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歷史

席捲半個中國的農民起義都敗了,為什麼幾個革命黨卻推翻了清朝?

楊角風談《走向共和》第80期:

我們接上期繼續談清朝的滅亡……

清朝的滅亡,原因太多了,之前我也講到了幾點,包括朝廷的財力、兵力、人心等。

可以看出,辛亥革命時的清廷,早已經傷痕累累,要錢沒錢,要兵沒兵,關鍵還失去了人心。老百姓不願意當兵,士紳不願意掏錢,軍官不願意鎮壓,情況已經到了這個地步,清廷想不玩完也難。

扯了這麼多,今天要講講革命黨了,來談談,聲勢浩大、此起彼伏的農民起義都推翻不了的清朝,為什麼幾個革命黨人卻做到了?

楊角風談《走向共和》第80期:洪秀全百萬起義軍都幹不翻的清朝,為何武昌幾萬革命軍就做到了?

一、

要講這個問題,還是繞不開人心這種東西,因為世界上只有兩樣東西是不能直視的,一個是太陽,一個就是人心!

做任何事情都要順天而行,而不能逆天行事,所謂的天,其實就是禁錮在人們腦海中的某種觀念,比如皇權。

如果仔細研究中國歷史,會發現,封建社會其實就兩個朝代,秦始皇統一六國,建立大秦帝國,漢取代之,從這之後一直到南宋滅亡,都是禪讓過度的。

比如漢獻帝劉協禪讓給魏文帝曹丕、魏元帝曹奐禪讓給晉武帝司馬炎、司馬德文又禪讓給宋武帝劉裕,一直到周恭帝柴宗訓禪讓給宋太祖趙匡胤,再到宋朝滅亡。

其實他們之所以要這樣做,就是為了告訴全天下的人,朕才是正統,是上天認證的皇帝,其他的都是冒牌貨。這樣做的好處就是,老百姓認可你這個皇帝,同時也清楚地知道,自己是當不了皇帝的。

雖然歷史書上說是元取代了宋,成為中國第一個外族統治中原的王朝,其實說白了就是亡國了。這倒也給朱元璋出了一道難題,自己當皇帝的權威性該怎麼保證呢,總不能告訴大家自己是造反得來的吧?

所以,朱元璋登基的時候一改常態,不再講自己是布衣出身,驅逐胡虜了,而成了這樣:

“朕惟中國之君,自宋運既終。天命真人起於沙漠入中國為天下主。傳及子孫百有餘年,今運亦終。”

等於把蒙古人統治的合規性也一併給了,兜兜轉轉一圈後,又回到了自己頭上!

二、

那麼清朝是如何從明朝那裡繼承正統的呢?

其實就兩招,聽話的給胡蘿蔔吃,不聽話地給大棒吃,畢竟當初入關的時候就是打著“消滅李自成,為崇禎報仇”的理由來的。

前期的時候到處招降明朝官員,等到後期坐穩了江山,又弄出一本《貳臣傳》來抨擊這些投降的將領。一邊“留髮不留頭,留頭不留髮”,以及文字獄來消除異己,一邊尊孔教,厚待明陵,還多次前往泰山祭天。

總而言之一句話,就是讓人們從骨子裡相信,清朝皇帝是正統,凡是有違背這條理論的行為或個人,都屬於謀逆。

所以,太平天國起來之後,雖然也是人數眾多,軍隊眾多,但全國對其輿論卻不咋好。尤其是那些士紳或者地主階級一層,說洪秀全的軍隊是“洪逆”,說石達開的軍隊是“石逆”,他們的人民也成了“長毛賊”,成了“髮匪”。

還是那句話,大清的子民普遍對太平軍沒什麼好感,尤其是各地計程車紳及地主一級。畢竟毛子一來,丟命又丟財,不如花錢投資各地的地方武裝,共同剿滅髮匪。

所以,縱使太平軍鼎盛時期全加起來超過了百萬軍隊,但終歸是另類。畢竟拜上帝教是歪門邪道,走不上正道,被人們所不容,縱橫十多年,終歸滅亡。

但到了武昌起義的時候,情況完全變了,因為國內的輿論變了,他們也不再是“山賊草寇”,也不再是匪。就算是再保守,再頑固的保皇派,他們也不會給這些人的行為定性為“大逆不道”,而且這條理由也根本行不通了。

三、

除了輿論方面發生了改變,連各地方的地主啊,士紳啊,也變了!

在剿滅太平天國的運動中,這類人是有錢出錢,有人出人,甚至親自出馬拉隊伍,一起對抗太平軍。但等到了辛亥革命時,這些人不僅不會組織地方武裝對抗起義,甚至還附和加入到起義軍。

為什麼前後也就幾十年的時間,情況就發生了這麼大的變化呢?

主要原因還是人們見識到了市面,這段時間又被洋人欺負得厲害,實在是對清廷失望透頂。再加上庚子之變時,東南互保的簽訂,也讓各地方大員們,有了不滿朝廷的具體舉動。

更重要的是清廷晚期的變法,徹底毀了“皇權”這個強大的號召力。因為你自己都承認了,這種體制是無法適應時代的潮流,從上到下都得變,既然要變,那就變得快一些吧。

這時候,革命者們就出現了……

當然,清廷的變法是不變會慢死,變了會早死,因為舊的基本盤已經崩了,新的盤子又沒建好。

其他的變法專案倒是不重要,關鍵是教育這裡改革了,變成了創辦新學堂、鼓勵留學和改革科舉制度。人一旦受了教育,那境界立馬就不一樣了,所以新式學堂成了革命者的搖籃。那些留洋的學生跑到海外見識到了市面,回國不投身建設大清事業,轉而加入了革命黨。

這種情況壓根就無解啊,凡是有點文化,有點見識的人,要麼去當掌權者,要麼就跑到革命者的懷抱去了,

四、

但是這些革命者並無法推翻大清,即使組織了幾次像模像樣的起義,也終歸無法撼動大清這棵大樹,關鍵還在於軍隊!

雖說辛亥革命的時候,大清還有二十萬八旗軍,其中十萬駐紮在京城附近,十萬駐紮在各地方。但武昌起義一爆發,大都立馬投降了,福州的將軍樸壽不肯投降,還點兵要決一死戰。等革命軍真打到了滿城,只放了一槍,八旗兵就全都跑光了,就剩他一個光桿了。

還有一些地方的八旗軍,朝廷拖欠的兵餉都有半年之久,比如四川,革命軍支付了拖欠的兵餉,不費一槍一彈,自動繳械回家抱老婆去了。

綠營兵就更不用提了,而且他們根本就無法跟革命軍相比,實力相差懸殊,那麼清廷練的其他新軍呢,都去幹嘛了?

要知道晚清練兵,中下級軍官大都是出國洋,留過學的,就算再不濟,怎麼著也得到日本溜達一圈吧?這些人只要在海外溜達一圈,多多少少會受到革命思想的薰染,回來後,清廷練的新軍自然而然就有了革命的想法。

記住這個詞,革命!

歷史發展到20世紀,中國終於出現了“革命”這個詞彙。要知道之前都是用“造反”、“暴亂”、“運動”、“起義”等等,後來開始有了“革命”這個詞,啥意思?

性質不同,之前所有的起義也好,暴亂也好,造反也好,都一個目的,就像陳勝吳廣講得那樣:

“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他們不是建立一個沒有王侯將相的世界,而是要推倒他們,然後自己去當王侯將相!

五、

而革命就完全不是一回事,而且要建成一個全新的世界,人們有全新的分工協作!

造反也是需要組織的,沒聽說一個人就敢舉著菜刀要造反的,往往是一群人聚在一起,共同推舉個首領,然後才造反。革命也一樣,沒有革命綱領,那連暴亂都談不上,就跟某美麗國最亮麗的風景線一樣,當然他們也是有頭目的。

中國革命,最早的時候,有三個專門造反的幫會,分別是興中會、華興會、光復會!如果你跟我講,金庸小說裡不是還有個天地會嗎,難道他們不造反?

其實不太一樣!

過去造反的人,需要抱團取暖的,信彌勒佛,白蓮聖母,甚至耶和華,其實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教會能給口飯吃。隨後各種組織,各種教,各種會就出現了,比如白蓮教,比如明教,比如拜上帝教。

這些個教會並沒有什麼特別的主張,有些純粹是為了造反而造反,比如白蓮教,宋朝的時候就有了。它是一路反下來,反宋、反元、反明、反清,總之,只要是朝廷,它就反!

他們不是為了執政而反,完全是為了反而反,即使跟李自成似地提出個“迎闖王、不納糧”的口號。到頭來跟洪秀全的《天朝田畝制度》一樣,只能當做學生們的必考知識點,其實沒個卵用。

太平天國亡了之後,又出來另外一種型別的幫會,比如青幫、洪門、哥老會三大著名幫會,說出來大家可能不知道,朱總司令就是出自於哥老會。

再後來才有的興中會、華興會、光復會等,他們一開始也是存在幻想的,希望朝廷能改良。比如譚嗣同其實就是革命黨,曾經攛掇哥老會跟著一起造反,後來戊戌變法開始後竟然產生了一絲幻想。

六、

這個之前也講過,後來也正是譚嗣同的死,喚醒了那群革命黨人。不要指望他的死能喚醒老百姓,老百姓是喚不醒的,他們看革命黨被砍頭,跟看毛子、強盜、流氓被砍頭是一樣一樣的。說不定還拿個饅頭去蘸血,期待能給自己的孩子吃了,治療肺結核呢。

講到這,就講到孫中山先生了,現在網路上說人家是孫大炮,但要知道,正是他不遺餘力的高聲叫喊“自由、平等、博愛”才讓那些革命黨人找到了奮鬥的目標。

大清也好,太平天國也好,都是想方設法讓自己的人們別那麼聰明,最好愚蠢到皇上的命令就是天意,違背皇上的旨意,那就是逆天行事。老百姓的膝蓋就是用來跪的,至於洋人為什麼不用跪,是因為上天沒有給他們膝蓋,他們彎不了。

一不小心又扯多了,看來後面還得花一期繼續講清朝的滅亡……

總之,武昌起義的時候,每個革命黨人都銘記孫中山在同盟會上提出的口號:

“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創立民國,平均地權”

十六個字,朗朗上口,尤其是民國二字,人民的國家,只要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人民都有權管理國家,而不再是上天指令誰的江山。

如果普通老百姓也聽不懂,那就看最後四個字,平均地權,跟《天朝田畝制度》意思是一樣的,但不同的地方在於,實現了前十二個字,後四個字也是能實現的。

當所有人都認為革命能成功時,他就真的成功了!

只不過因為袁大頭竊取了勝利果實,導致我們的共和又革命了幾十年才最終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