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歷史

嘉靖帝的大禮儀之爭,任性妄為還是情理之中,歷史自有公論

1521年的三月十四日,荒唐十六年的明武宗病逝於自己生前最喜歡的地方,豹房。儘管明武宗常年沉湎女色,後宮嬪妃卻沒有誕下一子,是不是有些不可思議?

因此有歷史學家指出明武宗極有可能是生理方面有缺陷,因此在位長達十六年的時間裡,沒有過一兒半女。更為無奈的是,明武宗偏偏還是個獨生子,這樣一來的話,明孝宗的單脈相傳就此戛然而止。

豹房

國不可一日無主,既然沒有直系子孫和親生兄弟,朝臣閱讀明太祖朱元璋生前留下的祖訓,找到了一條兄終弟及的規定。如果皇帝駕崩後,沒有子嗣和兄弟的話,就從血緣關係最近的皇室開始排序。在孫皇太后張氏和內閣大學士楊廷和的商議下,決定擁立興獻王朱祐杬的長子,也就是明武宗的堂弟朱厚熜繼位。

興獻王朱祐杬是明憲宗第四子,明憲宗的長子、次子早早夭折,按照長幼順序來算,如果沒有三子朱佑樘,朱祐杬就是皇太子的人選。命運真的是妙不可言,兜兜轉轉後,皇位竟然再次回到朱祐杬的身邊,他的兒子朱厚熜將會繼位稱帝。其實明武宗的堂弟數量還真不少,興獻王之子朱厚熜之所以獲得青睞,張太后和楊廷和功不可沒。

嘉靖帝劇照

四月二十二日,接到召令的朱厚熜來到北京城的郊外,興致盎然的他卻突然躊躇不前,原來楊廷和讓他以武宗太子的身份入東華門,可這位十五歲的世子卻不肯進宮。據朱厚璁所說,武宗的遺詔是讓他繼承皇位,並非是用皇子的身份,因此朱厚熜和楊廷和爭執不下,負責迎接的禮部左右為難。

一邊是權傾朝野的首輔,一邊是即將嗣位的新帝,兩頭都不敢得罪,禮部就僵在了半空中。聽到訊息的張太后,對這個年幼卻穩重的侄兒做出了讓步,在她的出面調停下,以楊廷和為代表的內閣才同意對朱厚熜以奉迎皇帝的禮節,請他入宮登基稱帝。

當天正午,朱厚熜正式繼位稱帝,改次年年號為嘉靖,這就是我們熟知的嘉靖帝,廟號明世宗。自明武宗去世到明世宗繼位,中間出現了長達三十七天的無主時期,期間朝政全部由內閣首輔楊廷和代為處理。

短短一個月,楊廷和就革除了武宗生前留下來的積弊,比如武宗生前喜歡角色扮演,為自己的朱壽人設特地修建了宣府,珠寶珍器堆積如山。等武宗駕崩後,楊廷和就下令收回宣府金銀器件,全部收回國庫,還將豹房的珍禽猛獸放回山林,武宗生前召進宮裡的番僧、伶人等非官職人員都被一一罷免。

楊延和劇照

楊廷和的一番政事,為朱厚熜繼位穩定了局勢,避免了不必要的麻煩和事變。朱厚熜生在王府,父親去世不到兩年,就接到了承襲皇位的遺詔,毫無思想準備的朱厚熜倉促進宮。武宗時期的宦官佞臣數不勝數,朝政常年處於荒廢狀態,朝中大臣們相互攻擊誹謗,正直的大臣選擇明哲保身。

接下這個爛攤子的朱厚熜,從熟悉的藩邸來到陌生的皇宮,既來不及培養心腹,又不能帶王府隨從進宮。朱厚熜不得不對周圍陌生勢力保持戒備和警惕,尤其是內閣首輔楊廷和,權傾朝野,雷厲風行,稍不留心就會淪為傀儡皇帝。複雜詭譎的政治環境和冷漠毫無人情味的人文環境,讓十五歲的朱厚驄養成了多謀多疑的性格。

大禮儀之爭劇照

據張太后和楊廷和的原意,是想讓朱厚熜入孝宗一脈,稱孝宗為皇考,即已故的皇父。可是顯然朱厚熜有自己的想法,他不想依照閣臣的建議,稱自己的親生父母興獻王及王妃為皇叔父母。朱厚熜覺得父母之稱不能隨便改變,他下令禮部酌情商議,這一暗示讓投機取巧的大臣張璁看到了升遷的希望。

朱厚熜剛剛繼位的一個月裡,觀政進士張璁就迫不及待地上奏《大禮疏》,提出應該給興獻王在京師立座廟宇,這實際上是承認了興獻王的皇考身份。至此,朝中大臣分為兩派,以楊廷和為首的濮議派和以張璁為首的新貴派,濮議派的由來是楊廷和想根據宋朝濮王的先例,讓朱厚熜改口稱伯父孝宗為父親。

嘉靖帝劇照

宋仁宗趙禎膝下無子,於是只好先過繼堂兄濮王的兒子趙曙為養子,等到宋仁宗駕崩後,趙曙順利應當地繼承皇位,即宋英宗。商量祭祀禮儀的時候,趙曙同意禮部的建議,改口稱自己的父親濮王為伯父,稱自己的叔叔宋仁宗為父親。

可朱厚熜和趙曙又不太相同,趙曙是在宋仁宗生前就被過繼過來的,可朱厚熜從沒被明孝宗、明武宗立為皇嗣,因此朱厚熜覺得自己不需要像趙曙那樣,改口稱熟悉的父親為叔父,而將陌生的伯父稱為父親。

楊延和劇照

朱厚熜和廷臣爭執不下,皇宮裡的某處地方又恰好失火,迷信的朱厚熜認為這是上天對他的警告。他只好和廷臣妥協:稱孝宗為皇考,稱生父興獻王為考。朱厚熜即位後的第二年,按照和廷臣的妥協結果,尊稱生父為興獻帝,生母為興國太后。這樣一來,朝堂是和諧了許多,可是一心想奪寵的張璁不肯罷休,如果皇帝和廷臣達到平衡,自己的升遷之路恐怕只能是遙遙無期了。

1523年十一月,朱厚熜即位後的第三年,唯恐天下不亂的張璁第二次上奏,這次他找了一個盟友,南京刑部的主事桂萼,做著升官夢的兩人聯合寫了一封奏章。張、桂兩人的建議是,稱孝宗為皇伯考,稱興獻帝為皇考,並且給興獻帝立廟,意味著要把興獻帝列入明朝先皇的名列裡。這個奏摺激活了朱厚熜剛剛安分下來的心,好不容易平靜下來的局面又陷入僵局。

嘉靖帝劇照

自知不受待見的楊廷和,為了明哲保身,向朱厚熜提出辭職,朱厚熜欣喜若狂地同意了這個請求。七個月後,朱厚熜突然召百官前來,宣佈將生母尊號中的“本生”二字去掉,這無疑是在釋放一種訊號,朱厚熜要稱生父為皇考了。三天後,在尚書金獻民和侍郎何孟春的號召下,兩百多名官員跪在宮門外請求朱厚熜收回成命。一開始朱厚熜派內官驅逐,可決心已定的文武百官死不肯走,惹惱了煩躁不安的朱厚熜。

他下令司禮監將所有官員的名字全部記下來,然後派錦衣衛當場逮捕了一百多人,皇宮內外的哭聲響徹雲霄。憤怒的朱厚熜眼見大臣頑固不化,下達了一條高壓政策:四品以上的官員取消俸祿,四品以下的官員罰三十廷杖。這條命令效果顯著,棒打群臣後終於沒有人再敢阻攔,朱厚熜如願以償,稱生父為皇考,生母為皇妣。

事實上,孝宗的確是朱厚熜的伯父,可由於此事關係到皇室宗法和古代禮制,本來很簡單的事情變得複雜了。楊廷和為首的群臣堅持以孝宗為皇考,主要是因為孝宗是大宗,而興獻王是小宗,如果朱厚熜堅持認興獻王為皇考,那就意味著明孝宗的血脈徹底斷絕。更何況朱元璋的祖訓中,兄終弟及指的是同父同母或者同父異母的兄弟,朱厚璁堅持不認孝宗為皇考,也就意味著他堅持認武宗為堂兄,既然是堂兄弟,那麼按照兄終弟及的祖訓,朱厚熜就沒有權利繼承皇位。

嘉靖帝劇照

可是明武宗的親弟弟早就夭折了,不同時代不同辦法,總不能明朝就此沒有皇帝了吧,朱厚璁就是抓住了這一點,才能夠理直氣壯地和廷臣辯駁。新貴派張璁雖然是個野心勃勃的小人,但他的奏章也不是沒有道理,朱厚熜是興獻王的長子兼獨子,古代禮法規定不允許長子過繼給別人。當初楊廷和要朱厚熜以武宗之子的身份進宮,做法的確不妥,因為武宗的遺詔是繼位並非要認皇子,更何況朱厚璁還是武宗的親堂弟。

這場表面持續三年實際延續二十年的事件,歷史上稱為大禮議風波,結局以朱厚璁追封生父為睿宗皇帝,進入太廟,位列武宗之上為告終。

花開說:你父親是你叔,你叔是你爸?這場看似乎荒誕不經的爭論,反映的事實上更是其背後關於價值觀的爭論,舊有的價值觀下程朱理學與新興的陽明心學的碰撞,而這背後誰才是決定因素?沒錯,就是皇權。

參考資料

《張文忠公集類·奏疏》《張璁傳》,《明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