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歷史

寫下《憫農》的李紳,為何做官後魚肉百姓,死後還牽連子孫

自古至今有許多人少年成名,而且他們的故事大多都被流傳下來,有些人人長大之後依然很優秀,而有些人長大之後,卻漸漸的迷失了自我,聲名狼藉。

例如曾因家庭貧困,鑿壁借光的匡衡,他因為好學,而被後人所熟悉,但當他長大入朝為官後,卻因貪心,謊報封地,而被貶為庶人。戰國時齊人鄒忌,因一篇諷齊王納諫而被後人所稱讚,但做了宰相後的他卻迫害田忌和孫臏。

而我們今天要說的這位,年少時的一首詩流傳千古,但長大為官後卻令人側目,此人就是唐朝詩人李紳,如果說我們李紳這個人有點陌生,但是他的這首詩,相信大家一定不會陌生:

《憫農》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這首詩雖然沒有被記入《唐詩三百首》,但是它的傳頌之廣,可以說超過很多入選的。能寫出這樣的詩,很多人都會認為李紳是一位勤儉節約,非常仁慈的人。但歷史上的李紳,卻與他的這首詩大相徑庭。

說到李紳此人,年幼時因為父親去世,所以是有他的母親辛辛苦苦的把他養大。少年的時的李紳也是非常好學的,又看到了人間的疾苦,所以寫出《憫農》能流傳千古。李紳35歲中了進士,因為他的才識,所以很快就得到了重用,晚年時高居宰相。

但是誰會想到,做官之後的李紳很快就跟變了一個人似的,生活開始變得奢靡。根據記載,他非常喜歡吃雞舌,而且每餐都要吃300多隻,因此後院被宰的活雞常常堆積如山。這與當初那個寫下《憫農》的是一個人嗎?這還是那個“憫農”的少年嗎?

與他同一時代的韓愈和劉禹錫對他嗤之以鼻,不但如此,李紳在做地方官時,當地有許多人吃不上飯,本應該開倉放糧,賑濟民眾,不曾想當下屬此時把報告呈報他時,他卻充耳不聞,並下令以後這樣的小事就不必上報了。

不到如此,到了晚年,李紳把心思都放在了權術上,而且拉攏黨派,與當時的宰相李德裕交好。為了討好李德裕,李紳不惜殘害同僚。當時揚州江縣尉因貪汙被抓,正好落到了李紳手上,但是這個縣尉貪汙的並不多,罪不至死,但是由於這個縣尉與李德裕素來不和,因此李紳便把強搶民女的罪名加到了他頭上,因此被處死。

李紳死後沒多久,李德裕倒臺,縣尉得到了平反。不過此時李紳已死,而唐朝的法律有規定,即使死了也要被治罪,所以他的後人不能入仕為官,死後累及子孫。

原本悲天憫人的李紳,在權利場上迷失了自我,成為一個連累家人,人人喊打的物件,所以做人還是要正直,只要這樣才是正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