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歷史

韓信取代趙括,能否改寫長平之戰?長平之敗,不在名將而在廟堂

長平之戰,你就是換上誰也打不贏。別說兵仙韓信,就是戰神項羽也不行。長平之戰,趙國必敗,有兩個根子,但都不在戰場之上一個是趙國國力,在山東六國中,趙國的國力是超一流的,但跟秦國比卻完全沒法比。一個是趙國廟堂,趙孝成王和平原君這夥人,從頭到尾都一直在暈著,根本沒能看清形勢。

所以,長平之戰,趙軍不被打得慘敗,那麼戰場指揮官,要麼是廉頗,你給我直接下課;要麼是岳飛,不聽話就弄死你。

01。長平之戰前的秦趙形勢

長平之戰前,主政秦國的,主要是羋八子、魏冉這兩個人。羋八子死於公元前265年,魏冉免相於公元前266年。而長平之戰爆發於公元前262年到前260年。所以,雖然秦昭王是秦國的一家之主,但主要管事的是羋八子和魏冉這兩個人。這兩個傢伙都不是什麼省油燈。從這兩個人開始,秦國才真正彪悍無敵起來,搞起了屠殺式的兼併戰爭。秦昭王是在魏冉去相以後,才當上秦國老大的。但這個秦王,更厲害,隱忍這麼多年,一旦得勢,就一發不可收拾。在長平之戰前,秦國先後發動了垂沙之戰、伊闕之戰、鄢郢之戰和華陽之戰。其中,鄢郢之戰,是單挑南方霸主楚國;伊闕之戰是一打二,把魏捆在一起打;華陽之戰,還是一打二,把趙魏捆在一起打。

這些戰爭,不僅攻城略地,而且徹底奉行了以殲滅敵人的有生力量為作戰目標。鄢郢之戰,把楚國國都都給佔了,楚國軍民死傷數十萬;伊闕之戰,乾死魏韓聯軍24萬;華陽之戰,乾死趙魏聯軍15萬。所以,別說長平之戰,秦軍太殘忍,秦軍的殘忍是一以貫之的。長平之戰乾死趙國四十多萬,那鄢郢之戰乾死楚國也不下幾十萬,而且還把楚國國都給毀了。可以說,秦國打楚國比打趙國還要恨。

此外,秦國,不僅已經全定巴蜀,而且還兼併了楚國的大量土地,更過分的是把國境從函谷關推到了河內、河東地區。秦國的這個疆域,基本上能夠匹敵楚國以外的關東五國了。而趙國呢?主要是山西北部和河北南部。從體量上看,趙國跟秦國就沒法比。但趙國也不是一無是處。公元前270年,趙奢在閼與之戰擊敗秦軍。據載,十萬秦軍傷亡逃散過半。所以,趙國打敗了秦國不可戰勝的神話。論軍事水準,趙國應該是山東六國的頭號霸主。秦趙以外的其他五國都是牆頭草。從外交上說,秦國已經強到了沒朋友的地步,但大家卻在拼命舔秦國。而趙國呢?也很強,但這個強就真的是強到沒朋友了。北邊是一直耍無賴的燕國,而且還是秦國的同盟。東方大國齊國,自五國攻秦以後,就一直沒恢復過來,估計心中全是恨,天下戰國就每一個好東西。南方大國楚國,早被秦國打得沒脾氣,在南方練成了龜息大法,連大氣都不敢出,生怕惹著秦國。曾經的三晉同盟,魏韓兩國,都在爭相割地以賂秦。你趙國還能去哪找同盟?

02。長平之戰定於趙國廟堂

秦國揍韓國,而且拼命揍。但秦國並不是條瘋狗,得誰咬誰、誰近咬誰,秦國搞兼併是有章法的。其目的就是把韓國的上黨郡收入麾下。上黨高地太重要,關係到秦國能不能繼續往東開疆拓土。韓國不給,秦國就揍,一直揍到韓國割讓上黨郡為止。

所以,秦國對上黨郡,勢在必得。誰說話都不好使。韓國肯定扛不住揍,於是被揍疼了,然後跪地求饒:行了,秦國,你別打了,上黨郡就是你的了。秦昭王剛主朝堂沒幾年,公元前262年略地上黨,而公元前266年才把魏冉給趕跑。所以,秦昭王這時候最大欲望,就是得建功立業。建功立業,對一個君王來說,是最大的誘惑。所以,上黨郡,不僅對秦國重要,對秦昭王也重要。國君與國家利益保持了一致。國家要拿下上黨郡擴大東出,國君要拿下上黨郡建功立業。但是,上黨太守馮亭出么蛾子了,直接帶著上黨十七城投降趙國了。主要是秦國的人設太差,關東人民,特別是士大夫精英們,都沒人願意跟它玩。這時候,就看趙國的反映了。趙國這時候就太沒有吃相了,立即就把上黨郡給接收了。如果趙國認同三晉同盟,那麼就該在秦國死命折騰韓國的時候,出兵援助。如果趙國不認同三晉同盟,那麼就繼續隔岸觀火、別蹚渾水。你這時候接收上黨郡,就是在挑釁虎狼秦國。這就等著打大仗了。趙國肯定知道要打仗,所以立即派老將廉頗掛帥出征,帶著大軍去接收上黨郡。廉頗也不是個慫人,後來慫是因為被秦軍給打慫了。到了上黨郡,就開幹,直接對著秦軍殺了過來,目的當然是把秦軍趕出上黨高地,讓接收上黨郡這事生米煮成熟飯。但秦軍一直都是虎狼之師,廉頗根本就趕不動,而且自己還吃了虧。

這時候,廉頗才算領教到了秦國的厲害,這傢伙不是好惹的。於是,就開始施展龜縮大法了,就是不打了,跟你耗。這時候的趙國廟堂呢?趙國廟堂這時候就應該舉國總動員、四處找同盟,支援廉頗的長平之戰。但是,這幫傢伙卻沒有,而是派出使者跑到秦國求和了。這件事可能嗎?秦國和秦昭王,是沒事都想找點兒事的主。因為自己太強,不找事就難受。所以,秦國廟堂是死活也不會跟趙國講和的。但是,秦國表面上還是答應大家應該談一談。而秦國是怎麼談的?既然秦趙和談,那大家就不能找盟友了,和談就是一劑麻醉藥。於是,趙國沒法施展外交攻略了。秦國當然也沒法施展。但秦國不需要,把三晉捆在一起打都不費勁,別說一個趙國了。同時,秦國趕緊從關中抽調部隊,向上黨輸送。本來上黨離邯鄲近、離咸陽遠,所以在關鍵區域性上,趙軍能夠佔優。但是,這麼一操作,趙國就沒啥關鍵區域性的優勢了。秦國在長平的力量,絕對強於趙國。等秦國大軍集結完畢,那就沒啥可說的了,秦昭王翻臉不認人:上黨就是我們家的,我不僅要奪回來,而且還要教訓你。到這個時候,趙國廟堂不知道怎麼就生猛了起來:不談了,給我打。於是,命令廉頗全線出擊,去幹秦國。你這時候主動出擊,還怎麼打?

03。韓信領兵也挽救不了敗局

簡單說,長平之戰這種大戰爭,就是兩軍硬碰硬的野戰和陣地戰。所以,比拼的是國家實力和軍隊戰力。所謂的兵法奇謀全都免談。因為戰場已經確定,軍隊都已擺在明面上。韓信井陘之戰,以三萬拼湊的部隊幹掉陳餘的20萬大軍,是因為在井陘之戰外還有別的因素:一個因素是韓信滅國常山,已經打出了聲勢;另一個因素是劉邦兵臨邯鄲,陳餘腹背受敵。所以,真正著急的不是韓信而是陳餘,得滅了韓信再戰劉邦。於是,陳餘就賭了一把大的,把韓信大軍放進來打。但是,沒賭成功,反被韓信乾死了。

但,長平之戰,已經沒有戰場之外的因素了。本來是可以有的,就是趙國施展外交攻略,要麼求援三晉的魏韓,要麼求援東方大國齊國和南方大國楚國。但是,這需要時間,而決戰在即,根本就不可能給趙國時間了。而貪慕上黨十七城的趙孝成王和平原君,根本就捨不得拿出籌碼去捭闔縱橫。答應韓國,此戰完畢,上黨郡趙國不要了、還給你;或答應魏齊,只要我拿下上黨,也給你們一個郡。但,趙國廟堂這群人,肯定是不能允許了,所以只能死磕到底。廉頗,為什麼被換掉?秦國反間計就是胡扯,一句謠言就能騙的趙國換掉老辣名將廉頗,這是痴人說夢。原因廉頗不聽話了,趙王讓他發動決戰,他不聽,所以只能換掉你。換上趙括之後,這傢伙想也不想,直接帶著幾十萬趙軍就發起了總攻。趙括以前就沒什麼帶兵經驗,他哪來的勇氣?勇氣來自廟堂,趙王說了要決戰,那我就決戰。

所以,就是兵仙韓信領兵,韓信能不進攻嗎?不進攻,要麼成為廉頗、被換掉;要麼成為岳飛、被弄死。

趙國廟堂為什麼要進攻?

國力扛不住了,幾十萬大軍前線作戰,繼續僵持下去,國家就得經濟破產。所以,這一仗不管勝負,都得趕緊打完。再不打完,趙國內部就該民變了。關於趙國有多窘迫,史料記載不多。但看一看秦國為了長平之戰付出多少,也就能知道趙國的日子有多不好過了秦王聞趙食道絕,王自之河內,賜民爵各一級,發年十五以上悉詣長平,遮絕趙救及糧食。秦昭王聽說把趙軍圍了起來,高興得手舞足蹈,直接移駕河內郡,到了就給河內郡人各晉一級,把十五歲以上的男子全都拉到長平戰場上。秦昭王為什麼玩得這麼絕?關中本部能調的兵全都調來了,只能把十五歲的娃娃兵也派上戰場。

趙括全軍被圍之時,齊國和楚國的有識之士,已經感到了唇亡齒寒的迫切。於是,應該是組成了國際志願部隊,前來支援趙國。但,這時候,趙國最缺的不是人,而是糧食。別說趙括被圍,所以糧道不通。就是趙括不被圍、糧道通著,也沒用,因為趙國就沒有糧食了。齊人、楚人救趙。趙人乏食,請粟於齊,齊王弗許。趙國請求齊國支援糧食,齊王不答應。這裡可不是求齊國出兵,而是求齊國出糧。所以說,趙國已經經濟破產了,根本拿不出糧食支援前線。所以,你就是給趙括開一條糧道出來也沒用。如果趙括不被圍,會是什麼結果?那麼趙軍會敗得更快,大軍無糧食,當兵的都不用秦軍打,直接就能跑回家。所以,長平之戰的記載就不是趙軍被坑殺四十五萬,而是被全部擊潰。這就是秦趙長平之戰的形勢。韓信領兵,又能有什麼作為?真實的戰爭就是實力的較量。名將和兵法,是戰勝者之所以戰勝的註腳,是戰敗者之所以戰敗的託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