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歷史

康熙擊敗了俄國,為何還要簽訂尼布楚條約,把少數民族居住地割讓

大家好,我是小俗事

尼布楚條約是康熙皇帝與俄國兩國之間簽訂的一個協議,可近年來卻成為網路上爭議比較大的一件事,討論的無非就是康熙割地賣國,還有《尼布楚條約》造成的影響。

俄國從1643首次入侵清廷東北地區開始一直到1689年,歷經順治、康熙兩位皇帝,才最終簽訂《中俄尼布楚條約》,停止了戰爭。

圖注:《中俄尼布楚條約》

當然三百多年前的舊事了,一句兩句也說不清楚,就讓我先翻開史書從頭回顧一下吧。

俄軍入侵黑龍江流域前景

時間回到簽訂條約之前,當時正處於17世紀中期,守衛邊境的俄國軍隊,從葉尼塞斯克附近的居民處打聽到阿爾穆河(漢語音譯—黑龍江)兩岸蘊藏著無數的銀礦,這是俄軍第一次聽過阿爾穆河兩岸還有廣袤的土地,他們決心要找到這個地方。

圖注:哥薩克騎兵

於是彼得·戈洛文任勒拿克(俄國督軍)派遣伊兒·莫斯科維京率領幾十名哥薩克騎兵前去尋找,誰知這些人還沒找到黑龍江,半路遇上了村落想發個橫財,結果被當地居民,痛毆一頓,返回了俄國。

之後一直派人尋找了四次,可是跨區域太大了,一直是無功而返,直到三年後,也就是1643年,俄督軍戈洛文派遣了龐大的隊伍才最終尋找到。

來到黑龍江的俄軍,因為路途遙遠,早已在路上把乾糧吃完了,找到黑龍江的他們欣喜若狂,他們到當地居住的達斡爾人、女真人、費雅喀人部落,要求他們上貢納稅,遭到拒絕後,雙方展開了激戰,俄軍落敗從水路跑回了俄國。

圖注:羅剎兵(俄國)—清兵

俄軍當然不肯善罷甘休,便大肆宣揚黑龍江土地藏著大量財富,誘使當地的武裝部隊前往騷擾,商人哈巴羅夫便是其中一個,他召集了數百人,率先找到了黑龍江,在當地燒殺搶掠之後,擊敗了前來支援的清軍將領海色。

之後的1649年至1658年十年間,中國雖然剛剛經歷了明清兩朝之間的更替,對於各地的掌控仍然不牢靠,需要重兵把守。可清廷為鞏固領土的完整,依舊往黑龍江流域派遣駐軍備戰,以至於俄國損失數千騎兵,吞併黑龍江的計劃依舊泡湯。

俄皇改變策略遣使外交及雅克薩之戰前景

圖注:面見順治

十數年的戰略失敗,並未磨滅俄國侵略之心,這時的俄皇對於黑龍江以南的土地、兵力、甚至國號、君主等仍然是一頭霧水,他開始改變戰略,一邊派遣使者來華進行外交,沿途勾畫最佳前往中國的地圖,看看是否適合兩國貿易,一邊依舊派軍襲擾黑龍江。

1652年俄國的商務官西奧多爾·伊薩凱維奇·巴伊科夫帶領使者團來到北京,向清廷,獻上了俄皇的國書上面表明:

“表示希望同博格德汗(俄國對清朝皇帝的稱呼)建立牢固的友誼,和睦相處,互通訊函。”

巴伊科夫要求要向當時的皇帝順治呈上國書,遭到了大臣們的拒絕。

圖注:巴伊科夫與大臣商談

一是因為巴伊科夫不肯用中國自古以來覲見帝皇的禮儀(沐浴更衣,三跪九叩)。

二是因為他只是一名急使,沒有資格面見君主。

雙方因為這件事互相扯皮了半年,最後順治一揮手,把使者把送來的禮物全數退返,並把他趕出了北京。

之後的俄皇又數次派人前來,均被順治拒絕接見,直到康熙繼位,才於1669年第一次接見了俄國大使阿勃林。

圖注:清俄兩國交戰

而這時的黑龍江流域清俄兩國的交戰也越發白熱化,俄軍以邊塞的葉尼塞斯克為據點,在進軍黑龍江的路上陸續建立了楚庫柏興、尼布楚、雅克薩等用於侵略、殖民的據點,對黑龍江展開進攻。

康熙幾次希望透過外交的方式和平解決,均遭到俄方的拒絕,於1683年,西部戰事稍緩後,康熙決定用武力解決,派遣薩布素率兵入駐黑龍江,為歷史上第一個黑龍江將軍,清廷正式打響了反擊侵略者的號角。

兩戰雅克薩城—清俄兩國正式簽訂尼布楚條約

薩布素入駐黑龍江後,利用兩年的時間先後剪除了俄軍數十個據點,才做好準備向雅克薩城進攻,經過一番激烈的交戰,俄軍被孤軍圍困在雅克薩,前來支援的俄軍也被黑龍江岸等待已久的清軍阻止。

圖注:雅克薩之戰

圍困一個月後,俄軍出城投降,雅克薩城被下令燒燬,之後薩布素率兵返回黑龍江駐地璦琿。

雅克薩的俄軍將領托爾布津帶著殘兵敗將逃回俄國,在尼布楚與俄軍派來的援軍相遇,雙方力量一整合,又開始計劃起了吞併黑龍江,托爾布津帶兵重新入侵後,發現清軍並未在此駐留,而是將雅克薩焚燬,於是他們將被焚燬的雅克薩重新建立起來。

黑龍江將軍薩布素派人前往打探後,上奏給清廷,詢問意見,康熙親自下令要求快速剪除雅克薩:

“今羅剎復回雅克薩,築城盤踞,若不速行撲剿,勢必積糧堅守,圖之不易。”

薩布素將分佈在黑龍江各處留守的兵力集聚起來,再次進攻雅克薩,這一場異常的慘烈,薩布素圍困城池5個月,雅克薩守將托爾布津都陣亡了,俄軍依舊死守雅克薩。

圖注:準噶爾與喀爾喀雙方戰鬥

這時的俄國急於與奧斯曼帝國爭奪波羅的海的出海口和黑海的出海口,而黑龍江流域侵略了近四十年,雖然佔據了貝加爾湖以東廣袤的土地,可是卻始終不能西進一步,所以俄皇派遣使者急馳北京,希望和平解決。

而康熙這邊也遇到了困難,西北部的準噶爾(內蒙古)與喀爾喀(漠北的外蒙古)雙方戰鬥進入白熱化,有越演越烈之勢,喀爾喀落敗,願意全族投降清朝,希望康熙出兵相助攻擊準噶爾,為了防止羅剎(俄國)與準噶爾勾結。

圖注:中俄雙方使者

康熙急於抽出手來對付準噶爾,就答應了俄皇,雙方互派使者在尼布楚商談協議。

據史籍記載康熙對此行的外交使者索額圖交代:

“爾等初議時,仍當以尼布潮為界,彼使者若懇求尼布潮,可即以額爾古納為界‘’。

在當時俄皇的指示是:可以讓出雅克薩;康熙的指示則是:可以讓出尼布楚。兩國當時都忙於其他地方的戰爭,雖然中間有些摩擦,但最終還是於1689年雙方簽訂了《中俄尼布楚條約》。

最後《尼布楚條約》規定:

烏蘇里江流域的土地,全部屬於中國;外興安嶺與烏第河之間的地區,暫行存放,留待以後再議。

《尼布楚條約》的不利影響

都說康熙的《尼布楚條約》割地,割肯定是割了。

《尼布楚條約》把尼布楚附近地區的大量富饒之地都割讓給了俄國,而這些地區從周朝以來,一直都是中華始祖匈奴、鮮卑、突厥等族群的一步一個腳印走出來的繁衍之地。

圖注:條約規定

俄國人趁清朝內亂,趁火打劫,這種條約侵佔了我國的領土和資源,更是在清朝的東北站穩了腳跟,為日後清廷的衰弱,建立有利入侵的根據地。

即便是五胡亂華、五代十六國等大分裂時期,依舊在史籍上記載屬於中華民族。

《尼布楚條約》上說的待議地區,到了清朝在康乾盛世後,逐漸衰弱,被西方列強所欺,當初的待議拿到現在來說可是說是無法再議了。

小俗事看法

雖然我國自古以來就有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的說法。

圖注:看法

可是那也只是說作為君主,作為一個帝國擁有腳下這片土地的控制權,既然有了控制權,那就必須擔負守土之責,有責任保護人民領土的完整,任何人都沒有權力代表中華民族簽訂割讓土地給外國的協議。

當然我們無法用現代的思想理念去看待古人,這文章也只是我的個人牢騷話,勿噴。

參考資料:《大清歷朝實錄》、《尼布楚條約》、《清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