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歷史

?“中國第一兇墓”:多達80名盜墓賊慘死墓中,死狀慘不忍睹

喪葬文化在我國已經有數千年的歷史了,從最初的只是簡單地將死者埋葬,到後來的薄葬厚葬以及各種機關墓的出現,我國的喪葬文化可以說是經歷了重大的發展。在我國人們倡導“事死如事生”的理念,為了能夠讓死者能夠在地下安靜的長眠,家人們除了會為其隨葬大量器物之外,還會為其建造結構複雜的大墓。

到了魏晉時期,北方人們的墓葬大都採用巨大的山石砌成拱狀,為了能夠保持墓室的堅固耐用,先民們還會在其間填充麻魚膠來加固。這種新型墓葬形式的出現主要是為了適應北方的風沙氣候,防止墓葬被風沙破壞。據一位來自歐洲的探險家說道:“沙漠中隨處可見的石墓,有大有小,數不勝數,有一多半埋在黃沙下面,露出外邊的黑色尖頂,如同縮小版的埃及金字塔。”

到了唐代,國家實力大幅度提升,統一的國家更加促進了民族多元文化的交融,於是新的墓葬形式開始出現,此時一種開山陵墓開始出現。這種陵墓往往挖開山石,在山體中建造陵墓,建造這種陵墓的工程量巨大,需要消耗大量的人力,由此可見唐代的國力十分強盛。

隨著時代的發展,陵墓的防盜功能也更加全面,在兩宋時期,少數民族接連入侵中原,人民苦不堪言,因此這一時期無論是平民還是皇陵的規模較唐代都要簡單了許多,其中宋朝的皇陵更是規定了只有在皇帝死後才能開始建造,並且必須在七個月內完工。如此一來宋朝的帝陵就成了歷代最寒酸的帝陵。

而到了明清時期,帝陵的規模得到了大規模的擴大,更多的地面建築以及豪華的地宮更是其標誌,此外明清時期的帝陵更加強調防盜性,隨著近年來的研究表明,當時的人們想要靠著原始的工具打穿帝陵可以說是基本不可能的。

但即便是這樣,明清時期的墓葬也不能說就是防盜性最強的陵墓,因為在我國的湖北襄陽就曾經發現了這樣的一座墓葬,這座墓葬被稱為“中國第一兇墓”,曾經有80位盜墓賊慘死其中,那麼它究竟有什麼特別之處呢?

很快,專家就趕到了現場,在經過專業勘探儀器的檢測後,專家發現,在施工工地的下下方的確有一處古墓,這塊青石板也確實是古代的文物。於是考古隊員封鎖了現場開始對古墓進行搶救性發掘。

經過對部分出土的文物進行鑑定,專家確認這是一座五代時期的墓葬,對此專家非常興奮,因為五代時期的墓葬是具有非常高的研究價值的,可是這種興奮的情緒很快就化為了擔憂。因為隨著不斷的挖掘,越來越多的盜洞出現了,最終在清理到底層時,專家竟然發現了數十個盜洞。

後來,專家還在本該安放棺材的地方發現了一處高約七米的斷崖,一旦稍有不慎就會跌落其中,性命不保。經驗豐富的專家們敏銳地意識到這是一座

“流沙墓”。所謂的“流沙墓”其實就是古人防止盜墓賊的益州機關,這種機關利用了沙子的流動性,在建造陵墓時,工匠們會在墓室的上方儲存大量的流沙,一旦有盜墓賊進入其中,他們的盜洞便會被流沙埋沒,最終到這盜墓賊窒息而死。

果然,在隨後的挖掘中,專家們清理出了多達80具屍體,從這些屍體的死狀來看,他們都是被埋沒的盜墓賊,其掙扎的慘狀實在是慘不忍睹。這座大墓也因此得名“中國第一兇墓”。 正式是由於流沙的保護,墓中的大量文物以及墓主人的遺體都儲存了下來,為以後研究五代時期的歷史提供了重要的歷史依據。

最後,筆者想說,雖然這些盜墓賊的死狀非常悽慘,但是他們的倘若沒有前去盜墓也就不會遭此橫禍了。雖說流沙墓十分可怕,但倘若不存在盜墓賊,其也就不能發揮任何作用了。這些盜墓賊的行為只能說是咎由自取。

參考資料:

劉毅:《中國古代陵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