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歷史

大明功臣湯和為何能善終?並非全因朱元璋的舊情,而是他知進退

大家都知道,朱元璋參加起義軍走上仕途,完全是因為湯和的一封信。當時的朱元璋早已是窮途末路,而他要面臨的也無非只有兩種結果,一種是被餓死,一種是像鳳凰一樣,浴火重生。他原本只想安安穩穩過日子,娶個媳婦,種個地,孝敬父母,卻沒成想落了個家破人亡的下場。就這樣他毅然選擇了投靠郭子興的起義軍,而湯和也成了他第一個戰友,也是唯一一個陪他走完這條路的人。此後的他們更是一起度過了所有艱難險阻,創下了大明王朝。

俗話說:“狡兔死,走狗烹”。朱元璋做了皇帝后,以他狠辣多疑的心,利用“胡惟庸案”和“藍玉案”,幾乎將開國功臣誅殺殆盡,最後僅剩下4個人,其中就有湯和。那麼為什麼湯和能全身而退呢?或許有人會說可能是朱元璋念及舊情,然而對於從小受盡人情冷暖的他來說,若真念及舊情,怎麼會殺了那些陪他一起踏遍屍身血海的兄弟?但要說全無舊情,似乎又不切實際,所以他能善終,多半因為湯和太懂得進退。

湯和是朱元璋的發小,比他大三歲,從小就是孩子王的他,成年之後更是身手敏捷,善於謀略。於1352年加入了郭子興的紅巾軍後,不久便被封為千戶之職。也就是在此時,他給朱元璋寫信邀請他入伍,所以嚴格算起來他還是朱元璋的領路人。朱元璋加入起義軍後,很快就崛起,地位也遠超湯和。因當時諸將大都是朱元璋的同輩,所以都不願屈居他下,但是湯和卻自始至終沒有嫉妒心,待他恭敬有禮。

《明史》中有記載:“湯和長太祖三歲,獨奉約束甚謹,太祖甚悅之。”朱元璋無論是放牛還是在皇覺寺,都受盡了冷眼,如今到了軍中有了地位卻仍然不受尊敬。而湯和就是在這種關鍵時刻第一個站出來肯定了朱元璋的地位,從而震懾了其他人,這點始終讓朱元璋感恩在心。

可見湯和不居功自傲,很會擺正位置,甘願站在朱元璋的身後,做其朋友兼部下。即便是在後來的幾十年中,他隨朱元璋南征北戰,一直都是兢兢業業,從不爭功,更無抱怨。朱元璋對他自然也是十分倚重和信任的,還以兄弟相稱,可見兩人的關係好到什麼程度。

不過他們之間也是塑膠兄弟,在湯和的一次醉酒之言下被粉的稀碎。湯和這個人可以說十分完美了,唯一的缺點就是喜歡喝酒,而且一喝醉就胡言亂語,結果還被朱元璋無意中聽到。當時湯和正駐紮在常州,一次喝醉後就對屬下埋怨:“我鎮守此城,如同坐在屋脊上,左顧則左,右顧則右”。按理說這並不算什麼大事,然而朱元璋卻較了真,還在平定中原後和湯和算起了舊賬。

洪武三年大封功臣時,湯和本可以獲得公爵頭銜,然而朱元璋卻對他故意挑挑毛揀刺,結果只給了侯爵。直到後來他多次當面請罪,朱元璋才封他為信國公。然而這並不算完,此後朱元璋為了震懾他,更是多次舊事重提,還將他的過失作為反面教材刻在了傳世的鐵券上。他的這種做法,讓湯和毛骨悚然,所以此後他更加小心翼翼,如履薄冰。

特別是“胡惟庸案”和“藍玉案,這兩次功臣大清洗,讓湯和心驚膽戰,他知道他也該歸隱了。於是主動放棄兵權,請求告老還鄉。當然,朱元璋正愁沒有典型,湯和就當了這個典型,於是便賞了他金銀,還給他建了府邸,讓他安享晚年。

如果是旁人,這事應該到這裡就算完結了,然而他是湯和,是和朱元璋一起打天下的能人,只要他在,對朱元璋就是一種隱患。所以湯和即便是退休了,依然謹慎為人,低調做事。他不僅將賞賜都善盡給了鄉鄰,還遣散了家裡100多位的小妾侍女,一個人過起了閒散生活。而且每次入朝聽到的軍國大事,也是閉口不言。

《明史·湯和列傳》中亦有詳細記載:“和晚年益為恭慎,入聞國論,一語不敢外洩。媵妾百餘,病後悉資遣之。所得賞賜,多分遺鄉曲。”

或許也正是因為湯和的謹小慎微,最終才讓朱元璋對他徹底放下了戒心,湯和也才得以善終。

公元1395年,湯和與世長辭,享年70歲。此前,湯和病重時,朱元璋曾召見過他,雙手緊握,看著眼前曾經的戰友,幾十年的芥蒂頃刻間消散。

據《明史》記載:“帝思見之,詔以安車入覲,手拊摩之,與敘裡故舊及兵興艱難事甚悉。和不能對,稽首而已。”可見朱元璋對湯和是有真感情的,只不過立場不同,他作為皇帝,深知江山的來之不易,他不想讓天下再變成亂世。

湯和死後,朱元璋痛哭流涕,厚賜金帛為葬費,追封他為東甌王,諡號襄武。

可見湯和無疑是一個明智知進退的人,再加上他太瞭解朱元璋了,所以才換來了晚年的壽終正寢,連他的後世子孫也都一直平安繼承爵位,直到明朝滅亡。

各位看官,你們認為是什麼原因讓湯和善終的呢?歡迎在評論區各抒己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