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歷史

中華飲食秦菜文化(一)

秦菜文化

陝西菜簡稱陝菜,又稱秦菜。秦菜用料廣泛,選料嚴格,刀功細膩,瓢功精妙,講究火功,精於用湯,長於用芡,注重原色、原形、原汁、原味擅長炒、釀、蒸、燉、餘、熗、燴,風格華麗典雅,以鮮香、嫩爽、酥爛而獨樹一幟。

陝菜原料,不論跑、跳、潛、翔,肉、髒、頭、尾,根莖、花、果,無所不用;還將豬、雞血清提純入饌;就連人們視之為廢的雞嗉、魚腸,也能變成席上之珍。但選料又極嚴格,如“葫蘆雞”,非三爻村“倭倭雞”不用;“奶湯鍋子魚”,非黃河活鯉不做。

陝菜的刀功堪稱一絕,可以單手切肉,肉片薄如紙;可在綢布上切肉絲,而綢布無損;可將豬耳朵切得細如毛髮;可用前推後移的“來回刀”雙切肉絲……

陝菜的瓢工也有獨到之處,“飛火”炒菜已令人拍手稱奇,那菜在瓢中前後左右顛翻的“花打四門”更令人眼花繚亂。這些絕技都是為了使烹調達到特定效果,而不是花架子。例如製作“金邊白菜”,如不使用“花打四門”的技術,斷難達到“金邊”和脆嫩的品質。

鞭打黃牛

鞭打黃牛是陝西名饌。這一款牛肉美為什麼會有一個奇怪的名稱,還得從古時候說起。

商朝末年紂王無道,只知沉湎酒色,全不問國家大事,使得奸臣當道、天下大亂,無辜的忠良不是被殺就是被疏遠。憂國憂民的周文王也被軟禁在岐山一帶,壯志難酬。他日夜苦思伐紂良策,只是苦於沒有出路。文王又四處尋訪智謀之士,可總是沒有著落,心裡更加著急。

有一天,他獨自迎著寒冽的西風,沿著渭河岸邊信步走去,望著流水不斷地發出嘆息之聲。走著走著,他的眼睛被遠處的一樁奇事吸引住了:在空曠清冷的河邊,竟蹲著一位白髮蒼蒼的老人。只見他手持釣竿,動也不動地僵持在那裡。老半天過去了,連一隻小魚也沒上鉤,可老人仍然紋絲不動地蹲在寒風之中。周文王想:天下竟然還有一個和自己一樣如痴如醉之人呢。便悄悄走到老人身後,這才發現老人魚鉤是直的,而且鉤上根本沒有魚餌。

文王見到了,覺得這是奇人(古代人對奇人都很尊敬的),於是周文王一改往日的矜持,畢恭畢敬地來到渭河邊向老人家施禮,請教興國大計。

老人說:“我久聞大王賢良,也願出山相助。只是不知大王是否能信得過我?如若大王真情相邀,可否立時伏地充作黃牛,讓我鞭打。我打一鞭,願為大王效命一年,打兩鞭願為大王效命兩年”不等老人把話說完,那周文王早已俯身伏地侍候。那老人果真手持魚竿,在文王身上輕輕地拍打了幾下。

於是,83歲的姜子牙出山當上了西周國師。他大力輔佐周文王姬昌,從此西周國力日漸昌盛起來。周文王對姜子牙以“尚父”相稱,尊為自家老人一般,幾乎是言聽計從。結果西周沒用幾年便出兵岐山,東征伐紂,一舉滅了商朝,建立起全新的國家。此後,人們將“姜子牙釣魚,願者上鉤”故事一直傳頌至今,以“鞭打黃牛”為美名的陝西佳饌也世代留芳,給喜愛美食的人們送上一份厚禮。

燒牛尾

關中平原是陝西省重要的糧食基地。這裡從古代起便是農業發達地區,大約從西周開始,為農業服務的黃牛飼養業就很受人們的重視。黃牛除了從事農耕勞作之外,還為人們提供優質肉食,成為當地重要肉食品類。

秦始皇完成了統一六國的大業之後,為了解民情和鞏固中央集權的統治,經常出巡各地。有一次他在關中地區巡遊,看到農業生產得到了恢復和發展後十分滿意。因急於趕路,秦始皇一行竟錯過了午飯時間,實在覺得肚餓難行時,秦始皇進了一家大路邊上的小飯館。

其時日頭偏西,飯店主人平時供應客人用餐的牛肉早賣光了。鐵鍋裡只剩下12只牛尾,燉了只是為自家食用的。看到來客舉止不同凡俗,店主哪敢怠慢。他一邊招呼客官飲茶,一邊走進廚房,急忙在燉牛尾的鍋裡再添好些辣子、胡椒和香料。起鍋時,果然鮮香比平時更濃郁了許多。

店主誠惶誠恐地將燉牛尾呈獻貴客後,戰戰兢兢地站立一旁伺候著。哪知秦始皇在宮中吃遍了天下珍饈,卻從來沒有享用過平民吃食的牛尾。他品嚐之後,口感極佳,也吃得非常滿意。吃完了一大碗牛尾之後,即令隨從多賞店主些銀子。一個無名小店老闆,此時才知遇見了貴人,急忙叩謝萬歲龍恩。

從此,關中地面上興起了“燒牛尾”之風。人們無不以進食始皇帝誇讚的美食牛尾而倍感歡樂,再經過許多年的不斷改進,至今陝西名菜譜中還保留著秦始皇曆史美饌“紅燒牛尾”。

商芝肉

商芝肉是陝西省商洛地區傳統美饌。它用帶皮五花豬肉商芝烹製而成,紅潤好看,肉嫩細軟,清香誘人,細而不膩,極有地方特色。

陝西商縣西南商山,形勢險峻,風景秀美。據傳秦朝末年有高士東園公、甪里先生、夏黃公、綺裡季四人避亂入山隱居。他們採芝為食,每人都活到80多歲,時人尊稱他們為“商山四皓”。漢高祖劉邦聽說他們德高望重,多次派人攜帶重禮,想聘請他們進京做官,以輔佐朝政,但被婉辭拒絕。他們寧肯過清貧而安樂的生活,還寫了一首《紫芝歌》表明志向。歌詞是這樣的:

莫莫高山,深谷逶迤。

曄曄紫芝,可以療飢。

唐虞世遠,吾將何歸?駟馬高蓋,其憂甚大。

富貴之畏人兮,不如貧賤之肆志。

這裡的紫芝,即商芝俗稱拳頭菜、拳芽菜。唐代《本草拾遺》說:“蕨生山間,根如紫草,人採茹食之。”明代《本草綱目》也說:“蕨處處山中有之……其莖嫩時採取,以灰湯煮去涎滑,曬乾作蔬,味甘滑,亦可醋食。其根紫色皮內有白粉,搗爛再三洗澄,取粉作,蕩皮作線食之、色淡紫,而其華美也。”商洛一帶平民常年食用此物。

“商山四皓”是歷史掌故,千百年來流傳民間。商縣名廚選用四皓所食商芝入饌,烹製的美饌“商芝肉”一舉成名。如今,商芝肉已成秦菜名品,風靡八百里秦川。

未完待續……

這裡是你的移動文學圖書館:有小說、散文、詩詞,還有歷史典故,更有中華傳統文化和寫作技巧方法等。本號是一個傳播傳承純文學的平臺,拒絕網路爽文“小說”!

閱讀是一件很重要的事兒!關注本號,一起來讀書養性、終身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