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歷史

不要被《三國演義》洗腦,真實的赤壁之戰,不是你想的那樣

眾所周知,發生在建安十三年也就是208年,今湖北赤壁西北一帶的赤壁之戰是中華歷史上為數不多的以少勝多的經典戰役,兩大陣營中的曹操,劉備、孫權三方進行了殊死搏鬥。

在瞭解赤壁之戰前,我們要先知曉各個局勢方面的情況:

第一點,在經歷了長坂坡之戰,咱們的劉皇叔採取了“拋妻棄子”式逃亡(根據《三國志·劉備傳》記載為真),帶領殘存十餘騎,在張飛的斷後下,順利擺脫曹操追擊(張翼德長坂坡吼退曹軍據《三國志·張飛傳》記載為真),南逃而去,同年,曹操進駐江陵。

話說曹老闆這個舉動實在一絕,讓後世成為讀者的我們直呼“好傢伙”:你曹老闆南下攻陷城池是小事兒,可你這樣精準預判了劉皇叔的預判,使得原想投奔江陵的想法只好被迫打消,轉向江夏,與劉琦匯合。

這裡說到劉琦,就不得不提他另一個身份——劉表長子。劉表是漢室宗親,年輕時憑藉此身份抓住時機,被任命為鎮南將軍,荊州刺史,在任期間,開書立學,愛民養士;更有其殺江東猛虎孫堅,常抗曹操,遠交袁紹,近結張繡,內收劉備,帶甲數餘萬的赫赫功績……

然而像這樣的一位握著一副好牌的人,卻性多疑忌,好於座談,無四方之志,執意自守,也由於如此的固步自封,無法與外界整體共同步,亂世之中想保全一地,無異於登天。這樣一副好牌直接造成了後來打得稀巴爛的結局:劉表過世後,在曹操南征的途中,次子劉琮投降,荊州沒;由於劉表此人與劉皇叔交好,使得長子劉琦尤為信任劉備,將手下兵權後續也交於劉皇叔,使劉備的兵員得到補充。

第二點,繼平定北方,揮師南下,荊州已失,劉備敗逃後,劍指江東,曹操志在一統。發信於孫權:“近者奉辭伐罪,旌麾南指,劉琮束手,今至水軍八十萬眾,方與將軍會獵於吳”(來自於《江表傳》)。

這封信的意思就是,我曹某人是奉著皇帝的旨意前來揮師南下,劉琮已經束手就擒了,也就是荊州已經被佔領了,如今我帶領著水軍將近八十來萬,準備與孫權你在吳地打獵,說白了就是直言開戰。曹操的這一舉動也間接成為了一個催化劑,孫劉前後遭到曹操窺探,且在劉備逃亡過程中,正巧碰到尋劉的東吳魯肅,直接促進孫劉聯盟的形成。

接下來就是重點分析了,都說赤壁之戰是以少勝多的一個經典戰役,那麼這裡我們就需要搞清楚,這裡的少和多是怎樣的一個形成?

就上面曹操給孫權的宣戰信來看有80萬軍隊,但是我們實際分析卻不難得出這極有可能為曹操恐嚇孫權的噱頭:曹操南征荊州時,從15萬左右的北方軍隊人中呼叫約8萬步兵,約一萬騎兵,可調集來南征的軍隊未全部投入作戰,再加上陸路運輸行軍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出戰兵力,有專家估算三國時期一條行軍路線上上限兵力保持約為五六萬,超過後勤就無法完全保證,因為後勤兵本身也要消耗糧食和物資,使用的馬匹也要消耗糧食。

再從現有史料來看,于禁,張遼,張郃,朱靈,李典,路招,馮楷七大將所統領的大約3萬5千兵力沒有徵戰赤壁,這樣南征軍隊到達漢間的數量應當不滿6萬,然後算上剛收繳的荊州2萬人左右,也就是說可能80萬水軍僅僅只有8萬。

我們從另一個角度分析,曹操原有的北方部隊不到15萬人,扣除地方留守部隊,南下的部隊很難超過10萬人,根據史料記載赤壁之戰的北方曹軍大約在8萬至10萬左右。孫劉方面:根據《三國志》明確記載,孫權只允許周瑜使用3萬人馬參戰;諸葛亮與孫權商定為劉備1萬兵馬加上劉琦1萬兵馬合計為2萬為準,也就是說孫劉聯軍只有5萬人左右參戰。這樣籠統來算,人們普遍認為的天地之差的以少勝多的赤壁之戰,並沒有那麼誇張。

至於曹操伐吳第一步——勸降江東大都督周瑜,迎來了赤壁之戰的預熱“蔣幹盜書”,而歷史上卻與三國演義大為不同:從裴松之註解《三國志》中提到的“過有儀容,以才辯見稱”的蔣幹,確實被曹操派去說服周瑜,但是這個時間點卻不一樣,它是發生在赤壁之戰後,當然結果也不出大家所料,蔣幹勸說無效,途返曹地,稱周瑜“雅量高致,非言辭所間”。所以,“蔣幹盜書”實為顛倒時間,強插橫入,不得真。

赤壁之戰首席名場面“草船借箭”:此計更是非出諸葛亮,而是“借”過來的故事。《三國志·吳主傳》:建安十八年,曹操平定關中,率軍南下,進攻孫吳,孫權領兵作戰於長江水入巢湖濡須口,孫權借江面有薄霧,輕乘戰船闖入曹軍領地,觀察曹營部署;曹操恐有詐,令弩齊發,箭射吳船,須臾,船一側種滿箭,傾斜,孫權下令轉船,受重平均,待離去,曹操才知上當。所以草船借箭一事,為不實。

說到周瑜打黃蓋,這個在演繹中起決定性因素的事件,是否真實歷史?根據《三國志·周瑜傳》中記載:“今寇眾我寡,難與持久,然觀操軍船艦,首尾相連,可燒而走也”可見,在孫劉聯軍無計可施情況下,黃蓋提出的火攻正式奠定了赤壁熊熊烈火的燃燒。《江表傳》中所記載的黃蓋詐降書,其中的緣由卻只說了黃蓋是不服周瑜掌權認為江東六郡兵力不可能抵擋中原100多萬兵力,不願與孫吳共覆滅,才情願向曹操投降,壓根沒有提到周瑜打黃蓋一事。綜合來說,此事有待商榷,無確切證明。

這裡迎來赤壁之戰的高潮——“火燒連環船”:這個方面沒有詳確的記載,但是根據多本史詩記載,火燒連環船為真,具體見下《三國志·先主傳》記載“與曹公戰於赤壁,大破之,焚其舟船”,《三國志·周瑜傳》中“與備遇於赤壁,大破曹公,公燒其餘船引退”等可知,具體沒有詳細記載,但屬實。

這樣,一場關係曹操一統中原,孫劉存活生機的赤壁之戰展開了,後續結果正如大家日常所知一般,孫劉火燒曹軍,一舉勝利,為後續發展贏得了保證。

從歷史方面觀看,整場赤壁之戰,劉備協助孫吳抵擋曹軍,僅僅充當“參與者”,在戰勝曹軍並將其逼回南郡以後,就標誌著整個赤壁之戰的結束。至此,劉備開始在荊州駐紮,並開始向川蜀方向發展;這一舉動也正式使孫劉聯盟分裂,三國鼎立的局面……最終形成。

從政治方面觀看,赤壁之戰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在長江流域進行大規模江河作戰,標誌著中國軍事政治中心不再僅限於黃河流域。雖然是以曹操的落敗,孫劉集團的勝利告終,也為後續歷史的發展拉開了新的帷幕。