司馬懿,最終統一三國的真正勝利者晉朝的奠基人,人們的印象中往往是詭道。

面對孟達的時候,他能夠兵貴神速,出其不意;面對諸葛亮的時候,他能夠謹小慎微,步步為營;面對曹爽的時候,他能夠安心蟄伏,然後一擊斃命。司馬懿的選擇都是優於自己的選擇,他也能夠將自己的獠牙偽裝起來。下面小編就來聊一聊在與曹爽一派爭鬥時,司馬懿的隱忍。

曹爽能夠成為魏明帝曹叡指認的輔政大臣,其實是經歷了一些波折的。原本名單里根本沒有曹爽,在孫資、劉放的私心下,曹爽才上位。

曹爽是曹魏宗室,但是缺少名望,而司馬懿身為曹魏宿將,透過戰爭給自己積累了相當的人望。曹爽壓在司馬懿頭上,他本身是感到很不安的。那如何消弭這種不安呢?就是排擠司馬懿。

一開始曹爽和司馬懿之間就存在爭鬥,但表面上還是很“和諧”的。曹爽將司馬懿哄抬到處於上公的太傅之位,從地位上肯定是高於太尉的,應該也錄尚書事。

但從《三國志·魏書·曹爽傳》和《晉書》中的記載來看,曹爽還是對司馬懿進行了排擠,透過這次人事安排,讓自己能夠優先處理尚書檯事務。

雖然有這麼一次爭鬥,但是表面上曹爽和司馬懿還是相安無事。曹爽排擠司馬懿,也要把他抬到高處。之後的一段時間裡曹爽對司馬懿也表現出一定的尊重,“恆父事之,不敢專行”,也讓司馬懿參與決策。

那為什麼曹爽後來對司馬懿的態度轉變了呢?小編認為有兩點。

一是“興勢之戰”的失敗,讓曹爽和司馬懿在名望上的差距更大,為了消弭不安,曹爽要進一步打壓司馬懿;二是曹爽任用一批在魏明帝時期被罷黜的浮華名士,還有和自己親密的曹魏宗室,這些人成為曹爽的羽翼,鞏固了他的地位。曹爽自以為在朝中的根基很紮實,也就繼續加大力度排擠司馬懿了。

面對曹爽的咄咄相逼,司馬懿選擇退避、忍讓,迷惑曹爽一派,將自己放在暗處。司馬懿又拿出當時對付曹操的故智——裝病,表面上放棄了政事。這一年當為正始八年(即公元247年),曹爽與司馬懿相爭的第八年,“高平陵之變”的前兩年。

從表面上來看,曹爽控制住了曹魏的局勢,把另一個輔政大臣逼回去裝病。但曹爽一派其實一直在刀尖上跳舞,因為他們不僅僅打壓了司馬懿,還排擠了很多曹魏大臣的地位,而曹爽一派的改革也引起了諸多世家和基層官吏的不滿。總的來說,對曹爽的反擊並非是司馬懿一個人的行為,而是以司馬懿為首的一群人的意志。

曹爽選用這些缺少資歷的、本來被曹叡下令禁錮的浮華名士進入權力中樞,難免遭人非議,有任人唯親之嫌;而這些人官居要津,掌握權重,相應的就會擠佔其他人的位置。

到最後的結果就是曹爽的親信掌握曹魏的政治,其他人敢怒不敢言。那麼這些人的希望是誰呢?是同樣被排擠的司馬懿,畢竟司馬懿也是輔政大臣。於是乎,對曹爽一派的不滿轉變為對司馬懿的支援。

還有一點,就是曹爽一派曾經主導的“正始改制”,動了太多人的蛋糕。從《三國志·魏書·夏侯玄傳》記載中可以看出,“正始改制”包括三點。

其一、改動選官制度,將中正的權力回收到尚書檯和地方官吏,中正只負責考核人才的品德,尚書檯決定人才的出仕和升降;其二、去掉郡這個行政劃分,淘汰大批的郡官郡吏,在去除冗官的同時讓朝廷更加直接地統治地方;其三、去除窮奢極侈之風,推崇樸素。

其中前兩點可以說是非常大刀闊斧的改革,尤其是第二條,可以說是得罪了無數人,也動了無數人的利益。而第三條出發點很好,但是具體落實卻很成問題,曹爽本人就是一個非常奢侈的人。曹爽一派打著樸素的旗號,其領袖還在鋪張浪費。這種行為當然會造成別人的不滿。

總而言之,“正始改制”讓曹爽一派的名望變得更低,把曹爽本人樹立於一股龐大力量的對立面。所以王凌的兒子王廣評價曹爽一派為:“變易朝典,政令數改,所存雖高而事不下接,民習於舊,眾莫之從。”無論“正始改制”的本意如何,進行到了什麼地步,但對於曹爽本人來說,無疑是失敗的。

曹爽等人表面上扳倒了司馬懿,但還沒有放下戒心,直到正始九年冬天,曹爽的黨羽之一李勝要出鎮荊州刺史。在臨行的時候,李勝名為拜訪,實為刺探司馬懿。

司馬懿當然還在“病”中,利用高超的演技矇騙李勝。李勝回來之後,把司馬懿的老病之態回報給曹爽,讓曹爽放鬆對司馬懿的警惕。

而在正始十年一月份,曹爽和掌握禁兵的曹羲陪同少帝曹芳拜謁高平陵,洛陽城內空虛。這對司馬懿來說是個天大的好機會。於是司馬懿利用偷偷豢養的三千死士發動兵變,控制洛陽城。而由於曹爽一派的所作所為,司馬懿的兵變並沒有受到太大的阻力,也不被當時的人視為控制曹魏政權,反而是撥亂反正,眾望所歸。

司馬懿隨後向曹爽表達“善意”,讓曹爽認為自己放棄權力就能活命,就像曹爽對待司馬懿一樣,從而瓦解掉曹爽的抵抗。不過司馬懿可比曹爽狠辣多了,也聰明多了,他沒有履行自己的誓言,直接對曹爽一派進行夷族,“同日斬戮,名士減半。”像夏侯玄這樣的宗室、名士、重臣雖然沒有殺害,但也受到了司馬懿的打壓。

雖然“高平陵之變”中充滿陰謀、血腥、背叛的味道,而司馬懿先是利用蔣濟等人的影響力和自己的名聲去勸降曹爽,隨後又毫不猶豫地誅殺曹爽,也能看出司馬懿是一個為達目的不擇手段的人,“寧我負人,毋人負我”這句話安在司馬懿頭上也同樣合適。

所以說司馬懿的風評從古到今都不太好,不過這並不影響司馬懿在與曹爽一派的爭鬥中取得全面勝利,並且奠基了西晉這個如曇花一現的短命的統一王朝。

參考文獻:《三國志》、《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