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歷史

“縮骨功”唯一傳承人王保合:苦練60年,寧可失傳也不教給他人

導語:“縮骨功”唯一傳承人王保合:苦練60年,寧可失傳也不教給他人

在漫長的歷史演替程序中,我國璀璨的文化呈現出源遠流長的面貌,歷經多年歲月的錘鍊仍舊曆久彌新,形成了穩定的文化體系,其中充斥著具有傳統色彩的元素。除去那些充斥文人墨客情感的詩詞歌賦,還有著各種獨具特色的文化形式,比如說中國功夫。這是一種形式特殊的文化,它在中原大地上得以傳承,至今仍綻放出迷人魅力,讓人為之沉醉。

提及這種功夫,很多人第一印象就會想到一個身材瘦弱的老者,他就是王保合,他是“縮骨功”唯一傳承人:苦練60年,寧可失傳也不教給他人,其中原因為何呢?其實王保合為人稱頌的不僅僅是縮骨功,他還有著“鬼手”之稱,他能夠將“三仙歸洞”的絕活玩得出神入化,讓人難以從中察覺缺漏,在觀眾的眼中找不到他的短板,完全看不清動作。

武術在已成較為小眾的流派,但不可否認的是,它非常具有觀賞性的一面以及修煉過程當中需要花費的精力,都值得讓人崇敬。那些長年累月鍛鍊體魄,傳承中華武術的武術者,秉持著內心對於武術的操守,將這門博大精深的手藝不斷傳承。但不可否認的是中國武術很難練成,其中也包含著一些絕學,如果不具備先天的天賦以及後天的苦練,難以真正達成要求,王保合的縮骨功便為其一。

“三仙歸洞”已有繼承者,王保合將這個絕活傳承給自己的兒子,但“縮骨功”卻並沒有讓他產生收徒的心思,寧肯失傳也不教給別人。要知道他在這門功夫上已經苦練60年,其中的辛酸汗水可見一斑。王保合之所以做出這樣的選擇,其實和武術自身有著莫大關係。王保合的家族世代習武,踐行使命,將武術繼續傳承,但是王保合明顯對“縮骨功”有著個人見解。

實際上大環境也已經發生了改變,各種門派已經在生活中消失,無法系統化地將本門派的功夫進行傳達,自然也就產生了功夫越來越少的局面。修武之人的苦,王保合十分熟絡,他自幼習武,為了能夠練成縮骨功,用了各種辦法,來提升自己身體的柔韌性。長期以來的堅持,才讓他真正能夠達成縮骨功的效果,其實身體變得柔軟之後,只不過是縮骨功的初級階段。

想要完成收縮自如的效果,就要將自己身體各部分達成完美的契合,甚至要再重組自己的骨頭,這樣的練習過程十分艱苦,得知其中心酸的王保合,自然不想要讓自己的兒子再練習這樣的功夫。雖然他是“縮骨功”唯一傳承人,但是卻秉持一種信念,那就是寧可失傳也不教給他人。這其實並非是他有何私心,反倒是他對於這種功夫的一種深切認知,不願弟子再受此苦。

功夫就像其他絕學一樣,並非一蹴而就,不是一朝一夕能夠得來,需要長期苦練。經受的不僅是身體方面的考驗,還有心理素質上的挑戰,因此我們在欣賞這些武術者展現出來淋漓盡致的功夫之時,不應只感嘆於功夫的精妙,也應認識到他們在修煉功夫這件事情上,所付出的辛酸,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他們在功夫上的傳承和信仰都值得我們敬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