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歷史

來自“網紅之鄉”的90後女孩,靠一雙手火了!

英國學者李約瑟曾說:“東亞文明乃是竹子文明。”在中國文人墨客的心中,竹子生而有節,中通外直,長期以來象徵著君子之道,是中國文化難以取代的精神符號。蘇軾的一句“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更是道盡了中國人的竹子情節。

在精神層面上,竹子與中國文化息息相關。在實踐中,堅韌挺拔的竹子能編易織,成為了人們生活中重要的製作材料。據瞭解,中國是世界上最早使用竹製品的國家,所以竹編在我國有著非常悠久的歷史。

走進被國家林業局評為“中國竹子之鄉”的貴州省赤水市,隨處可見鬱郁蒼蒼的竹林,生機盎然。這裡的人們與竹共生共存,他們以竹造物、以竹興旅……“赤水竹編”更是赤水最靚麗的城市名片之一。

經過多年的發展,作為貴州省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赤水竹編”,從“指尖技藝”發展成為“指尖經濟”,做到了讓赤水人民從“居有竹”到“食有肉”,而這一切離不開致力於傳承、創新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無數人的努力,其中傑出代表便是貴州省非物質文化遺產繼承人楊昌芹。

與流傳了數百年的“赤水竹編”技藝相比,1990年出生的楊昌芹顯得過於年輕。而與她的年紀相比,她身上的標籤又顯得過於複雜:“竹編苗妹”、貴州省高階工藝美術師、第十三屆全國人大貴州團最年輕的代表、“赤水竹編”第六代代表性傳承人等等。這些標籤充分說明了楊昌芹與“赤水竹編”的故事,並不簡單。

雖然是位90後,但楊昌芹鑽研竹編技藝,已有十幾年的時間了。她與這門古老手藝的結緣,來自一次偶然的機會。

楊昌芹從小生活在一個單親家庭,兒時父親因病去世。孝順的她為了減輕母親的負擔,很早就外出打工賺錢了。就在某次她打算踏上工作崗位時,一次竹編培訓,讓她的命運和竹子緊緊地系在了一起。

在當地政府的幫助下,她奔赴赤水參加竹編技藝培訓班,漫山遍野的竹林一下子俘獲了她的心。如何將眼前的竹林美景,轉變成一件件精美的竹編作品,對當時的楊昌芹來說並非易事。

從選竹、砍竹、刮青、破竹、起篾、染色……數十道工序,楊昌芹只能一步步從頭學起。剛開始學的時候,她因為掌握不好刀的力度,手上常常是舊傷未愈,又添新傷。

但刻苦的楊昌芹從來沒有打過退堂鼓。自幼有些美術功底的她,因作品與常人不同,得到了赤水竹編傳承人陳文蘭的肯定。師從陳文蘭,再加上自身的天賦及努力,楊昌芹的竹編技藝很快就有了突飛猛進的提升。

但問題隨之而來,楊昌芹又遇到了新的瓶頸,她發現傳承竹編工藝已經很困難了,創新傳統技藝更不是一件簡單的事。

歷史的潮水向前奔湧,帶走了許多與人們朝夕相伴的事物。曾經,竹編器皿是生活中極為常見的器具,而現在有了更豐富的材料後,人們已大大減少了竹編器具的使用,竹編工藝也因漸漸失去市場競爭力而淡出歷史舞臺。

經過深入學習竹編技藝和對市場的長期調研,楊昌芹認為是時候轉變觀念了。她找到一個解決辦法,就是將“赤水竹編”傳統的平面竹編改成立體竹編,並和現代生活中的常用器具充分結合,讓新式的“赤水竹編”煥發出獨特的工藝價值和美學價值。

透過十幾年的摸索,楊昌芹不僅研究出了一套成熟的精細立體竹編工藝,從2015年開始還無償傳授給當地留守的婦女們和殘疾人,希望能夠增加他們的收入。

在楊昌芹看來,“赤水竹編”不僅是一種精神上的遺產, 還具有很高的經濟價值。楊昌芹的心裡一直有一個樸素的小心願,就是繼續鑽研竹編手藝,希望能夠帶動周邊老百姓致富。

楊昌芹說:“我公司的品牌叫極竹堂,把竹藝發展到極致,公司名叫牽手,就是希望牽手更多志同道合的鄉親,把竹藝傳承發展到極致。”

楊昌芹的創業之路走得並不順利,但萬幸前行的道路上,楊昌芹並不孤單。梅賽德斯-賓士星願基金與楊昌芹都有著相同的夢想。在其攜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發起的中國世界遺產地可持續生計專案中,她正是赤水竹編專案的帶頭人。

楊昌芹發自內心地認為,梅賽德斯-賓士星願基金提供了很多幫助。自赤水竹編可持續生計專案實施以來,梅賽德斯-賓士星願基金不僅支援開展多場竹編培訓班,還面向培訓班學員組織小額資助活動,支援其自主創業,進而幫助更多當地居民增收。

千縷竹絲,一雙巧手,“小竹編”最終成就了大產業。

事實證明,楊昌芹的創新、梅賽德斯-賓士星願基金的扶持是行之有效的。在她的帶動下,赤水竹編打開了全國市場,已成為高階旅遊工藝品。

楊昌芹的公司從當初只有4個人的小微企業,2019年的產值達上千萬元,擁有20多個商標、12項發明專利,特色工藝品除了流行國內各地,還暢銷美國、葡萄牙等國。

截至目前,作為“赤水竹編”第六代代表性傳承人,她已經培訓了1000餘名當地村民,直接帶動100多名異地搬遷戶、建檔立卡戶等就業。

楊昌芹牽手梅賽德斯-賓士星願基金,將非遺文化“赤水竹編”產業化的故事,給了我們一個很好的案例示範——用非遺文化引領市場,用市場養活非遺文化,兩者相輔相成,在傳承中創新,在創新中發展。去年10月,該專案還被納入文旅部“非遺+扶貧”重點支援範圍。

與此同時,梅賽德斯-賓士星願基金透過扶持遺產地帶頭人的形式,和遺產地居民一起探索出生態致富道路的模式,也在多地上演:如在四川大熊貓棲息地臥龍和雅安片區重點發展高山蜂蜜專案,致力於實現居民生計與自然保護的雙贏;在雲南,支援以撒尼刺繡非物質文化遺產為核心的文創經濟發展,為當地提供了100多個崗位的就業機會。

去年是梅賽德斯-賓士星願基金成立十週年。經過十載成長與積澱,梅賽德斯-賓士星願基金已經發展成為具有科學、高效、合規管理體系的開放性綜合公益平臺。

站在嶄新的2021年,面對新的時代使命,梅賽德斯-賓士星願基金仍將繼續探索企業在環境保護、鄉村振興等多個領域的CSR踐行方式,以企業智慧參與助力社會可持續發展。

(來源:南方都市報)

主辦:赤水市融媒體中心

總監製:翁永學

監審:喻德江

責 任 編 輯:易正洋

編輯: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